读《东周》有感 篇一
《东周》是一本描写东周时期历史的小说,通过对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和风貌的描绘,让我对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东周时期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东周》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东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刻画,我看到了东周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比如,书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官员,有贪官污吏,也有忠诚廉洁的官员。这让我对东周时期的官场风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交织。此外,书中还描写了东周时期的经济状况、社会习俗等方面,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了更为真实的认识。
在阅读《东周》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有的聪明机智,有的正直勇敢,有的智谋过人。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东周时期人们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书中也对一些人物进行了负面描写,他们的自私、贪婪和残忍让我感到震惊和不解。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我认识到在任何时代,人性的光明与黑暗都是共存的。
除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书中还渗透着对东周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让我对东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我看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选择和抉择。这让我认识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通过阅读《东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这本小说不仅展示了东周时期的历史风貌,更让我对人性、社会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我相信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从中吸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选择。
读《东周》有感 篇二
《东周》是一本极富历史感的小说,通过对东周时期的描写和人物塑造,让我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阅读这本小说,我受到了东周时期的繁荣与衰败的启示,也思考了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
在《东周》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和事件的叙述,勾勒出了东周时期的历史风貌。书中描绘的官场风气、社会习俗和经济状况,让我对东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了更为真实的认识。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刻画,我看到了东周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书中的人物形象既有贪婪自私的官员,也有忠诚廉洁的官员,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交织。
阅读《东周》也让我思考了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书中描写的各类人物之间的利益纷争和权力斗争,让我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在东周时期,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是无处不在的。有些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以权谋私,而有些人则以廉洁和正直为荣。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我认识到在任何时代,人性的光明与黑暗都是共存的。
除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书中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让我对东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我看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选择和抉择。这让我认识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阅读《东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从中吸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选择。《东周》这本小说不仅展示了东周时期的历史风貌,更让我对人性、社会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读《东周》有感 篇三
伍子胥过了昭关以后,《史记?伍子胥列传》是这样写的:“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佰金剑邪!不受。”太史公记得比较简略。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有关伍子胥的章节,我认为在全书中写得最为出彩,伍子胥也是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其中过河一段,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现简述如下:
伍子胥偕太子建的儿子芈胜过了昭关,一路疾行,到了鄂渚,见大江茫茫,波涛万顷,无舟可渡,更兼后有追兵,心下十分焦急。幸有一渔翁驾船出现,将其渡过河去。渔翁说:“昨夜做梦,见一将星坠入我的小船,所以荡桨出来,看你容貌,确非常人,可实告我,不要隐瞒。”伍员遂告姓名。渔翁大惊,说:“你面有饥色,我去拿些吃的来,请稍等。”接着系好小舟,回村去了。伍子胥对芈胜说:“人心难测,我们还是先躲一下。”俩人就在芦苇丛中隐藏起来。
渔翁回来,不见了人,便高呼:“芦中人!芦中人!快出来,我不是见利忘义的人!”伍子胥与芈胜于是出来得以饱餐一顿。临走前,伍子胥解下佩剑递给渔父,说:“此剑乃先王所赐,我家佩戴已有三世,中有七星,价值百金,赠给老丈,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吧!”渔父笑道:“楚王悬赏五万石粟、上大夫爵来换您的人头,我要图利的话要您的剑干什么?!况且君子无剑不游,此物正是您需要的,于我没有用。”伍子胥又说:“望告尊姓大名,以图后报。”渔翁怒道:“我因你含冤受屈才救你,并不是要图你报答!”伍子胥欣然拜谢。刚走了几步,又转身对渔翁说:“倘若有追兵来,千万不要对他们讲。”
渔翁听后,仰天而叹:“我这样诚心救你,你还是怀疑我,假如追兵从别的地方渡河,我哪里说得清呢?”说完,把船划到江心,沉船溺河而死。
《东周列国志》是写王侯将相的,渔父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小人物之一,他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为了写好伍子胥这样非凡而又性格鲜明的人物,小说家自然要精心设计,在古人看来,相对于王侯将相,小民的命是不“值钱”的,所以在知道对方并未完全相信自己的时候,渔父选择了慷慨自杀,来解除伍子胥的疑虑。这样一来,渔父因献身“节义”而不朽,而伍子胥则在闪耀“天命将星”光芒的同时,又留下“多疑”的阴影,收一箭三雕之功,笔力可谓老辣!
