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仪”释“太极”【优秀3篇】

时间:2012-05-03 08:29: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从“两仪”释“太极” 篇一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独特的功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然而,很多人对于太极拳中的“太极”二字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事实上,太极拳的“太极”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两仪”概念。

在中国哲学中,有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这其中的“两仪”指的是阴阳二气,即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太极拳中的“太极”即是指这种阴阳二气的变化和运动。太极拳的动作,以柔和、缓慢、流畅为主,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和谐。太极拳的练习者通过模仿自然界中阴阳的变化,调和自身的阴阳之气,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太极拳的“太极”还体现在其拳法中。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练习太极拳的人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具备弹性和适应性,从而能够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御。太极拳的招式以圆滑、连贯为主,注重以柔化刚,以静制动。这种柔和的力量和灵活的身法,正是太极拳中“太极”的体现。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和内外统一。练习者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只有内外统一,才能真正领悟太极拳中“太极”的含义。

总而言之,太极拳中的“太极”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仪”概念,指的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太极拳通过模仿阴阳的变化和运动,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同时,太极拳的拳法也体现了阴阳的平衡和和谐,注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和内外统一,才能真正领悟太极的真谛。

从“两仪”释“太极” 篇二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然而,太极拳中的“太极”究竟意味着什么,却是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事实上,太极拳中的“太极”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仪”概念。

在中国哲学中,有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论。这里的“两仪”指的是阴阳二气,即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太极拳中的“太极”即是指这种阴阳二气的变化和运动。太极拳的动作,以柔和、缓慢、流畅为主,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和谐。太极拳的练习者通过模仿自然界中阴阳的变化,调和自身的阴阳之气,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太极拳的“太极”还体现在其拳法中。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练习太极拳的人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具备弹性和适应性,从而能够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御。太极拳的招式以圆滑、连贯为主,注重以柔化刚,以静制动。这种柔和的力量和灵活的身法,正是太极拳中“太极”的体现。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和内外统一。练习者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只有内外统一,才能真正领悟太极拳中“太极”的含义。

综上所述,太极拳中的“太极”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仪”概念,指的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太极拳通过模仿阴阳的变化和运动,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同时,太极拳的拳法也体现了阴阳的平衡和和谐,注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和内外统一,才能真正领悟太极的真谛。

从“两仪”释“太极” 篇三

从“两仪”释“太极”

   《周易大传·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段话是借解释筮法象数的形式而发挥出关于宇宙生成的哲理。“易有太极”的“易”字,从筮法象数言之,是指《易》之书,从哲理方面言之,是指变易,即宇宙生成的过程。对这段话的具体解释,在筮法象数方面,有揲蓍说和画卦说两解;在哲理方面,则主要有以“气”、以“无”、以“理”和以“心”释“太极”四解。本文重在疏释后一方面的分歧,对前一方面的两解则略作说明。

; 关于画卦说,邵雍的“先天易学”首言之,经朱熹的肯定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邵雍说:

;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观物外篇》)
这段话就是用“加一倍法”讲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形成,也就是:从“太极”生出分列的阴阳两爻,谓之为“两仪”;从“两仪”生出两画重叠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谓之为“四象”,从“四象”生出三画重叠的“八卦”,然后再从“八卦”生出两卦相重的六十四卦。朱熹对此说加以肯定,如其《易学启蒙》云;“太极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是为两仪……”“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是谓四象……”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于是三才略具而有八卦之名矣。”《语类》卷七十五云:“此太极却是为画卦说。”《文集·答王伯丰}云:“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者,伏羲画卦之法也。”

; 画卦说在清代受到李埔等人的反驳。李塨说:
; 庖牺始作八卦,是《易》自作卦起,未闻始作太极也。……成象之谓乾,则先画乾,效法之谓坤,则次画坤。皆三画卦,以象三才,未闻有一画、两画止,而谓之阳仪、阴仪、太阳、少阴、少阳、太阴者。(《周易传注》);
李塨的反驳确有其据。《周易大传·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系辞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在《周易大传》的解释中,《易》之书始于作八卦,首画乾,次画坤,八卦皆三画重叠,而没有八卦从一画之“两仪”、二画之“四象”产生的思想。了画、二画实际上是邵雍的“先天之数”,而并非“象”。《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地之赜,而轱,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八卦之“象”是对物之“形容”的模仿,因而又有圣人“观象以制器”之说,若一画之“两仪”、二画之“四象”,则并非“物宜”、
物之“形容”,只是邵雍的“数”。画卦说是邵雍的发挥、创造,但并非《周易大传》的本义。

; 李塨引唐代易学家崔憬曰:“五十有一不用,太极也,不变者也。有太极之一,乃可用四十九策,分而为二,有奇有偶也。”(见李塨《周易传注》)这是用《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揲蓍之序来解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按李鼎祚《周易集解》,崔憬对“太极”有两解,一云;“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极”;二云:“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此两解关系如何可存而不论(前弓解源自王弼,后一解同于孔颖达),可以确定的是;“崔憬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讲揲蓍之序,与“大衍之数五十……”意义相通,;

; 《系辞上》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

成……”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卦的过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此算卦的次序大致相合。“太极”或是指“舍一不用”,或是指“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生两仪”即“分而为二以象两”,“两仪生四象”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象生八卦”即“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中间所缺者是“挂一以象三”等等。“易有太极……”的后面所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与“大衍之数五十……”的次序也大致相合,“天地”即“象两”之“两”,“四时”与“象四时”契合,“日月”即“离”坎”(《易·说卦传》:离为日,坎为月)以简括八卦,或如虞翻所云:“日月悬天,成八卦象……”(李鼎祚《周易集解》).这说明“易有太极……”的确是“大衍之数五十……”的一种简化或简要的缩写。因而,从筮法象数言之,用揲蓍说解释“易有太极……”是可以成立的。

; “易有太极……”既然是“大衍之数五十……”的一种缩写,那么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对筮法的重复,而是要借助对筮法的解释而发挥出一种哲理,也就是说,要提出一种关于宇宙生成、变易的理论。从宇宙生成论言之,对“太极”如何解释是分歧的要点。

; 在先秦典籍中,“太极”为何,其义不详,这或是由于在当时不盲而喻,或是由于书间有缺。笔者倾向于前一种可能。在较为近古的汉代易学中,“太极”都解为“气”或“元气”。如郑玄《周易注》解释“太极”说:“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易纬·乾凿度》云:“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郑玄注;“易始于太极,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始也。”《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云:“太极中央元气”,“太极元气,函三为一”。《乾凿度》等纬书在“太极”之上另有“太易”说,如《乾凿度》云:“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沦。”,这里虽然引入了的“有生于无”的观点,但“无”只能称为“太易”,而不能称为“太极”;“太极”实即“太初”以后的“混沦’。《易纬·乾坤凿度》云:“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郑玄注:“太易,无也;太极,有也;”要之,“太极”不能称为“无”,而只能解为“气”。;

从“两仪”释“太极”【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