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2-04-04 07:21: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一

标题: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导言:

微观经济学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成本与产出、价格决定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只能匆匆忙忙地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核心概念和理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改进措施: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余知识;

2.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性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改进措施:

1.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市场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资源不足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教材、教辅资料和教学设备的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积极争取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增加教学经费,更新教材和教学设备;

3.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结论:

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资源不足是当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增加教学资源等,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二

标题: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导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将探讨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创新方向和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主要以应用技术为主要学习方向,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因此,微观经济学教学应紧密结合应用技术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

1.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地考察、企业实习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市场经济的运作;

2.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就业指导。

二、引入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改进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

2.推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

3.利用教学软件和模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市场。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改进措施:

1.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组织创新项目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3.增加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结论:

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构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引入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和措施。通过这些创新与改革,我们有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三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能够结合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言,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提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尤显重要。因此,探讨和分析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问卷调查及考核情况

  2014年1月,《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结束,为了充分了解本学期《微观经济学》教与学的效果,笔者对广东白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13级经济统计专业学生25人(1个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134人(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9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情况的调查:课前预习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和上课听讲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统计情况看。统计专业学生的“听讲复习”比率较国贸专业高5.87个百分点,“预习听讲复习”的比率较国贸专业高8.33个百分点。“不预习不听讲不复习”的学生比率比国贸专业低9.43个百分点。

  笔者对以上班级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统计专业学生的优秀率比国贸专业高3.25个百分点,良好率比国贸专业高14.78个百分点,中等成绩比率比国贸专业高23.37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比国贸专业低29.31个百分点。从统计结果来看,统计专业取得的效果要整体优于国贸专业。

  二、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分析

  广东白云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其服务定位特征是: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如电子技术工程师、机械技术工程师、企业经济师、企业管理工程师、服装设计师等)。其办学模式特征是: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一般是学校理论教学(对学生是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是企业现场学习)。由于实践教学阶段占用较多时间,因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限。

  结合调查问卷以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13%: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市场结构理论等等,掌握这些知识,都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如供求理论涉及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价格弹性等公式。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对公式不理解,就是出现化简约分等低级错误。又如,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数学上涉及到微积分中的“导数”、“偏导数”等概念)但有的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边际的含义,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的正确的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含义;三是英语词汇积累较少。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这些专业名词都有相应的英文字母,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英文字母感觉很头痛,因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四是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是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解释和表达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图形的含义,不愿意动笔动脑去想象图形的变化及意义,这大大影响了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层面分析

  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经济学任课教师而言,要上好经济学的课程,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经济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一般《微观经济学》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安排,共54个课时。对于有预习和复习,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掌握好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对于只听讲的学生而言,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表2统计可知,国贸专业的不及格率达到了37.31%;二是大班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人数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就差些,而且总存在学习不认真、为了出勤而出勤的学生;三是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年,经管专业学生数增加,经济学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所带班级数较多,教学任务繁重,有时完全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经济学前沿知识和了解经济动态,更无法生动的讲授经济学理论。

  三、如何优化教学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一门课程最主要的动力也是来自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第一堂课相当重要。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堂课上树立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强调经济学课程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要努力让学生增加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学生自主

学习的起点。对于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基本上还沿袭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以教科书作为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选择合适教材对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文字描述应尽量通俗易懂,要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尽量用少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多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案例和图形,还应当配有相应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有这样的教材,学生就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要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应当是对《微观经济学》整体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梳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整个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理论。平时对经济知识了解比较少,理论思考甚少,如果不首先理清框架,梳理出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对本课程产生抽象模糊的印象,听课也会云里雾里。上好第一堂课,理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出学生探索经济学领域知识的强烈欲望。

  (四)要注重小班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设计

  从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结果来看,经济统计专业和国贸专业只听讲的学生分别占40%和41.04%,然而,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明显优于国贸专业学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经济统计专业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对堂课有很好的掌控性,可以很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而学生又能积极配合互动,很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吸收所讲知识。但是,当班级人数较多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在同一个水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而且对大班教学时,学生之间难免相互影响,既要维护班级纪律,又要讲授知识点,难以兼顾,有时经常需要对同一个问题重复讲解,影响效果也影响进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涨。所有这些都会对大班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