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一
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众。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情感共鸣的载体。在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艺术家通过色彩、形状、线条、音乐、文字等多种元素来表达情感。色彩可以用来传递喜怒哀乐,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明暗对比都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形状和线条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圆润的形状和流畅的线条可以传达出柔和和温暖的情感,而尖锐的形状和断裂的线条则能够表达出紧张和冷漠的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的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悲伤的音乐会引起观众的悲伤情绪,快乐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到愉悦和兴奋。文字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能够将作者的情感直接传递给读者。
情感表达的目的是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共同体验。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与作品中的人物或场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观众在欣赏一幅画时,如果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幅作品。情感表达也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艺术家与观众在情感层面上建立了一种联系。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有力的情感释放和情感沟通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观众也能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和体验艺术家的情感。情感表达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地触动人们的内心。通过情感的传递和共鸣,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二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方式。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它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例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绘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画笔和色彩来表达情感。色彩的明暗、饱和度以及搭配方式都能够传递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用红色来表达激情和热情,用蓝色来表达冷静和沉思。画家还可以通过线条和形状来表达情感,曲线可以传达柔和和温暖的情感,直线和尖锐的角度则可以传达紧张和冷漠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的艺术形式,它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音乐家通过乐器和声音的组合来表达情感。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都能够传递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悲伤的音乐会引起观众的悲伤情绪,欢快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到愉悦和兴奋。音乐可以让人们跟随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同体验。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家通过舞姿、动作和肢体表达来传递情感。舞蹈可以通过舞者的姿态和动作来表达喜怒哀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可以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舞蹈来感受舞者的情感并与之共鸣。
戏剧是一种通过表演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演员通过表演来传递情感和情绪。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声音都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戏剧来感受演员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观众也能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感受和体验艺术家的情感。情感表达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地触动人们的内心。通过情感的传递和共鸣,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三
一、通过艺术形象的创造表达情感
黑格尔指出:“艺术的本领在于通过想象去把握和玩味感情”。罗丹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真挚与强烈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时,不能没有审美情感,艺术家塑造的艺术形象,总是把他对于大千世界现象的情感反映凝聚在形象身上。因此,艺术形象是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带着浓厚的情感特色,体现着艺术家情感的倾向性。高度重视和强调线条的表情功能,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不仅起着描写外物的作用,还能发挥它在描写物象和表现情感功能。如宋人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在线条的运用上不仅生动真实地描写了李白傲岸超然、自由不羁的性格神态,而且也传达了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徐悲鸿画奔马,在不同时期创造马的形象都有不同情感态度的表达,解放前,他画马题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解放后画马题的则是“:河山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表明,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对马的观赏产生不同的感受以及思想感情。