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 篇一
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在元朝灭亡后,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个独立的汗国,分别是鞑靼汗国、奥鲁特部汗国、伊利汗国和高丽汗国。每个汗国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统一蒙古帝国的权力。
鞑靼汗国是最强大的汗国之一,它的统治者脱脱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成功地统一了鞑靼汗国,并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土。他对外征战,征服了许多周边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脱脱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队,使鞑靼汗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奥鲁特部汗国是另一个独立的汗国。它的统治者阿吉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他试图统一蒙古帝国并成为新的蒙古大汗。阿吉里发动了多次征战,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他的势力仍然不容小觑,奥鲁特部汗国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伊利汗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汗国,但它的统治者也有一定的野心。他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扩大自己的领土。伊利汗国与周边的国家进行了多次外交交涉,并成功地获得了一些领土。然而,由于伊利汗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他们并没有能够真正统一蒙古帝国。
高丽汗国是蒙古帝国灭亡后形成的另一个独立国家。它位于朝鲜半岛,统治者也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高丽汗国与中国和日本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总的来说,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个独立的汗国,它们各自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统一蒙古帝国的权力。尽管其中一些汗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没有一个汗国真正统一了蒙古帝国。这段时期的动荡局势最终为明朝的建立创造了机会。
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 篇二
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蒙古帝国的分裂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战,这些战争推动了蒙古帝国各汗国军事实力的发展。鞑靼汗国和奥鲁特部汗国在这段时间内都发展了强大的军队,并在周边地区扩张领土。他们的军队装备精良,作战能力强大,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这种军事实力的发展为他们在后来的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蒙古帝国的分裂也导致了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每个汗国都有自己独立的政权和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多样性为各个汗国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各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各个汗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蒙古帝国的分裂也为后来的明朝的建立创造了机会。明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而蒙古帝国的分裂为明朝的建立提供了条件。蒙古帝国的分裂削弱了蒙古的统一力量,使得明朝得以在这段时间内崛起。明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蒙古帝国的统治,也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和发展。分裂导致了各个汗国军事实力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多样性。这段时期的动荡局势最终为明朝的建立创造了机会,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 篇三
(一)残元政权的灭亡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二)群雄纷起争汗位
残元的灭亡,使明朝失去了上的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因此,永乐皇帝对于贵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但是,贵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西征而进入中国,元朝军队中有一支由他们组成的军团。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的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承认,因此,在打败贵力赤后,便向明朝效忠,表示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这样的臣服是明朝求之不得的,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霸权扩张到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
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力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要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直到额色库于1425年病死。
在额色库不停的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最高宗主权的同时,在1403年,残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作为黄金家族的后代,本雅失里无疑要比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具有号召力,不久,包括阿鲁台在内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对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但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于是,永乐皇帝亲自率军进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1410-1411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的权威。1412年,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乘机将他击败,夺取了汗位。
在此之前,马哈木一直与明朝永乐皇帝保持着友好关系,但这时,他已经真正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了。于是毫不犹豫地与明朝皇帝断交。这引得永乐皇帝再次亲征蒙古,虽然马哈木的抵抗使明朝军队遭到严重损失,但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撤退到土拉河以西休养生息。马哈木的威信由于这次入侵暂时受损,因为他也未能阻止明朝军队进入蒙古草原。
哈斯木逃走后,大汗宝座又悬空了下来,这时,居住在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的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部首领阿台在1425年率部众占领了蒙古中东部地区。那个见风使舵的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这回又支持阿台杀死了本雅失里,拥立阿台为蒙古帝国大汗。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虽然永乐皇帝对于卫拉特的背叛不能容忍,但为了消灭在蒙古人中具有崇高威望的黄金家族,又开始支持卫拉特部。自然,对于这支持,卫拉特部也是欣然接受的。
(三)定鼎卫拉特
永乐皇帝所贯彻的为了打倒黄金家族而扶持卫拉特势力的政策,在他死后才发生了效力。在1434至1438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夺得了大汗宝座。虽然,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一个王子、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的兄弟阿占在此时被拥护正统的首领们宣布为大汗,但在事实上,蒙古的帝国已经从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转到了卫拉特——绰罗斯家族入手中。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的民族,他们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蒙古人对于中原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是,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当然,在明帝国还很强大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东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砍去。脱欢的儿子额森(也先)击败了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联姻,使得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额森继承其父脱欢的汗位时,蒙古帝国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从贝加尔湖延伸到长城附近地区,象征正统的都城哈拉和林也是帝国的领土之一。1449年,他向中国公主求婚遭到悔婚,于是,额森蹂躏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中国边境。明朝英宗皇帝及太监王振前往迎战。在土木堡展开战斗。额森给明军灾难性的打击,歼灭明军10余万,俘英宗皇帝。然而,因不善围攻战,额森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皇帝帝返回蒙古。
三个月以后,他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但是,他遇到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发动的各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