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地方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方特色风景名胜介绍:通过了解和学习本地区的著名景点,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的认知。
2. 地方名人故事: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学习他们的故事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地方传统习俗:了解和学习本地区的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特色。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探究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步骤:
1. 了解学生的地方课程前知识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进行实地参观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特色,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4.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进行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通过小组合作的评价和课堂表现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
1. 地方特色风景名胜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2. 地方名人的故事和图片资料。
3. 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4. 地方传统习俗的介绍资料和相关视频资源。
七、教学安排:
1. 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地方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2. 平时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尽量利用实地参观和观察的机会。
3. 定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手工制作活动。
以上是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地方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方文化传统的创新:通过学习本地区的文化传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2. 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习本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创造性表达法: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了解学生的地方课程前知识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进行观察和分析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进行创造性表达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2. 通过学生的创新作品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通过小组合作的评价和课堂表现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
1. 地方文化传统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演出视频。
3. 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教材和案例。
七、教学安排:
1. 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地方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2. 平时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尽量利用观察和创新表达的机会。
3. 定期进行创新作品的展示和分享。
以上是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三
一、教学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良好正确的安全和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全面促进五年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计划如下: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地方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 教授的年级是五年级学生,所教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各科教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掌握更透,激发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激励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大纲。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安全教育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二)环境教育
1、发动学生积极设计可行性的环保活动方案,如戒烟宣传方案、废品再利用方案、垃圾分类方案、节约用水活动方案等。
2、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征文比赛,同时汇集环保小方案,环保制作等作品,到我校所在结对村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3、利用环保日,联系街道,组织干部对所在居委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开展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活动,落实调查问卷工作,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
5、组织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6、发动学生,组织“绿色志愿者队”,自编节目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7、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六、课时安排: 安全教育9课时,环境教育2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