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赏析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4-04-07 05:42: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篇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的精品,其独特之处体现在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且独具特色。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到南方的砖木结构建筑,每一种风格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严谨庄重的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而苏州的园林建筑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独具匠心。古代建筑师们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合理。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檐口装饰起到了防水和防风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建筑的木构件在没有使用钉子或螺丝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榫卯结构,实现了建筑的整体稳定。这种结构特点不仅彰显了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独特魅力。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匠心。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注重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比如,汉白玉、红木等宝贵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古代建筑的装饰中,使建筑呈现出华丽的外观。同时,建筑内部的壁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也大量运用于古代建筑的装饰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通过其独特的风格、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精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篇二:希腊古代建筑的卓越之处与影响

希腊古代建筑以其卓越的设计和创造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希腊古代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其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

首先,希腊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希腊古代建筑追求简洁、和谐和对称,充分展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例如,希腊神庙是希腊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采用的多柱式结构,如伊奥尼亚柱式、多立克柱式等,成为后世建筑的重要参考,被广泛运用于罗马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建筑中。

其次,希腊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具有独特之处。希腊古代建筑的结构以石材为主,注重建筑的稳固和坚实。特别是在柱式的运用上,希腊人通过对柱子的精确计算和布置,使得建筑具有均衡美和视觉上的和谐感。希腊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对后世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建筑学的经典范例。

最后,希腊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也非常突出。希腊古代建筑注重对建筑表面的装饰,通过雕刻、绘画等形式,将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相结合。例如,帕台农神庙的艺术装饰以其精美细致的雕刻而闻名,展示了希腊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这些装饰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也为后世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之,希腊古代建筑以其卓越的设计和创造力,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简洁、和谐和对称的建筑风格,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精美的艺术表现,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通过对希腊古代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篇三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建筑赏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一、巧妙而科学的建筑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所有的建造结构中,抬梁式和穿斗式是最具科学的。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木构件主要指柱、梁之外的悬挑受力构件斗拱,古老的斗拱系与檐口平行。迄今所发现的.古建筑异型木构件中有十分精美的拱形构件。木构件的制作主要指构造结合的榫卯技术,其本身不用一钉一卯,完全插接构成。源出于南方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中的榫卯构造,为古建筑所承袭发展,不但系列完备,而且技术先进。在承重结构过渡为装饰构件的过程中,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将两种功能结合得天衣无缝。终于成为其独特的南国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采用木柱、木梁组成房屋的基本框架,木梁和木柱承受来自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的墙壁实际上并不承重,这就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做成四面毫无遮挡,有顶无墙的亭榭。也可以做成四壁严实、空间封闭的仓房。由于木构架的原因,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同样也十分自由,为了在室内获得大面积空间,无须任何隔断,仅剩柱子的排列。与此相反,可以在柱子之间进行围隔,从而获得较小空间。特别是采用半通透的落地罩等隔断样式,既划定了空间范围,又不阻挡视线,做到隔而不断,虚实相间。木构架结构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地形,既能把单体建筑聚合成重重院落,形成庞大的建筑组群,又能依山傍水建构楼阁亭榭,不受高低不同的限制,这就为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带来极大的可能性。以木构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单体建筑来看,一般都是矩形的平面空间,房屋的几何形体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要想获得建筑空间的丰富性,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单体建筑的排列组合形成院落,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多重要求。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上,古建筑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人性化设计,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示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建筑的屋顶一般很大,并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及以后的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类似的还有楚独有的干阑式建筑风格等,这些做法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的平屋顶和中国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设计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楚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果单从外部观看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好似一组封闭而没有生命活力的房屋,但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内,明显感到人与自然密切相处而生机勃勃。庭院空间作为各个单体建筑的联结纽带,促使每一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交通联系归于一统,形成了一个共享的空间单元。特别是在民居建筑的庭院里房间的通风采光、人流、物流的交通联系、种树养花、儿童游戏、休闲聊天均在这个共享空间里进行。从庭中阳光的移动,可以感觉天时的变化。从庭中阴雨风雪的来临,可以知道节气的变化。从空气的新鲜、阳光的温暖,可以感到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活力息息相关。人与人、人与自然在庭院里和谐相处,人们在这一方庭院里呼吸到生命自由的气息,一种与自然密切交流的回应。

  如果一座座单体建筑通过平面纵深推进,就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空间聚合,如果作横向推移时会形成宽广的空间场所,沿四周修筑房屋和墙体就变成相对封闭的庭院。由此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并不寻求突破自然的高度来体现征服自然的人工伟力,任何寻求建筑高度及征服自然的尝试都消解在平面的展开上,与自然相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不二法则。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规划既有中轴对称形式,又有依环境而顺势的自由展开方式,从而达到了既有理性的规范又有自然的巧妙。在借用自然的问题上不露痕迹、巧用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理想追求。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亘古就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以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和堪舆学说,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四、以人为本的建筑底蕴

  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手法已在国内外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借鉴。

  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讲求人文式、象征性,追求师法自然,以求达到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天人合一更多体现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隐居思想上。这个隐居最初来自于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但要指出的是,他的这种追求连他自己都实现不了。所以事实上更多来自于古代文人的潜意识。

  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古代建筑赏析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