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教育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能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其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再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现代学生已经成长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中,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也面临着转型和创新的需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关注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教育的需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教育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环境中获取、评估、组织、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其信息素养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获取和利用教育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
再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出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关注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教育的需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论文 篇三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本文对如何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指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运用于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是把能力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笔者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制订有效的培训措施,以及如何将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人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片、录象、投影以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然而,这些教学设备在中小学校里处于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状态。究其实,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对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没有信心,甚至需要电教人员充当教学助手。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1.缺乏正确的意识与态度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并推崇传统的教育模式,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授课。大部分教师具有在上公开课时候才使用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他们主要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体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教师们往往是为了体现使用设备而去使用设备。没有正确的应用意识和态度,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很难体现出其在教学方面的优越性。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无益于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甚至反过来限制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内容,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部分教师还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花哨”、“爱出风头”的表现。
2.知识与技能欠缺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知识层面上,缺乏现代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它们的相辅相成统一关系的认知;在技能层面上,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辅助设备,在制作课件方面也遇到很大的技术困难,很多人只会做最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没有注意到课件的颜色、声音、转换、互动等重要因素的搭配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更深层次,则是缺乏对教育学、学、学、声乐学等基本认知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多数中小学教师成员都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部分教师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这些教师之前很少系统地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接受新教育媒体能力比较差。这些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操作薄弱的主要人员。但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两方面特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广泛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挑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由于区域的差别、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个学校领导者重视程度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发展不均衡。很多教师,包括有些学校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等,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是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有的教师虽然观念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但又缺乏必须的设备使用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总提心吊胆或力不从心,更无从谈起课件制作。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1.培训目标失衡
一些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在对中小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仅仅限于操作以及课件制作等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传授,而完全忽视了现代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包括现代教育学、教育学、学、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殊不知,这些理论知识才是教育技术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和内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完全成为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成为了没有基础、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就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技术必定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甚至反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当前部分教师不制作课件、不使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有关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由培训单位确定的,而培训单位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薄弱环节,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的最迫切的'需要,理论脱离了实践。培训的结果,往往专家在台上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台下认真听的教师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培训内容根本就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培训机构不能根据教师的层次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有些培训内容对于受训者而言太过于高深,用处不大。而有些培训内容跟受训者读大学时候的专业课程严重重复,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
3.培训单位单一,受训对象范围小
当前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一般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并在某个单位统一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活动规模比较小,培训的时间也比较短,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由于学校经费以及教学工作等问题,能够前往接受培训的教师人数有限,往往都是学校里的一些电教人员参加培训。同时,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基本上不可能传授太多的知识和技术。这样的培训方式影响力很小,同时也不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更需要培训的,恰恰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中小学教育技术使用和推广的主力,是使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人。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措施构想
从以上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办的现状以及培训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非常薄弱,而培训方式方法却又存在很多不足。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形式应该走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道路
组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让教师真正从自己需要的角度进行学习。培训部门在举办培训之前制定好培训计划,让教师在参与理论培训或技术培训上做选择,让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在教师培训道路上相得益彰,并且将这种培训形式常态化,让教师们既可以把培训当作一种工作交流.也可以当作职后学习提高的一种形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后续的学习主要依据网络培训学习的平台对接受培训教师进行培训。网络学习可以让受训教师们灵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较好地解决教师工作和学习两者不能兼顾的矛盾。当前的培训存在许多弊端,某一个理论或技术的培训只进行半天或一天的集中培训,培训效果当然没有得到保证。只有走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的道路,培训效果才真正得到保证。
2.加强监督,制定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部门制定好培训计划后,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外,还需要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向受训教师明确本次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参加的培训,培训部门只要求受训教师签到,但实际受训教师是否参与了培训过程却没有任何监督,缺乏培训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制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理论培训的考核可以考虑让受训教师除了参加集体培训外,还需在网络上完成一定的网络作业(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受训教师阅读文章数)并通过培训部门的考核才给以合格证明。
3.强化培训效果,促进学科整合
让每一位教师将所学的教育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标。为了强化培训效果,调动每一位受训教师的实践热情,教育部门或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依托一定的教学评比活动带动教师的实践热情,也将教师是否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教师业务的硬指标。受训教师只有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才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工作中才会有意识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培训必须时刻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发展,不断引导他们深人地进行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最终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论文 篇四
