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推荐6篇)

时间:2011-05-09 06:20: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明确具体。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它应该清晰地指明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达到这些能力和水平所需要进行的具体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通过列出具体的行动目标,例如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某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某个实践任务等等。这样的具体化目标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并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其次,教学目标设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背景,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没有兴趣,那么我会通过设计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最后,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可评估的。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被评估和检验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得知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通过设计评估任务或者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评估,我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可评估的教学目标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总之,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并且是可评估的。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二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目标设计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会尽量考虑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教授一门科学课时,我会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实践任务,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与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挑战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合理地设定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一门语言课时,我会通过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最后,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往往与他们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背景,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例如,在教授一门艺术课时,我会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设计一些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任务。通过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设计,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总之,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目标设计的心得体会。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挑战性的,并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三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 “课标” 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从学科能力的角度解读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 “ 课标 ” 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 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 表达 学科知识的 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设计者要从新课标的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 “ 课标 ” 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三、根据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

  可以在将核心任务按照广义知识分解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陈述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技能部分,以头脑内部的符号和心理加工为对象的、支持高水平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元认知知识对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根据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个具体的学科主题中,围绕由核心任务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从而实现基于学科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

  四、围绕教学事件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事件是一个关键概念。如果没有教学事件,学习活动(“事业”)不会得以引发,而“目的”也就没有依附的载体。因此,要想将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由构想变为现实,必须依赖于教学事件。从实质上看,教学事件就是经过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顺序展开的核心任务。这样,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就转变为围绕教学事件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注意:

  ① 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知识性较强且抽象的教学目标,可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或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

  ② 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

  ③ 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制约等。总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恰到好处。

  五、评价三维目标实现程度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

  在学校中, 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首先,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这是因为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有安置性评价;在教学实施阶段,有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有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是“形式多样的” , 这是 因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如课堂评价、作业展示、作品集评价、学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第三,教学评价是“影响深刻的”,这是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自己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在这五个环节中我最难理解的是“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说,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学科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

  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只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识,忽略了元认知知识以及支持高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第二,简单罗列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对于“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但通过‘“多样的生物”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分析表’的学习,我对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而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谢谢“国培”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谢谢教师团队的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的业务得到了提升。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常说“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到”。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目标贪多求全,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朗读指导到写作训练,从情感熏陶到审美体验,似乎什么都想教给学生,可学生又似乎什么也学不到位。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确如此。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我认为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语文课的课堂实效,就应聚焦核心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即一节课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连点成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在这里,“一”并不是数学上的准确数字,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学生每一课都有所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确实在目标的制定上明确了,课堂教学学习任务的指向性就会显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学设计精炼,学生学习轻松,课堂的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其次还要改变语文课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状,想要聚焦核心目标,落实“一课一得”就必须深入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各年段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不人为地拔高要求,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教学内容隐藏在一篇篇课文里,需要教师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各个角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文本编者的语言文字训练意图,以及作者的写作“真意”都应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备课所要清晰、明了的几个点。教师应站在整个小语阶段或大语文授课观的下,高瞻远瞩,将整个小语阶段知识架构为知识树这样一个整体,将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内容分解成一节节的语文课堂,从实处来落实“大语文”的教学。在这样的大观念下,就不会在一课论一课的小圈子里来教语文,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化的零散知识,而不是“听、说、读、写”系统的语言文字能力。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

取舍,在大语文观下,精心在每堂课都能突出一点,抓实一点,不仅是让学生“学过了”更要“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聚沙成塔,收获颇丰!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五

  20xx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中的参赛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一线教师,这些老师的精彩讲课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魅力所在。

  我聆听了八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使我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他们的课堂都围绕着“高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以及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老师们那娴熟的课堂组织能力,那务实求真的精神,那富有儿童化的语言,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亲和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好好去学习,认真去研究。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优质高效课堂“的理念,学到了方法,也切身体会到了“优质高效课堂”研究的必要性,我认识到课堂要实现高效,作为教师:

  一是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是要注重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

  三是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生教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首先,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要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其次,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扩展思维,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预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读完课文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对于问题求异创新,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 篇六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20xx年xx省第十二届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两天听下来,感觉意犹未尽,仍沉浸在化学课的魔力中。使初次教化学课的我观看了一场化学盛演。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

  ①广告导入:以大家熟知的广告,提炼出——未开酒瓶即闻酒香,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导入《分子和原子》这节课。

  ②故事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小故事“饭香里面确实存在看不见的‘香饭’嘛”引入《分子和原子》等等。

  ③图片导入:此次参赛教师展示的图片各具特色,没有重复,图片都带着浓浓的家乡美、对家乡的热爱,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最好的展示。

  ④实验导入:用烧不坏的手套、一吹即着的棉花等引入《燃烧与灭火》,用梨花变桃花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32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在讲到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等,通过视频短片扩宽孩子的视野、加深了印象,使得教学事半功倍,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3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郑州市教研主任孙红保说,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就如我们去买车,一种是买回来就能开的车,另一种是理念车。理念车虽不能开但它代表今后车的发展方向。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关注:

  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

  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

  7、师生互动,

  8、课堂情景,

  9、个体差异,

  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②理论知识如何讲才能使得学生有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教学目标设计心得体会(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