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实用3篇)

时间:2014-03-05 04:23: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 篇一

中医学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学养生之道包括了多个方面,从饮食调理到运动锻炼,从情绪调节到环境适应,都是中医学养生的重要内容。

首先,中医学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中医学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食物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来提升体温,增强体内的阳气。而在夏季,我们可以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来降低体温,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其次,中医学养生强调运动锻炼。中医学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中医学养生推崇“适度运动”,即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选择太极拳、气功等缓慢而有节奏的运动,来保护关节和身体的柔韧性。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中医学养生也注重情绪调节。中医学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对身体的阴阳平衡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学养生推崇“心静如水”,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缓解压力,维护身心的健康。

最后,中医学养生还注重环境适应。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生活中的不良环境,如污染严重的地区、噪音过大的环境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山水、花草等自然景观,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总而言之,中医学养生之道是一个综合性的养生理念,它包括了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绪调节和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从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 篇二

中医学养生之道强调了人体的整体性和自然规律,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中医学养生之道包含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从饮食调理、草药运用、针灸疗法等方面来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

首先,中医学养生之道注重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资源,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食物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来提升体温,增强体内的阳气。而在夏季,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来降低体温,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其次,中医学养生之道运用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一种独特的养生资源,它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改善身体的阴阳平衡,提升免疫力。比如,人参、黄芪等草药可以补气养血,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当归、川芎等草药可以活血祛瘀,改善气血循环。通过合理运用中医草药,我们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学养生之道还运用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独门技艺,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比如,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还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通过针灸疗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而言之,中医学养生之道是一个综合性的养生理念,它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中医学养生之道包含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如饮食调理、草药运用、针灸疗法等。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从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 篇三

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

  使身体失去健康的原因很多,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秘肝旺,肺气不宣,于是诸病引起,正气日耗。所以要恢复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这是气功疗养法的本意。

  血气本来可以自然流通,却不可作意去使它流通。当排除其阻碍物,使得天然发展。而那阻碍者,正是自己的妄念颠倒作祟,所以要静坐法,先放下了身,暂停动作一小时。坐的姿势另条说明,坐稳了,再调气,使呼吸平匀,再次调心,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调心,先须要识心,认识心是什么,心有了主宰,方可以心制心,能以心制心,则妄念自息。人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有了工具,眼对于色,耳对于声等等,遂启发了一个影子,把那影子转辗分别,影上立影,妄上加妄,是名识心,即是妄心,那妄心作用,在好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人事进化,靠它建立。坏的方面,一切烦恼颠倒,损人不利己的种种恶事,也由它造作。所以人在世上,总以自觉为第一。真觉悟的.人,决不贪嗔颠倒,妄作妄为,也不消极断灭,做个冷血动物,视社会事业与我无关,归根害了自己。又那妄心对于身体上呢,好的方面可以调和血气,益寿延年;坏的方面,心可以生火,肝可以引风,火克金,肺即受伤,所以心过劳的人,心虚肝旺,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

,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关于心的道理,各有其说,儒家说心正,道家说清心,宋儒要把心放在腔子里。管子内守于静,外守于敬,孟子所谓收其放心,且问如何收法。若云以心收心,心既放去矣,又叫谁去收回。若未放去,就在眼前,又何必多此一举。又心既收回了,试问又放在何处为妥。又心不似物,可以来去,只是个隐显问题,究其实,不过是个幻化的影子。但放心收心制心摄心等法,都是幻心,幻上加幻,越幻越多,不是究竟。

  要识心的真相,须明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譬如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不必定分水波为二,亦不可执之为一。但愚人定分为二,智者知之为一,而究竟非一非二,又言非一非二者,仍是幻心作用,非真心也。兹假定心未动时为真心,要了了分明,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已动了,六识分别纷扰,立许多知见,是为识心,是妄心也。

  因此

  一、集起者为心,言眼与色相集而幻影起也;

  二、攀缘为心,言色本不来诱我,是我自己去攀缘而成识心也。朱子云,不为外物所诱,似归咎于外物来诱,非通论也。

  三、悬想为心,以过去习气,转辗幻想,入于非非,而多巧见也。

  四、取舍为心,由个别而立,法见情见,正见邪见,乃至善见恶见,彼执取有个道理在,便是妄心,即欲舍去那妄心,也是妄心。总之有所求,即是妄,而无所求,也还是妄,以皆波也。然则如何而可。

  以上所说,还是个理,不得不明。若要实做到息心功夫,只要在空档处参究。以人既有心,不能无念,念只可止,不能灭,前念过去了,后念未来时,有个了了分明,寂然无念的,便是那空档处,正那个时候,非但息妄,并亦无妄可息,无心可心,亦无空档可取。不要管他时间长短,只绵绵密密地,常常凛觉到这样,不是无知如木石,也不是纷乱若猿猴。于静坐时,杂念忽起忽落,我只不理它,一不理,即同时止息,又到那空档时,任他一万次起灭,我只如是。亦莫作何种道理,计较是非。每日坐一小时勿间断,坐得安定,不要欢喜,坐得心乱,也莫烦恼,久之空力自强,功效自见。

浅谈中医学养生之道(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