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优秀3篇】

时间:2011-08-02 09:49: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 篇一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展示作者对已有研究的理解和借鉴,还能够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的来源和进一步阅读的指引。因此,按照标准格式书写参考文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参考文献中的标题和作者名字,通常采用较大的字体大小。一般来说,标题的字体大小应为14或16号字体,这样能够使标题更加醒目,易于阅读。作者名字的字体大小可以稍小一些,一般为12号字体。

其次,对于文献中的正文内容,字体大小一般为10或11号字体。这样的字体大小既可以保证内容充实,又不会显得过于拥挤。同时,为了使整个参考文献看起来整齐一致,建议在正文内容之间留有适当的行距,一般为1.5倍行距或2倍行距。

在参考文献的书写规范方面,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学术引用标准进行。例如,在引用期刊文章时,应包括作者名字、文章标题、期刊名、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而在引用书籍时,应包括作者名字、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献引用格式的差异,如报纸文章、网页、会议论文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参考文献书写过程中,要确保格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以借助文献管理软件来帮助管理和生成参考文献。同时,在撰写论文时,也要及时更新和修订参考文献,以保证其与正文内容的一致性。

总之,按照标准格式书写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字体大小可以使参考文献更加易读,而准确的书写规范可以提高学术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参考文献的书写,并且遵循国际通用的学术引用标准。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作者对已有研究的承认和引用,也是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文主题的重要资料来源。为了保证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易读性,字体大小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参考文献中的标题和作者名字,通常采用较大的字体大小。标题的字体大小一般为14或16号字体,这样能够使标题醒目突出,方便读者快速浏览。作者名字的字体大小可以稍小一些,一般为12号字体,以保持整个参考文献的整洁和统一。

其次,对于文献中的正文内容,字体大小一般为10或11号字体。这个字体大小既保证了内容的充实性,又不至于显得过于拥挤。此外,为了使参考文献更易读,可以适当地在正文内容之间留有适当的行距,一般为1.5倍行距或2倍行距。

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方面,需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学术引用标准。对于期刊文章的引用,需要包括作者名字、文章标题、期刊名、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而对于书籍的引用,需要包括作者名字、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类型文献引用格式的差异,如报纸文章、网页、会议论文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参考文献的书写过程中,要确保格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管理和生成参考文献,以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同时,在撰写论文时,要及时更新和修订参考文献,以保证其与正文内容的一致性。

总之,正确选择参考文献中的字体大小对于论文的可读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通过采用适当的字体大小和遵循学术引用标准,可以使参考文献更易读、统一和规范,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重视参考文献的字体大小选择和书写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 篇三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

  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

  [1]陆红梅.视疲劳中医理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D];扬州大学,2010.

  [2]叶建东.视疲劳诊断、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03): 210-2.

  [3]张仁.透刺为主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09): 9-11.

  [4]李尖.视屏显示终端与视疲劳及潘光不正[J].临床医药实践,2006,08):589-91.

  [5]张秀云.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22-4.

  [6]张广琴.中青年视疲劳与视屏终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9):16-7.

  [7]陈丽君.利用传统医学经络调理法改善视疲劳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潘小云.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02): 130.

  [9]黄文刚.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04): 251-4.

  [10]Johnson E J. A biological role of lutein [J]. Food Rev Int,2004,20(1); 1-16.

  [11]Christen W Q Liu S,Glynn R J,et al. Dietary carotenoids, vitamins C and E, and risk of cataract in women [J]. Arch Ophthalmol, 2008, 126(1): 102-9.

  [12]Bone R A,Landrum J T,Dixon Z,et al.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the eyes,serum and diet of human subjects [J]

. Exp Eye Res, 2000,71(3): 239-45.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

  [1]高松柏.国际婴幼儿食品研究新动态[J].中国乳品工业,2007(4):36-40.

  [2]赵学伟.食品挤压膨化机理研宄进展[J].粮食加工,2010,35 (2) :59-65.

  [3]丁小林.大豆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J].食品研宄与开发,2004,25,(6):101.

  [4]韩立德,盖钧镒,张文明.大豆营养成分研究现状[J].种子,2003(5): 58.

  [5]夏剑秋,张毅方.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能作用[J].中国油脂,2007,3(1):72.

  [6]姜中航,婴儿配方奶粉生产中部分应用大豆分离蛋白的研宂[J].大豆科技,2009(2):41-43.

  [7]高连胜,李铁红,崔洪滨,等.适合婴儿配方奶粉用蛋白色粉的研宄[J].食品工业,2009(4):52.

  [8]张瑞岩.豆基婴儿配方粉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

  [9]张连慧.大豆分离蛋白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09(5): 46.

  [10]陈莉.无糖速溶速凝豆奶粉的研制[D].江南大学,2005.

  [11]朱彦群,倪群.牛奶大豆双蛋白营养酸奶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4) :110-111.

  [12]高蝉,高连胜.大豆分离蛋白在婴儿配方粉中的应用研宄[J].中国乳业.2008(3)56-58.

  [13]汪之顼.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 154-159.

  [14]李忠海,李安平.婴幼儿营养米粉配方的优化设计[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21(1):54-57.

  [15]AnastaseH. Evaluation of rice flour modified by extrusion cooking [J]. Journal ofcereal Science, 2006(43) :38-46.

  [16]MercedsB,ConsueloM,PerezO, etal.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properties of extrusioncooked rice flour[J]. Food Chemistry, 1986, 19(3): 173-187.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

  [1]程牛亮.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9-311.]

  [2]毛羽扬.食盐在烹饪调味中的作用[J].中国调味品,1999,5.

  [3]岩濑荣一.盐及其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60:10-36.

  [4]苏敬.新修本草[M].群联出版社,1955.

  [5]金明宫.竹盐的烤熔熏制法[J].中小企业科技,2003,7:019.

  [6]潘进富,张成霞.化学教育[M].1999,20 (6):3-4.

  [7]李卫平.功能性保健食盐的开发研究[J].海湖盐科技资料,2000(8):1-6.

  [8]王琦.王琦方药应用31论[M].2012:250-267.

  [9]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7-2481.

  [10]高钦颖.韩国仁山竹盐治疗胃病15例[J].陕西中医,1994,15(7):298.

  [11]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12]郭义敏,刘颖,陈历明.近端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的分子机制及代谢性酸中毒[J].生理学报,2014,66(4): 398~414.

  [13]Moon, et al. The Intrinsic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mboo Salt against Salmonella enteritidis[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oxicology, 2010,6(1): 109-109.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大小【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