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 篇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运而生。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与高校合作,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培养符合其要求的人才。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和改进。
首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和风险。传统的招聘方式需要用人单位自行进行招聘、培养和选拔,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通过与高校合作,在学生入学之前就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可以事先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减少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和风险。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和培养方案。
然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种模式过于注重企业的具体需求,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更多地充当了培训机构的角色,将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忽视了他们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受限,影响其终身发展的潜力。
其次,这种模式也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要接受与企业具体需求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对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关键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首先,高校和用人单位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兼顾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人发展,让他们在培养过程中既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又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培养计划中,应该加大对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改进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 篇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正确地归纳和把握其内涵、如何有效地去运作、如何确立保障机制是该模式运作的三个基本观测点。文章就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了与概括,旨在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通过师资、技术和办学条件的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合格毕业生直接加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方式。该模式从深层次上实现生产、教学的有机结合,也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学生就业等系列问题,达到整合教育资源,社会、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四赢”的目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商务管理方向)与上海世纪联华扬州分店合作,就“订单”培养进行探索,简介如下。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市场调研、合作事项的沟通与协商、筛选确定合作对象、签订“订单”协议、组织和实施、就业。
(一)市场调研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安排四个调研小组(三个专业教师一组)面向市劳动保障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行业与企业搜集人才需求信息。调研小组走访扬州的大型超市如大润发、上海世纪联华等,通过问卷回收、电话访问、关系介绍等方式,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经市场调研,教研室了解到上海世纪联华扬州分店新开的32000平方米超市急需业务与管理人才。经过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岗位需求,了解潜在合作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和论证,向系部出具专项市场调研报告。系部与教研室共同制定合作的意向及框架,再次走访世纪联华。经双向沟通,世纪联华对高职教育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经友好协商,双方表示愿意合作。
(二)筛选和确定合作对象
教研室对三家有合作愿望的企业进行了相关论证,系部也给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在筛选确定时必须与讲诚信、有实力、有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因为超市行业中各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受发展前景、信誉度、技术、资金、管理等条件限制,存在着合作的风险;个别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以获取廉价劳动力为目的,合作虎头蛇尾。教研室在与三家企业洽谈中,世纪联华率先提出“适应需要、平等参与、互惠互利、法律效应”原则,坦诚地阐明了企业的文化,明确了合作目的,为实现技能教育转入到高职教育体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合作事项的沟通与协商
在明确世纪联华作为合作对象后,双方就组织管理机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手段、岗位要求、管理制度、教学时间、参与人员、学生组织、考核标准等事项进行协商,以达成共识。尤其在讨论“工学交替”、“实训六步法”、“五个会”和企业现行管理制度等细节上,力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都能统一与协调,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使培养计划能规范化、有序化地得到落实。
(四)签订人才培养订单
“订单”是核心,也是双方共同执行、形成法定人才委托培养关系的依据。所以在“订单”内容协商时,教研室与世纪联华明确双方合作的时间、地点、权利、义务、责任等。同时,将合作形式、管理制度、培养目标、岗位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列为协议条款,签订一份符合双方利益的“订单”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遇其他未尽事宜,再另行补充附加协议,与正式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五)组织与实施
双方合作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机构,由学科带头人、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成员8名)。在该委员会指导下,教研室与世纪联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配套的教学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学生管理、考核评估等。其中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