然而我想,如果让现代作家来写这个故事,结果会怎样呢?
先来看六十年代的作家,大致剧情便会这样:伍子胥来到江边,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十分焦急。见到一船出现,便高声大喊“渔父渔父,快来渡我!”渔父听见,快速驾舟靠岸,顺利将俩人渡过河去。伍子胥感恩,欲与佩剑相赠,渔父不受。临走,伍子胥对渔父说“老丈,追兵若来,就说没见过我们,千万不要提起这事。”渔父一听,吃了一惊,说道:“阁下仪容非凡,又有追兵追捕,想必是伍子胥将军罢?小民痛恨楚王残害忠良,既然遇上将军,一定全力搭救,让我跟你一起走吧!此去往东之路我还算熟,也好照应你们!”于是三人一起入吴。后伍子胥被公子姬光接纳,受到厚待,渔父遂不辞而别,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伍子胥感叹不已。
再来看八十年代的作家。他这样写道:伍子胥来到江边,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十分焦急。见到一船出现,便大喊“渔父渔父,快来渡我!”渔父听见,慢悠悠地划桨把舟,似理不理、欲进还退的样子,似乎是在游玩而非渡人……伍子胥忽然急中生智,解下佩剑,高举空中,大喊:“若蒙丈人渡河,当以宝剑相赠!”渔父于是快速驾船靠岸,拿过佩剑,掂了一下,塞入舱中,便将二人渡过河去。临走,伍子胥转身对渔翁说:“倘若有追兵来,千万不要对他们讲这件事。”渔父把胸脯拍得啪啪作响,说话干净利落:“请将军放心,我这就回家侍奉老母去!”
如果是新世纪零零年代的作家,他会这样写:伍子胥来到江边,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十分焦急。见到一船出现,便大喊“渔父渔父,快来渡我!”渔父迅即驾船过来,但不靠岸,把船停在半江心,伸出一只手向伍子胥示意,伍子胥不解,问其何意,渔父冷冷地说道:“五金!”
伍子胥微微一笑,解下佩剑,喊道:“若蒙丈人渡河,当以宝剑相赠!”渔父说:“我只要钱币,谁知道你的破剑值多少钱!”伍子胥又说:“此剑乃先王所赐,我家佩戴已有三世,中有七星,价值百金,望老丈明鉴!”
“哦,七星宝剑?想必阁下是伍子胥将军吧?”
“在下正是伍员,这是太子之子芈胜,我们负深冤大屈,望老丈快快渡河相救!”伍子胥急切地说。
“楚王正悬赏五万石粟和上大夫爵位来买你的人头,这柄宝剑即使能值百金,也太不够意思了吧?”渔父依然慢条斯理。
“那你要怎样?”
“宝剑之外,身上还有宝物吗?”
“亡命之人,徒具躯壳而已!佩剑之外,身上哪里还有宝物!还望丈人伸张大义,他日得运,定当厚报。”伍子胥近乎哀告。
但渔父似乎仍然不为所动。
这时,芈胜忽然手指后方,大叫道:“将军,你看!”伍子胥往后一看,但见远方空中升起一股浓尘,是不是楚王的追兵?
伍子胥
大急,朗声大喊:“老丈!楚兵迫近,你若不救,我们被捕,于你也没有什么好处,且必将陷己于不义!快快救我们过河,我伍员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要我逃脱此难,一身才华必有可用之处,他日出将入相,一定与您分享富贵!”渔父略一思忖,终于驾船靠岸,将伍子胥俩人渡过了河。伍子胥将剑赠与渔父,求得渔父姓名,遂拜谢而别。
路上,芈胜问伍子胥:“将军,如果追兵到来,那渔翁泄露实情,怎么办?”伍子胥说:“不会的,此人乃势利算计之徒,他只等着我报他的大恩呢!况且他手上有我的宝剑,现在向楚军泄密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