情感活动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对情感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有论述,《乐记》最早明确提出了情感的表现问题:“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里所说的“乐”,包括诗、歌、舞在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总称,因此,说“乐”是起于人心感于物而产生的情感的表现。《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泳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明显地说明诗、歌、舞都是情感的表现,而且在情感表现的强烈程度上,一个比一个更高。画论中也有“感物而动,情即生焉”的论述。上述诸论说明,艺术家的情感和他们的作品是不可分的,情感通过艺术创作得以表现,任何事物在艺术家的笔下都是有情的。古今中外的艺术杰作,都深刻地表现着艺术家真挚和强烈的情感。艺术作品是表现、抒发作者感情的载体,但表达作者情感更重要的目的是实现与观者的情感沟通,用作品在观者心中引起共鸣,达到交流情感的初衷。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亦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昕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艺术作品要供人欣赏,要从情感上打动欣赏者,因此要求作品的情感表现必须清晰、真挚,才会产生深入审美活动和真正的社会效果。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充分利
用情感与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情感的帮助下,引起观者的情绪,实现情感交流。情感的表现和情感的交流、共鸣等情况是复杂的,因而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二、运用“移情”手段加强情感表现
“移情”是艺术创作经常使用的方法。移情是艺术家把情感移入某种对象,让情感与对象合为一体,也就是艺术家对对象富有情感的想象,通过被涂上了情感色彩的事物形象来实现情感的表现和交流,使人在观赏中也沉入对象,进入特定的情感世界。移情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审美移情是审美情感的一种特殊功能,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移情可以使情感表现更加丰富、强烈。古人早已有所发现“移情”的作用,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现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移情”。在艺术活动中,运用“移情”手段进行创作,必须使欣赏者通过作品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和意,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把情“移”入对象,把情感的色彩涂上了事物的形象,使观者看了不仅对作者的情感有所体会,而且还可能引发共鸣。郑板桥画兰、竹、石,寄托清风亮节,不为淫威所屈的情怀。梅花斗雪迎春,兰花幽谷传香,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菊花清秋独放,这些自然现象,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思考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意义,把自己的情感移入无情的事物之中,表现和加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移情”在情感表现上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李普斯是“移情”论的主要代表,他在《空间美学》、《论移情作用》等著作中提出了“移情论”,认为移情分为实用的和审美的,两者是不同的。审美的“移情”,不是指身体感觉,而是把“我“”感”到审美对象里面去,“使自己就在对象里面”,达到我与对象的“完全同一”,也就是物我达到统一。黑格尔称之为人从外界事物中“寻回自我”。“移情”是艺术创造中普遍的心理现象,有其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移情作用的客观基础是一个特定情绪,这种主要对象的审美特征有类似之处。所谓“兴者托事于物”、“心入于境”、“情与境会”,就在于客观“物”“、境”的形态、性质与主观的“心”、“情”具有相似点,所以才能“景以寄情”,“我具物情,物具我情”,发生移情作用,将我的特定情感寄寓到相对应的物中去,并以物抒发我的情感,人可以移情于具有审美特质的自然景物,景物是移情的对象和客观根据,人的“情”进入景物,人的情感就有所附丽,情感也就外化为可供人享受的审美情感了。“移情”的内在根源则是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为基础,体味到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捕捉了对象与自己的相似性、同一性,才可能发生移情,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情感。此外,移情还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从对象中激起“我”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对象化和外化,才能移入对象之中,使对象染上“我”的情感。景物本是无情物,而人有情,人情进入景物,才能成为审美情感。如上所述,“移情”有客观根据和主体的内在条件,不可能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移情,移情是受客体的审美特性及其同主体的关系所制约,不是主观随意的。外在的客观事物和人的情感之间似乎有一座桥梁沟通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这个桥梁就是人的认识。认识包括表象活动和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中,是情感活动推动了表象和思维活动,而表象和思维活动的成果又增强了情感体验,通过移情强化了情感表现。
三、借助理性思维加深情感表现
