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18-04-09 01:35: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音乐教学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教学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创造力;教学策略

一、引言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音乐教学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1. 激发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音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并且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形式。这种创作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技巧和演奏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创作,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策略

1.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和音乐剧,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

音乐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和表演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团或合奏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和演唱会等,拓宽音乐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音乐教学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他们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 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 音乐教育研究,2018,(3):34-39.

[2] 张宇. 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策略及方法[J]. 小学音乐教育,2019,(4):56-61.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篇三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音乐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人机交互,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助推效果。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的深刻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为课堂带来高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基本样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假如老师提问,让很多学生同时回答,一是学生之间互相干扰,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无序的状态,影响教学进度;二是信息无法完成有效的应答和反馈。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情况发生了转变,音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回答,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反馈,并且这种反馈能够在屏幕上即时呈现,让大家知道对错和优劣,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多媒体虚拟教室是一个功能优化的远程实时教学系统,因为它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得音乐课上的师生对话、信息反馈、即时统计、教学评价、协作分析、在线问答、多点视讯教学、分组学习等变得简单高效。现代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打击乐演奏的《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教师事先在课件里边储存了几种打击乐器:鼓、锣、镲、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的图片和演示图,先让学生欣赏聆听,再通过实物的体验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教师随后播放《鸭子拌嘴》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哪种乐器更能表现出“吵架”时的音乐场景。学生通过辨析,用电脑的数据系统提交答案,学生全部提交之后,教师即时统计,了解学生答案选择的倾向性,同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统计结果。然后,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的视听比较,最终选择出理想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实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教学过程,学习体验是非常深刻的。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有些教学任务在过去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器乐作品的聆听方面,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从教师带我学什么,逐步向我要学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从感性学习逐步向理性学习过渡。在和学生一起欣赏西洋管弦乐曲《晨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认识其中的几种乐器并辨析其音色,了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分类、队形排列、指挥站的位置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随后,教师播放音乐并配以表现晨景的视频课件:晨曦微露、阳光初显、树梢朦胧、太阳升起……在视频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乐开始时有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继而是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仿佛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看到缭绕在树梢的薄薄晨雾……乐曲所营造的静谧氛围,给人以无限空旷、幽静的感觉。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事物在联想维度上的“映象”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升华艺术情感。

为什么说互联网让音乐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呢?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艺术技能,练习不低于一千小时可以达到熟练程度,练习不低于五千小时才能成为行家或者专家。艺术素养的获得需要泡茶式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可以轻易造就的,中国古人把这种素养的习得叫作“浸润”,更有“含英咀华”的说法。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不是在几节音乐课上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时间与毅力的磨炼、浸润和内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求。

  不同于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所需要的学习素材,并使用音频播放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反复地聆听、练习,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河流里,让音乐随时随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浸泡式的环境中潜滋暗长。

  当然,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仍然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有选择地吸收,避免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微视频里有魔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短短的微视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例如,课堂上,教师想用一段师生活动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课件,就可以抓住最佳时机用手机录制并保存,然后将视频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使学生的个人活动成为大家评价分析的教学片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找到这样一个课件,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现在,只需教师用手机拍摄,及时有效,方便快捷。这种实时性的'教学手段,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在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微视频,侧重于我们加入创作的元素,或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原创,或者是师生排练的片段。我们讲视频,不要动不动就是从网络上搜集一段,那样的话,很难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我们在平时会进行很多的排练,包括课堂上的演出片段,录下来适度编辑之后,用来作为共同欣赏、共同分享、共同评析的材料,效果很理想。试想,学生排练了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他们并没有机会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但是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在演出、排练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时,就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能通过对比而发现同学的优点,等等。

  由此,他们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真实地获得惊喜、灵感、体验和评价,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由此可见,这类素材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才最有价值,也最有意义。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但事物是辩证的,信息技术再先进,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背离了“实用、实效、实惠”的原则,频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反而会扰乱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未来的音乐教学环境将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应不懈探索的课题。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