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寄宿亲戚或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关爱。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父母亲在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放假期间多陪伴他们,加强亲子交流。同时,父母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往往较差。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加强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增强抵抗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往往面临艰苦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首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照顾。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社会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探访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其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往往较差,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提高抵抗能力。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篇三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社会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本学期,我对本校的55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父母都在家的为361人,父母只有一方(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的为73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有112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11人,留守学生已达到35.2%。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便托付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管,这种“隔代教育”由于监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要么只顾吃饱穿暖,不管教育成长,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再次,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开展“我的心路”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
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三、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000万留守儿童. 三峡都市报 2006年10月20日
2、李佰黍 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年1月第四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