黑格尔说:“在这种理性内容和现实形象互相渗透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家一方面要求助于常见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清楚地说明了在艺术创作中,表象运动、理性思维、情感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辩证法的生动运用。理性认识不仅是对表象运动的指导,而且也是配合和渗透,在情感表现上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思想和认识不能代替情感,一个艺术家不论有多么高深的思想、认识,如果缺乏情感,是决不可能有艺术创造的。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标准中,只有当它在自然的情感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才会被认为是真诚的、高尚的和有价值的。表现在艺术创造上,就要求艺术作品应当把普遍的理性的东西化为个体的情感,认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打动人心,产生艺术特殊的作用。否则,未融化在情感中单纯的理性的东西,不能产生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从艺术的创造与欣赏的实践经验来看,总是包含着这样两个不能脱离的方面,即一方面要化理为情,另一方面要融情入理。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儒家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和艺术的关系,但它并不把艺术看作是进行道德说教的工具,十分强调艺术对人的情感的陶冶感化作用。这是一个符合艺术特征的重要看法。那种“言情近于议论”以理代情,以理为诗,毫无审美意趣,难于成为品赏对象。艺术所表现的决不是赤裸裸的理,而是已转化为情的理。“理”不在“情”之外,而在“情”之内,两者是不可分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实践,在心灵深处把“理”直接转化为“情”,并表现在作品里,从而加深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它的感染力,使观赏者动情,这是任何抽象的议论难以做到的。由于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思想、经历等的不同,由“理”转化来的“情”也是不同的,不会是一般化的、空泛的、重复的、可以到处套用的“情”。黑格尔还认为,艺术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中国古代学者强调“情”和“理”的统一,认为“情”和“理”是融合在一起的。在绘画作品中,从米勒的《拾麦穗》、《晚钟》,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和郑板桥的兰竹画,都是画家通过人物、景物来表达他们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世态的愤懑和忧伤,这种理性认识融入情感得以有力的表现。“情”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和谐统一,使“情”和“理”并不否定或贬低另一方,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要看到统一的情况,也要注意矛盾冲突的情况,有了矛盾冲突才会有发展,才能突破原来和谐上升到新的更高的和谐,出现新的、更具感染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黄宗贤:《视觉研究与思想史叙事(上.下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王颂华等:《哲学与艺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四
摘要:
作为情感艺术,声乐相当于上帝无私地馈赠给人类的独特情感;声乐将人类掩埋在心中,无法通过语言进行描绘的真实情感,通过歌唱加以表达;所以有关声乐的作品中含有人们对于世间万物的情感。而歌者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向听众们完美展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再现声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绪;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声乐时相应地融入情感;当演唱者引起听众们的情感共鸣时;声乐的作品便深入听众们的心灵深处。所以情感相当于声乐作品的灵魂,更是精髓;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演唱者对情感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章探究与讨论了怎样在声乐艺术中更好融入情感。
关键词:
声乐;演唱;情感
声乐的演唱;即凭借歌者的音色、发声的方法、吐字方式、运气方法、演唱技巧等途径表现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中;人们会呈现迥然不同的心理上的反应。当人类的情感渴求某种特殊、夸张和优美的适当发泄时;歌唱自然成为内心情感的发泄而产生了。在声乐的演唱中;歌者所怀有的情感极其重要;如果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个人情感;而片面着重发声的方法或炫技;那么他就类似于发声的设备;使听众无法完整地领略包含在声乐中的意境,于是听众觉得枯燥乏味。但倘若在对声乐的作品进行演唱时;演唱者融入恰当适宜的情感;不仅会取得成功;而且能唤起听众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让听众们喜欢这个声乐作品。
一、情感和声乐的演唱间的关系
1、相结合的情声
在声乐的作品里;蕴含其中的情感能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和艺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只有情感饱满的声乐的演唱才会形成强烈震撼的艺术渲染力;才会带给听众持久的情感方面的共鸣。因此;声乐的作品的演唱者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藏的情感与体验;进而更好地提高在声乐的表演方面的水平;达到情与声的'结合。有四步可以培养演唱者的情感,即第一,要对声乐的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这些声乐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第二,融合自身和作者;切身体验着作者的真实情感;第三;融会贯通那些特定情感;最后;在对声乐的作品进行演唱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造新意。
2、相融合的声和情
声和情相融合的声乐的演唱才是真正成功意义上的演唱;并且在听众看来,只有这种演唱才可谓美妙无比的演唱。“声”是说歌者声音的技巧;“情”是指声乐的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歌唱者在演唱声乐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然后利用与此相对应的声音技巧把声乐的作品完美地演奏出来;这样就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将声乐的作品的所有内容更完整地呈现给听众。久负盛名且擅长高音的女歌唱家卡拉斯曾经说过;美声不仅仅要求具有美丽动听的声音,还应具备将声音恰当地分解成几块以把服务提供给音乐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道出了实现声音的技巧和情感的融合的重要地位。
二、在声乐的演唱方面的情感上的处理
1、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
在创作有关于声乐的作品时;作者一定处在确定的年代背景下;而且有某些情感方面的体验和关于写作声乐的念头;其实这些都是创作声乐作品时的背景。在从事音乐的创造时;作者需要源自生活的灵感,所以声乐的作品中势必包栝该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悟。由此看来,充分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能帮助演唱者准确体会出作者的独特情感和真实意愿;这样在他演唱声乐时;就能充分把握自己的情感。
