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金融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因此,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发展方向。全面风险管理通过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对银行的影响,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首先,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等。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通过市场风险模型来评估和控制市场风险。
其次,全面风险管理涉及信用风险的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而引起的风险。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银行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通过信用风险模型来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
另外,全面风险管理还包括操作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人为错误等引起的风险。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银行需要加强对内部操作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通过操作风险模型来评估和控制操作风险。
最后,全面风险管理还需要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无法满足债务偿还和资金需求的风险,而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法律规定或司法裁决引起的风险。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银行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总之,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发展方向。通过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可以降低风险对银行的影响,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同时,全面风险管理也需要银行加强对各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挑战。
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发展 篇三
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商业 全面风险 资本RAROC
论文摘要全面风险管理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而经济资本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经济资本方法,商业银行既能促进所有部门和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又能实现风险的整合管理。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在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却相互抵消减少。因此,在风险管理工作中,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或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而是应该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和控制风险,即实行全面风险管理(ERM)。为了适应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从2001年起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后于2003年7月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公开向业界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并成为国际上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文件,着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活动。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颁布以来,作为以风险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更是率先将其引入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使之成为当前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先进方法。
1全面风险管理简介
COSO委员会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根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企业的所有层级和部门在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中全方位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度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度是企业的各
(1)第一维度——企业的目标。有四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企业目标的确定,将从全局上决定其业务发展的方向、资源配置及风险控制活动。所以,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以企业目标为中心。
(2)第二维度——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八个要素:内部、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应该从这八个环节着手,对每一个环节制定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方法,保证全面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
(3)第三维度——企业的层级。包括整个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不是哪一个层次或部门的工作,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智能部门甚至每一条产品(业务)线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2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经济资本
过去,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常是简单地将风险管理理解为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所有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同时,还对各类风险进行分割管理,忽略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既不科学,也难以实现统一有效的监控。而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通过经济资本,商业银行既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又可以将各种风险有机整合起来,从全局的角度统一度量和控制风险。
我们知道,为了避免因出现非预期损失而损害债权人(主要是存款人)利益,商业银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来抵御风险,这是银行内部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所谓经济资本,就是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使债权人利益得到保护所需要提供的最低资本额。例如,对一家AAA级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对存款人的违约率应该低于0.001%。由于期末资产价值的波动(比如出现呆坏账),商业银行期末资产价值可能低于负债,造成资不抵债,损害债权人利益。此时,商业银行应该持有足够的资本,以99.999%的概率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所必须持有的资本数额就是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为什么会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呢?我们知道,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股东价值(或银行价值)最大化。传统的观点是,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依据这种理论,传统的资本回报衡量指标是净资产回报率(ROE)。但是这个观点没考虑风险因素,没有将风险和收益纳入一个框架内评估,所以只能在不考虑风险情况下,或在风险等量假设下评价收益,对收益和风险均不等的机构、部门或业务则无法进行直接对比。其实,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应该是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结合和统一。这对于以风险为经营对象的商业银行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为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使用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即通常所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资本回报水平的衡量指标。经济资本回报率是风险调整后的净利润与占用的经济资本的比率。其优点是将收益和风险纳入了一个评估体系,符合风险和收益对称原则,还可以将不同收益、不同风险的部门和业务的绩效直接对比,因而成为商业银行内部绩效测评的主要指标。商业银行一般通过向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分配经济资本的方式控制风险数量,使之与资本相适应,以保持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回报水平。资本是有限的,且需要较高的回报,因而商业银行必须优化经济资本的分配和配置,以使风险和收益平衡。正因为经济资本在控制风险增长、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方面的独特作用,银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方法,对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