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经济学基础论文 篇一
标题: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摘要: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本文将探讨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并分析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供需关系、市场经济、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稳定性、效率
引言: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反映了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供需关系的平衡与否直接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了解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个人的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供需关系直接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当供大于需时,商品价格下降;当需大于供时,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市场信息的重要指示,通过价格的波动可以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从而引导个人和企业进行决策。其次,供需关系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当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从而增加资源的利用,提升市场效率。当供应过剩时,企业会减少生产,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供需关系的平衡使市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后,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市场会出现波动和不稳定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
结论: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效率。了解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及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大一经济学基础论文 篇二
标题: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摘要: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它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市场问题的情况。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并分析政府干预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和限制。
关键词:市场失灵、市场机制、资源分配、市场问题、政府干预、作用、限制
引言: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的经济体制,它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市场问题的解决。然而,在现实中市场经济并不完美,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以及政府干预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和限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完善市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等因素。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于非交易方产生的影响,它可能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交易不公平和不完全。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的物品,由于不可排除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个行业中,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政府干预在解决市场失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税收、补贴和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当市场存在外部性问题时,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或实施环境补贴来内部化外部性成本。当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市场的透明度。然而,政府干预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政府资源有限,无法完全替代市场机制;政府的行为也可能受到政治和利益的影响,导致政府干预的效果不佳。
结论: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以及政府干预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和限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完善市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政府干预手段,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大一经济学基础论文 篇三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吸收,我对经济学基础有所收益。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课一般分析方法对于我来说,从懵懵懂懂到开始有些头绪。经济学基础一开始就论述经济学的由来,基本问题以及定义,然后就是对经济学的剖析研究工具、方法、层面(微观和宏观);接触了相关理论后,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从微观入手,由价格推出需求和供给,需求又与消费者消费相关,所以引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供给又与生产者生产相关,所以引出了生产者行为理论。另外在微观中也提到了效用该知识点,记得老师的思路是从消费者偏好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到效用最大化,再推出消费行为。在宏观方面,我们先学了市场的结构,然后到收入分配 市场和政府,老师重点讲了宏观经济运行(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转眼间大一上学期即将结束,在将近三个月对经济学基础的学习中,我的感觉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为什么这样说呢,记得经济学的第一堂课,经济老师并没有讲书本的知识,而是在关门的前提下向我们讲述财管会计专业的内容与就业前景,还把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但让我来到这大学后重燃希望,而且找到了高中时代朝气蓬勃的感觉。然而,往后的学习中并不如我想像中那么简单。在前面一、二、三章中,我在课堂上都能听得懂,而且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基本假设、研究方法我都能看懂。在价格理论当中,老师在课堂上点出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还有需求量的决定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收入水平3.相关产品的价格4.消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5.其他因素)。个人需求方面,重点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它随其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又引出了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方面,重点讲了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按照供给法则,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递增的直线。在第三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2.供给变My experience
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弹性方面,我学会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以及弹性系数的公式理解和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方面,从商品的不同组合及相同的效用,我们引入了无差异曲线,通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我们又学到了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最后是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第四章的生产与成本关系与前面的消费与价格的关系非常类似,就是字母改变了一下,所以我第四章也能理解。但是在之后的知识点,我学得开始朦胧,在课堂上也跟不上老师节奏了。
虽然说大学的课程比起高中来说相较于轻松,但是大学里的学习要靠自觉,除了掌握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相关的书,查找资料。这无疑是我的一大难题,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没有养成该习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后悔。在经济学基础的宏观经济方面,我学得比较吃力。曾有一天,我去图书管找过相关书籍,但借回宿舍看又看不进脑子里,因为没有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开始的那股冲劲慢慢消失。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没能Hold住激情。但我还是坚信老师,坚信经济学能对我的未来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不过,经过反复的琢磨,我还是弄懂了市场的结构。先是市场的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然后分别对各种市场的详细描述,均衡条件、市场特征等都是比不可少的。这个知识点让我联想起高考完后的那个暑假。
紧张的高考结束了,整个人的状态从绷紧突然松弛了,在玩了几天之后,突然想起了高考之前一直想做的事:找一份暑期工。暑期工,是之前中考之后一直想做了很久的事情。以前总听别人说,打暑期工如何如何的辛苦,但是又如何如何的快乐,总是让我觉得心痒痒,下定了决心高考之后一定要找份暑期工,好好的充实一下自己。于是我托我舅舅找到了一份暑期工,是到番禺卓华服装有限公司那里做个跟单。那时我见识到大公司的工作模样,我还偷偷地观察那些会计是怎么工作的。在那个公司发生的一件事和现在学的完全竞争市场非常相似。那天,上头发下了一个叫Palmers客的文件叫我们跟单部跟,第二天就完成了,接着又来了一个AVON客的文件。我看了之后,两件货的相似度非常高,是同质或无差别的。在与社会接触过之后让我感到:在学校,只要你装得样子乖巧,学习好,就能轻轻松松地获得你想要的,而这一切完全是由我们单方面决定的,然而在社会,并不是你学历高,学校好,成绩好就能获得你想要的职位,想要得更高的报酬,除了看自己表现行不行,还要看对方是否对你满意。
记得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老师在课堂上讲通货膨胀理论和失业理论的时候,由于是理科生,所以在课堂上听得不太懂,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信息时报的一则历史新闻: 2004年的通货膨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较为严重的一次。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GDP增长9.5%,投资增长有所放慢,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增加,消费需求依然较强,GDP构成发生变化。通胀同比指数在2004年三季度一度高达5.3%;再结合老师的解释于是我懂了,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物价上涨必须持续一定时期。如果物价只是一次性、暂时性、季节性上涨,都不能称为通货膨胀。接着是失业理论,其实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听老师提过:失业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把失业降到最低水平成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因此,在目前的经济问题研究中失业问题日显重要;
在课堂之余,老师还特意介绍了3本书给我们,分别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怪诞行为学》《无价》。由于各种关系,我只阅读了最有趣的那本《怪诞行为学》。《怪诞行为学》是从另类的视觉看世界,与平常的经济书的视觉完全不一样非常的过瘾,看完之后有种不够侯的感觉。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章的供求关系的谬误,为什么珍珠无价?还有第五章的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最近在网上找到了它的第二部,准备在寒假期间连同另外两本一起看完它。
还有就是课前的10分钟新闻见解;其实我老早就把新闻见解写在了纸上,但是一到上课的时候我就不敢上去,战胜不了心魔。另一方面,女生太多,一般上去都要抢着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退缩,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期末,连上去的机会都没了。我决定,下学期一定要上去几次。在高中的时候一般都是老师提问,站起来回答比较自然,可能我还适应大学的方式,所以显得不够大胆。我觉得高中的教育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在知识上的认知,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另一方面,泯灭了创新理念,一味的应试教育,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其个人能力的培养。然而成绩不等同于能力,应试教育造就出的高才生其本身可能存在的能力上的本领,只是高学识低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社会上需要的却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来到了大学,让我见识到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我觉得大学更注重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能力。
这个学期对经济学的学习,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需求与需求曲线、供给与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等),但我觉得这样远远不够,应该多实践积累经验,多从外界比如报纸或者新闻联播等途径通过看新闻知天下再联系经济学知识思考经济问题,从而学习经济学。政治老师说过: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用。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下学期做到:随堂记录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听课,并且在期末备考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减少盲目性?定期复习,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时间过久而遗忘所造成的重复性工作,掌握好复习的间隔?还有要多与同学交流,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和对不同问题的意见,将更有助于拓宽思。
最后,我希望通过经济学,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思考换来更深入的探讨。总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