2、全面理解所要演唱的声乐的作品中的歌词
对于相同的声乐的作品来说;演唱比乐器的演奏更加感染人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使听众们借助歌词来仔细体会这个声乐的作品;还可以传达出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绪和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歌词是核心;因此在进行声乐的作品的分析时;要着重分析其中的歌词。与诗歌及小说和散文不同;歌词需受音乐的束缚;因此歌词本身有其独特的内在衍变的方式。故演唱者在演唱声乐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并正确理解歌词;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准确地把握与声乐相关的作品中的音乐的风格
形成并发展音乐的风格需要一段历史进程;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有各自独特的音乐的风;因而;要想准确分析声乐的作品所体现的音乐的风格时;必须结合创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区域、民族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原因在于迥然不同的民族或者地区;会形成不相同的音乐的创作风格。例如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音乐创作风格显然就有十分大的差别性。江南小调温柔、婉转、秀丽;而东北民歌大气、幽默;在声乐的演唱中;情感不仅成为表达演奏声音的技巧的根基;同时也被看作其灵魂;二者不可或缺,构成有机的艺术综合体。为了更好把握声乐的演唱情感;演唱者需通晓正确的对情感进行处理的方法;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分析声乐作品的歌词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韦平楠;王一人.寓情于声;声情并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0,12
[2]张梦.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问题的探讨[J].世纪桥;2011,09
[3]胡世长.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J].大众文艺;2012,12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五
摘要:
播音主持艺术的本质是说话的艺术,语言是连接主持人与观众的桥梁,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都要在语言上达到标准,才能准确传递新闻信息,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节目体验。本文介绍了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以及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同时提出了提升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加强情感表达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
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情感表达
最近几年,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媒体融合趋势明显。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如今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电视、手机都可以与网络相连接,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且信息量庞大。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对媒体行业和播音主持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将信息传达给观众,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播音主持概述
(一)概述
播音主持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电视或广播中把控节目流程,贯穿节目始终的就是节目的播音主持人,他们往往具有磁性的声线和亮丽的外形,给观众以一种美的欣赏。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专业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传媒大学等600多所高校陆续成立了该专业,为我国的播音主持行业输送了不少优秀的新鲜血液。
(二)播音主持语言的特点
规范性。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尤其是一些严肃的电视节目,如央视的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制作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词是会经过严格审查的,并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一旦节目播出,主持词中的语言用的是否合适、是否规范都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反响。时代性。时代的变化使得媒体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词中的语言要具有时代元素,反映时代的特征。同时,要注意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科学性。播音主持语言的用语、用词、用句都要具备科学性的特征。主谓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等等,都需要字斟句酌,既不能产生歧义,也不能不通顺、词不达意,要满足语言的科学性特征,就要反复研究、严谨慎重,务求尽善尽美,完美地将节目中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二、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语言素质
(一)规范化
首先,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普通话一定要标准、规范,几乎所有的学校和电台都要求主持人持有普通话一级证书。许多电视台的节目都是可以全球播放的,而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部分,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因此,主持人的形象要端庄,要使用普通话,语音语调要标准,主持用语更要规范。同时,主持人要具有鉴别用语规范与否的能力,并及时修正不规范用语,保证节目质量。
