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优质3篇)

时间:2019-09-07 07:1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篇一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是指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关于管理和组织的理论体系。这些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儒家和道家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管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哲学思想,也对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价值观对于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益。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次,义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指的是遵循公平和正义的道德准则。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公正地对待员工,制定公平的奖惩制度,树立公平正义的管理形象。再次,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礼仪的重要性。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注重沟通和协商,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同时注重管理的礼仪,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和形象。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这对于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首先,道家思想强调适应变化和变通的能力,管理者应该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行动,能够及时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和谐和平衡的重要性,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的平衡,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再次,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管理者应该懂得放手和信任,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管理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道家思想强调顺其自然、和谐平衡的理念对于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初步探讨,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今天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篇三

摘要: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积我国劳动人民5000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古为今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古典管理思想 流派 体系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研究一下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分析其成败,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农业宗法社会国家管理的指针,它的原生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形。那时,恰逢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各学派无不提出自己的一套经邦济世的理论、谋略,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震撼力。这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成熟的标志。其中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并对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却只有儒、道、法三家。

  这三元的互动与嬗变使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并且在这一思想整合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的管理理论框架,下面就着重介绍这三大管理思想流派。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视为显学。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实践中具有其他派别思想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1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儒学视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原始儒学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由自我管理(修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理特色的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一言以蔽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以同情忠恕来追求至善。体悟天地生万物的仁心,奋然兴起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同一切人群,与一切万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雍容恢宏的气度中完成实现。”2道家是由中国古代哲人建立起来的学派,其管理思想极富于智慧和艺术。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3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除此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5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积极进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尽量减少管理活动,就像烹饪小鱼一样,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烂。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经过改造应用到社会管理活动中,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道家的无为管理实质上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政治色彩最浓重的学派。该学派旗帜鲜明地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专门探讨统治者的管理技术。“法”、“势”、“术”是法家管理谋略的三大理论柱石。“势”指管理者的地位和力量,它本身可以随着职位高低而变化。因此,管理上的服从与被服从要依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定,而不考虑道德品质的因素。“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6“术”是统治者驾驭部下、统帅民众的方法、策略。“法”是统治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是“胜民”的不二法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刑去刑。在法家看来,管理的行为是一种“循利”的行为。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不能活,是不免于欲利之心。”7因此人类普遍的爱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利害关系。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