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的论文 篇一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一种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而感恩教育的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感恩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当学生从小就学会感恩,他们就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他们会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他们会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辛苦和付出。这样的道德修养将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感恩教育通过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点滴幸福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当学生明白这一点后,他们就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的重要性。这样的感恩之心将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也会使他们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感恩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感恩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更是参与者。通过参与感恩活动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他们会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他人的好,学会通过言行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他们将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方法。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感恩之心,并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希望广大教育者能够更加重视感恩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感恩教育的论文 篇二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而感恩教育的出现正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感恩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感恩教育有助于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薄弱,彼此之间缺乏真诚的感激之情。而感恩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学会感谢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当人们能够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时,彼此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和谐,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睦。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不满,而忽视了身边的幸福。感恩教育通过教育人们学会感恩,让他们懂得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快乐和幸福。当人们能够感激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菜时,他们的幸福感将会得到提升,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最后,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感恩教育通过教育人们学会感恩,让他们懂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当人们能够感激社会给予的一切时,他们就会更加愿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而培养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方法,它具有重要意义。感恩教育能够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希望广大教育者能够重视感恩教育的实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感恩教育的论文 篇三
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
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父母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还在于父母。家庭的成长环境时刻传递给孩子无限量的信息,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没有客观评价体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绩论英雄”成为对学生褒贬的决定因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道德人伦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谐社会中最不和谐、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
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终抓住达到学生“内省”这条主线,将感恩教育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部分放大,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要我做好”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我要我学好”的高级阶段,促进学生的感恩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经常一起讨论父母和教师的辛苦与劳累、压力与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尊敬父母、老师,主动表达回报父母、老师,使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缘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与彼此的承诺。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曾经开展过一次活动:让我们来做一回账房先生,这里有一张调查问卷,关于你父母一个月挣多少钱,而你一个月要用多少钱,希望每个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让他们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且为自己的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懂得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做家务后向父母索要报酬和奖励。爸爸、妈妈和孩子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植树、打扫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讲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让学生懂得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能获得别人的赞赏,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咏梅.简论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8(23).
[2]黄艳飞.让学生积极地评价自己[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3]梁志军.用爱搭起师生心灵的彩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