(二)生活化
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更是如此,优秀的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要将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与生活中的细节结合起来,体现在对应的节目中,拉近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某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提前学习了嘉宾的家乡方言,并在节目中很自然地与嘉宾对话,这不仅活跃了现场的气氛,也让嘉宾感到亲切,不仅有助于缓解嘉宾的紧张情绪,还能调动现场的活跃气氛。
(三)个性化
主持人的语言要具有自己个性化特征,比如一个习惯用语,一句方言,或一种播报模式,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当中,这种个性化的语言特征会为主持人加分不少。
(四)理性化
理性化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播报新闻中。无论是播报令人愉悦的报道,还是令人愤怒、悲伤的报道,主持人都要保持冷静的姿态,理性地、客观地进行播报。语言上要尽量平稳,个人的情绪要尽量控制,在辅以适当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保持语言的理性化。
三、提升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与情感表达的途径
(一)加强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
播音主持是新闻战线的前端,要提升主持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素质,必须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思想道德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传递信息、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主持人要能够明辨是非,说明事理,所以必须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意识,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塑造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利用自己自身的特征或优势让观众记住。比如《中国好声音》节目的主持人华少,在节目中的超快语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超快的语速也成为了他本人的个性化特征,成为了他独特的语言标签。再如谈话类节目《向幸福出发》的主持人王为念,主持风格风趣幽默,语言也极为接地气,生活化的语言特点和极为亲和的情感表达使得他与嘉宾之间的对话朴实流畅;而《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的语言风格是平实,就像两个朋友之间的聊天一样就完成了节目的录制。
(三)注重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时代在变,观众的需求在变,面对多样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进修等途径积累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巧,提高心理素质,以求能够用最精准的表达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同时,还要通过读书、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扩大知识面,多方面涉猎,提升文化内涵。比如湖南卫视的节目主持人汪涵在《我是歌手》的7分钟救场,就离不开他平时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
四、结束语
播音主持人在主持中必须要坚持语言的规范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理性化的原则,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激烈,才能提升语言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提升节目的效果和收视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袖旗.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2(11).
[2]邹瑜涵.浅析播音主持语言的雅与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论文 篇六
一、舞台表演艺术中声乐演员的声音培养
(一)声乐演员的发音基本功训练
为了让台下听众听清楚、听明白,表演者必须要口齿清晰,且拥有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演员的发音训练是从语音开始的,并结合了气、声、字的基本训练,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演唱,要求声音要有节奏感,并铿锵有力,在低音部分则需要沉稳,并把刚和柔恰当地揉捏在一起。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演唱者掌握好每个字的正确发音部位,尽可能避免吃字、倒字等。例如,“山”字本身就是舌音,所以在发这个字的音时要注意不能把它变成齿音,变成“三”;如果演唱者的字头无力就很容易把“没有”变为“唯有”;而字腹不够响亮就很容易把“慢来”变成“闷雷”;甚至是有些演唱者的字尾收音不够准确时就会把“有力”变成“咬裂”等,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转变了原先的音素。事实上,产生音变的主要原因就是演唱者把每个字的音素处理得不够到位,这严重地改变了每一个音节组成的成分,对此,演唱者应该把每个字的头、腹、尾部进行准确的把握,保证每个字的音素都规范在一定的比例内。声乐训练首先要处理好音色,再来要求音量和音高等。如果发音能达到准确,声腔形状也能达到准确,最终音色也必然是正确的。其次是对吐字的要求,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清晰度,还应把每一个字都有力地发出来,在练声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只练高音不练低音等不良习惯的养成。语言和旋律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这要求演唱者对口腔内的肌肉也要进行锻炼,并尽量避免口腔产生无力感,以至于漏气。
(二)声乐演员的音色运用
