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分析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13-08-07 02:1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金融学分析论文 篇一

标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了导致泡沫风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风险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金融杠杆过高、政策调控不力等。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应采取合理的供需调控措施,控制金融杠杆,加强政策调控力度等。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供求失衡,金融杠杆,政策调控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一直备受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增加。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正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求失衡是导致泡沫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相对滞后,导致房价上涨过快。此外,大量的投资需求也加剧了供求失衡,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其次,金融杠杆过高也是导致泡沫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房地产贷款占据了金融机构的很大比重。然而,由于金融杠杆过高,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破裂,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

最后,政策调控不力也是泡沫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限购、限贷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策效果不佳。同时,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泡沫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供需调控。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增加房屋建设,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同时,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调控,避免过度投资。

其次,控制金融杠杆。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控制风险。此外,应加强监管,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杠杆化。

最后,加强政策调控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调整政策,防止出现市场异常波动。同时,应加强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

结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供需调控、控制金融杠杆和加强政策调控等措施来有效应对。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才能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 陈华,李明.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分析与对策[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5): 120-126.

2. 张伟,王丽.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3): 82-87.

金融学分析论文 篇二

标题: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危机的成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投资减少和就业压力增加等方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应加强内需,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金融监管等。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出口下降,投资减少,就业压力

引言: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正文: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出口下降。由于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出口额大幅减少,从而导致了贸易顺差的下降。

其次,投资减少。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投资信心下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投资额大幅减少,这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就业压力增加。由于经济下滑,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销售下降等问题,导致大量企业减少用工,失业人数增加。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内需。通过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从而降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其次,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最后,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结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中国可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只有通过加强内需、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才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刘超.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金融时报,2009(9): 56-61.

2. 王宇,张瑞.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金融科学,2010(2): 65-70.

金融学分析论文 篇三

金融学分析论文范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融学分析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自从2002年行为金融学家Kahnema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后,国内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不断涌现。就当前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行为金融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有限套利;羊群行为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理性人”、完全套利和EMH的假设,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使研究更接近实际。该理论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获得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而使得这一理论受到全球金融界的关注。

  国外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引起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999年北京大学刘力教授在《经济科学》第三期发表的《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的文章。2002年行为金融学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后,国内掀起了行为金融学介绍和研究的热潮。2003年11月29日,在南京大学举办了全国首次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学术研讨会,将国内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1、对投资者的心理研究

  金晓斌、唐利民(2000)统计分析显示,在影响股市异常波动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响远大于市场因素、扩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孙培源、施东晖(2002)通过对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异常波动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达30次之多,而且当月出台的政策对该月的股价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跃程度,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颁布导致在相当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交易频率明显上升,加剧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而利空政策出台却导致在较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大幅度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过度恐惧心理。这种强烈的“政策依赖”倾向是中国证券市场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张华庆(2003)认为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有明显的过度反应的倾向,而深层次的根源是投资者的.种种心理偏差,其结果将导致市场会对信息或政策的反应超过应有的幅度,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导致市场风险的放大。这些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过度乐观、赌博心理、暴富心理、从众心理以及过度恐惧心理。

  2、对投资者有限套利行为的研究

  现代金融理论普遍认为,当金融资产的价格存在误定时,众多的“理性套利者”就会在相应低估的资产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资产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终消除价格误定,而且可以获得无风险利润,从而使市场保持有效性。应该说套利机制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机制,套利行为的存在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它推动着资产价格向基本价值的回归。但是,中国的证券市场有以下特征: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传递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交易者并不能同时获取信息;交易者的行为是存在着差异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机构投资者凭借优势,往往扮演着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个人投资者却因先天不足沦为噪声交易者。张华庆(2003)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当理性套利者进行套利时,不仅要面对基础性因素变动的风险,还要面对噪声交易者非理性预期变动的风险。在噪声交易者的影响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放弃原来奉行的成长型或价值型投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蜕化为“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资方式。

  3、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研究

  “羊群行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连锁反应导致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个体依据其它行为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取类似的行为时就会产生“羊群行为”。换而言之,当“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即所谓的“赶潮流(Bandwagon)”,这时个人往往放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而附和他人的行为,虽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按理性分析可能显示他们应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宋军、吴冲锋(2001)使用个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标,使用市场公开的价格数据,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在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远远高于在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这个结果可以用期望理论中决策者对于损失、收益的不同态度来解释。孙培源、施东晖(200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建立了较为灵敏的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股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

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的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我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并导致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占有较大比例。从投资运作层面来看,羊群行为将削弱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效果,特别是在市场发生大幅度涨跌时,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效果将极为有限。就政策层面而言,羊群行为意味着投资者的买卖决策并非基于理性的决策过程,因此股价极有可能偏离其均衡价值,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横截面收益绝对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上涨行情中,我国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不存在“羊群行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存在“羊群行为”。并且深圳证券市场比上海证券市场具有更多的“羊群行为”。张华庆(2003)指出“羊群行为”对中国证券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过度反应的出现,使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4、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性研究展望

  4.1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应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而且市场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如何克服这些非理性,使投资者能在并非完全有效的市场生存,是市场参与者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4.2对参与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针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一般还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旧有框架中的心理学理论,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结合中国文化、国情或者利用更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这样的研究才更适合中国的现实。

  4.3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上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变得也越来越重要。其实,人们对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早就是从消费者心理学开始的,隶属于市场营销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理论系统完整的科学。其中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借鉴与行为金融学的实证方法相结合用以来研究金融产品的购买者的行为,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偏好来设计金融产品,制定营销战略,从而为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打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金晓斌,唐利民.政策与股票投资者博弈分析[J].海通证券研究报告,2000.

  [2]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

  [3]孙培源,施东晖.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兼与宋军、吴冲锋先生商榷[J].经济研究,2002,(2).

  [4]常志平.基于上证30及深圳成指的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2,(3).

金融学分析论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