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一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特质、行为和感受的主观认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塑自我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重塑自我意识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情绪。例如,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更好地了解焦虑的触发因素,并学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从而减轻焦虑感。
其次,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能力。很多时候,个体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个体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一个人可能一直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但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如艺术才华或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
最后,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个体可以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认可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从而提高自尊和自爱水平,并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例如,一个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但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总之,重塑自我意识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优点和能力,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应该重视重塑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为个体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重塑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二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和特质的主观认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重塑自我意识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价值。通过反思和自我观察,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感到内心空虚和不满足,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认识到自己对社交和情感支持的需求,并积极寻求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如参加社交活动或寻求心理咨询。
其次,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个体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缺乏应对压力的技能,并积极寻求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以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最后,重塑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个体可以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认可自己的特质和成就,从而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交和学习活动。例如,一个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但通过重塑自我意识,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总之,重塑自我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局限性和挑战,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应该重视重塑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为个体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重塑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三
重塑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 要】培养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强的新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必须认清大学生自我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自我塑造 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大学生重塑自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浅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部分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生活上依赖性强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要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当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和生活时,思想脆弱、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在同学的笑声里,就会由自信、大方转为自卑、沉默;有的刚愎自用,处处争强好胜,只是一味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有的自命不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没有勇气正视现实。
2.学习动力的暂时消失和学习目标的模糊,使大学生犹豫不决
紧张而有明确目标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大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自由、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大学,心理上立刻解除了一切压力,同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大学的学习既无老师的督促,也无父母的逼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自愿的事。有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有意无意放松自己,开始享受。
3.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大学生为难
在大学里,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了一起,同学们一下子无法相互适应。由于大学中活动很多,个性飞扬,展示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很多,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去改变来适应自己,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等问题困扰着大学生。
4.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增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巩固和发展,市场竞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目前我国就业问题比较严重,这也让大学生心神不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5.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有较大影响
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
庞大的网民群体,在从互联网上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信息,从而给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二、大学生重塑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成熟阶段,正向成人过渡,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进行全新的人生定位,建立新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此,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从而实现人生的巨大跨越。
1.确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习惯是生活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大学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时期,学生的意识开始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动向为对象发展,他们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体)的自我,一个是现实(客体)的自我。如果主体与客体能保持大致的平衡,即个体的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不需在他人面前掩饰什么,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路,实现主体格客体的完美统一。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塑造的阵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它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力的机会。二是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文化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识人生,从而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因为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双胞胎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校园文化又能为大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五是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运用科学、积极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心理问题
(1)努力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按规律行事,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防病。大学生可通过参加文体、社团、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3)建立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内部的调节机制,它通常能对人的焦虑、自卑、痛苦等消极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因此,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面对困难,并且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刘和平.21世纪教育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