对音色的正确把握,不仅是歌曲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音乐内涵折射的需要。人类音色的变化主要受到感情的直接作用,当人们高兴的时候,音色就显得明亮;而处在悲哀的气氛中,音色就显得安雅;愤怒的时候音色就显得十分粗糙。音色的运用是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顺利进行二度创作的前提条件,针对同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演唱者只采用一种音色进行演唱,就很容易流失原作曲家自身的音乐情感,从而丧失作品的生命力。以音乐作品《黄河怨》为例,这首女高音独唱歌曲由多个乐段共同组成,音调较为悲伤,感情较为强烈,由于这首音乐作品本身具有非常浓烈的情感,声乐演员在演唱时需要恰当运用音色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品情感。为此,声乐演员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从音色运用的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采用大小调相互交替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歌曲人物的内心哀怨;其次,声乐演员需要根据作品本身的情感变化来合理调整及选用不同类型的音色运用,在这首音乐作品中声乐演员可以选择运用暗淡、温和、柔弱的音色来进行演绎,从而在声音与情感上满足声乐表演中声情并茂的审美要求。
(三)声乐演员的演唱语言规范
在声乐表演中对声乐演员的演唱语言规范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演唱时的语言规范则需要声乐演员掌握声色与音色的语音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声乐演员达到声乐表演对演唱语言规范的高要求与高标准。首先,在声色语音规范上需要声乐演唱者了解人体声腔、口腔与舌头之间的结构关联,这样有利于声乐演员把握发音的语音最佳位置,从而达到较好的声色标准及演唱语言规范性。其次,声乐演员的演唱语言还要遵循音色的语音规律,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找准音位,保证声腔的形状,从而确保音色的纯正,以实现演唱语言的规范。
二、舞台表演艺术中声乐演员的情感培养
声乐舞台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演唱者要有良好的声音,同时还要求演唱者能完全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如果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只看重自己的声音,不重视情感的融入,就会丧失歌曲的灵魂。由此可见,情感的把握对于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一)对歌曲歌词和作品有深刻的理解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两部分组成,其中歌词以文学创作的形式把歌曲的内涵和主题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作品形象化。作曲家在创作中将情感与体验充分融入到歌词当中,而曲调则是用来发挥配合与烘托歌词中情感的作用,因而需要声乐演唱者认真研究表演歌曲,深刻理解歌曲歌词,从而对歌曲作品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于是乎在进行歌唱之前,演唱者只有对歌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挖掘其中深刻的含义,充分掌握歌曲中的情感要素,对歌词进行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
(二)对歌谱进行细致的挖掘
歌谱是一首音乐作品的表现载体,是一种符号语言形式,音乐作品中的灵魂主要是通过歌谱形式进行表现与传达的,而后再以演唱与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观赏者面前。因此,声乐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需要认真研读歌谱,熟悉歌谱中的调性与旋律,细心揣摩歌谱中的每一个记号,声乐演唱者最好能够深入探寻到歌谱的最深处及内部本质当中,对歌谱进行细致的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揣摩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真正理解其创作本意。声乐演唱者也只有在了解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意图之后,才能深刻理解与掌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二度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声乐演唱者才能在表演舞台上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诠释整部作品的真实涵意。
(三)眼神与面部表情丰富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演唱者自身的感情变化都会从眼睛中表现出来,从眼神的变化中也能看出演唱者当时的心态和感情,因此,演唱者要把握住眼睛的变化程度,并通过眼睛来实现传达作品情感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架花子“眼法”中就有专门进行眼神训练的方法,演唱者可以适当借鉴这套训练方法来进行锻炼,增加自己在舞台表演中的眼神魅力。演唱者在表演一部音乐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真正放入到歌曲中,并把自己当作是歌曲中塑造的角色,以通过眼睛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景。例如,在唱到“草原”和“敌人”(源自《草原之歌》)时,演唱者可以借助眼神来传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从眼睛中流露出对辽阔无垠的大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敌人无比仇视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不仅眼神,人们的面部表情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如处在欢喜的状态时,人们的面部表情自然就轻松自然一些,且嘴角也会稍微上扬;而面对内心中的哀伤时,人们的面部表情就会表现出一种内心痛苦的感情变化,面部的肌肉就较为紧张,并呈现出嘴角下撇的表情。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面部表情也应该根据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并且尽量做到真实、自然。只要演唱者能掌握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并使这种情感变化与自己的面部表情相统一,就能使舞台上的表演更显生动和形象。
三、结语
舞台表演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富有声情并茂的舞台声乐表演更是夺人眼球的最佳效果。于是乎,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声”与“情”的双重兼顾,演唱者在掌握了良好的声乐技巧之后,带着情感将音乐真正融入自己的内心,从而让音乐演变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他就能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唱技巧自然、和谐地倾泻出来,实现声情并茂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