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如何提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学习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引言: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阻碍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了解学生兴趣,设置个性化学习内容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往往与其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对战争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以战争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对于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学习任务。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趣味性
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实地考察和互动活动,增加参与度
学生往往对于实地考察和互动活动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结论: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学生兴趣,设置个性化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趣味性;组织实地考察和互动活动,增加参与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引言:历史思维是一种以历史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科中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提出一个历史争议问题,让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历史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历史故事创作、历史问题解决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论: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历史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里所提出的两个“有利于”,概括地说就是——发挥两个作用(主导与主体),转变两个方式(教与学),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我县新课改的大面积推行即将进入第三年,笔者既主管全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兼教了初中的几节历史课,因而对本镇两年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透现两个“有利于”理念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有许多担忧。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以其与同行们商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两个“有利于”理念的贯彻执行。
第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极易获得的。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在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我觉得还有《文萃报》、《中国剪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师生都应该乐意为之。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如关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的教学,我就曾组织学生参观“厂窖惨案”纪念馆并请当年的幸存者现场讲述,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认识非常深刻,教学效果特别好。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其违背史实不多不远,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这类资源多,关键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选画面,再是优化重组内容,然后是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时下的教育装备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呈现方式可采用录音带、VCD或者课件播放。前两种方式播放,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要精选,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段,而可取的资源多;之所以要优化重组内容,是因为这类资源毕竟不是为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程序也自有体系和规矩;之所以要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因为这些资源生动鲜活,采用其他方式呈现会失去其生动与鲜活的特性,我们的学生喜欢的就是这方面。
4、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
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不少校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使之为历史教学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推进,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我觉得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中基网—历史”、“历史中考网”、“历史图片素材”、“历史教学资源”等网站为佳。还有一些学校网站如“24小时学习网”、“番禺教学资源中心”、“万源教育网”、“红日”、“天河部落”等网站也很有特色,我们不妨进去浏览浏览,会得到一些收获的。巧用这类资源,精选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下载并保存,因为有些专题性的资源过期再难觅。如今年的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题,在今年的网上是最齐备的,如不及时下载保存,以后就难得了。除了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总之,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教学的灵感”的观点,把能够为我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去伪存真,取精用宏,为学生学习动起来、历史教学活起来所用。第二, 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八字教学法等。这里讲的十二种方法,前八种在一堂课中往往是综合或者交错使用的,只有后四种能够单独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事实上也经常用到前八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点—线—面”立体式教学法、“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至于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案,都无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还是明确的。即六“为”六“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活动为载体,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发展,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探究创新。
四要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前两种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这里我只就后两类的使用作些提示。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但在使用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操作不熟,依赖性比较强;交互性差,缺乏个性;简单重复,抛弃了传统;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囿于传统学科本位等。
要克服这些,当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能熟练操作多媒体器材。
二是要选学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件制作知识。对历史教师来说,如果用Powerpoint,无需编程,界面全用中文;使用熟练后,用备一节课的时间,完全可以制作一节课用的演示课件。在功能方面,有人认为Powerpoint不如Authorware、flash等,其实在现在的Office中,Powerpoint有许多功能,特别是动画功能,用户既可使用预定义动画,也可自由的制作。其他如从大纲插入幻灯片,支持演示文稿的多个设计模板,文件密码加密、自动修复等,都能使制作出的课件更精美。而精美的课件恰恰就是优质课的靓点之一,对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有着几乎神奇的作用。
三是要体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性强的特点,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如课件的封面可根据教学过程的各要点设置按钮。可根据教学内容各要点设置菜单。素材要精选,每个页面展示的内容要精当简明,切忌以“电子黑板”代替黑板,把所有内容不加选择地展示在投影屏上。
四是要明白定位“辅助教学”的意思。多媒体辅助教学强调的是辅助功能,处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完全由教学的需要来决定,不可滥用。网络技术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我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之二是引而不发,诱思导学。这里的“发”是指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为使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挖潜,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有必要“发”,而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诱发、引导,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才可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进入主动探索新知阶段。之三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环境。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独立探究时,要及时将其各种方法调至主机并投射出来供大家讨论,还要适时引导其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探究之机留给学生。之四是利用网络科学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在课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其认知情感由潜伏转入积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如此才能实现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之五是利用网络建构自主探索,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这点浅显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