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关乎教育技术能否切实、持续地发挥支持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问题,粗浅地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有效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教师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但培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其中似乎有着这么一条大家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独立行事了。这种假设如果成真,那可真的让人兴奋。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化。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拿到合格证后依然是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技术支持方面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学校管理策略方面的,等等。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给出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学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培训迁移理论也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培训迁移不仅发生在培训后的短时间内,更关注受训者怎样才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使用所学。由此看来,培训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从培训角度看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优点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教育技术的知识,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参与的性质,可引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等。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很有价值的。但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持续时间短。一个培训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训者希望培训能带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受训教师也期望培训能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力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是很困难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短期培训的结果主要是,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所触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但教师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根本的发展。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还难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来解决,从而易导致学而不用,用而不活,最终难以坚持。如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
2.2批量化生产。集中式培训虽有规模效应,但缺乏针对性。一大批学员集中到一起接受培训常常会使培训工作从学员的一般情况着手,而参加培训的教师既有年龄的差别、学科的差别,还有学习能力和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别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差别,这些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因素。而集中式的培训却难以照顾周全,因此也难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使教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脱离教师工作实际情境。培训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类似学科教学式的,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关注到理论结合实际,但它所教授的是一般过程和方法,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事实证明,教师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回到工作中还是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遇到困难。
2.4考核倚重培训结果。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需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以证明达到了培训目标;合格率的高低也常常是评估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考核非常看重培训结果。相当部分的教师把追求合格证作为参训的目的。这种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实、持续、有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5教师需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再让他们腾出时间专门来参加培训,势必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此,要想通过将短期集中式培训常规化,来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2.6淡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各个环节中都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培训从教师的教入手,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中心和依据,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也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根本依据;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
3、建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模式,支持训后持续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到,为了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支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有效发展,建构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是很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要保证这个过程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单靠他训为主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显然是很困难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发展的主要资源,学生则是这个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反馈者、检验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了解教学一线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成人和知识工作眷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些使得教师育邑够做己专业发展的自我指导者、自我培训者。这是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长效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研究支博教师自主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不乏注重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的专业发展思路,但研究多是概念上的探讨,可行性不强。现实的需要是,建构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的模式,让教师能用、好用,用了见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教育技术的进步,逐步使得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形成,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只有明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基本策略,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才能使得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并驾齐驱。
关键词:教育技术优势教师培训硬件设备教学方法
一、教育技术的特征以及优势浅析
1.独特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发展
教育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种概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根据学习者的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确定教学与理论的实践基点,可以促进教学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从而加强了教学质量。
2.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教育技术强调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制定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目标,在方案的执行中以学习者的进步程度为依据,并进行适当的改善和调整,这不仅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的要求,也促进教学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3.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为教学的进程注入新鲜活力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技术已经逐渐地被运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尽管教育技术的领域比较宽泛,还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但是它的这种迅速普及速度也为教学的发展进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关于中小学教学加强教育技术建设的途径的探究
1.提高认识,重视教师培训
新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教育技术建设不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小学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贯彻这点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培训,具体实现途径如下:通过组织电脑知识系列讲座、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电脑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更好地实行教育技术建设;教导处根据学校发展情况没学期或者每个月对电教示范课作统筹安排,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授课形式,并给予适当的评语和借鉴意义;要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以及深造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教学;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沟通关于在教育技术建设方面的困惑与经验,以方便大家认真总结工作和互相学习;在职称晋升的政策中穿插有关教育技术的激励政策,同时设立必要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以全力和最大的热情来实行和创新教育技术建设。
总而言之,在提高对教育技术建设的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保证中小学教学得以正常运转的必然需要,也是促使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不断得到普及和重视的突出方式。
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策略以及设备利用策略
要保证教育技术在学校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基础环境作为它发展的保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以及设备利用等,无形之中推动教育技术建设的进步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由于中小学经济的限制,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投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让企业管理者看到教育高投入的价值,吸引企业的投资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现代化的标准,分散投资进行设备的添加,建设一项投入一项,使用一项就要发挥一项的作用,真正地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由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性,中小学又没有足够的实力随时更换,因此要以建设网络为上策,即使将来升级,也只是主机更新,从而不影响教育的进程;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要赋予专业人员,并制定一定的使用和管理策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强大的硬件设备是学校进行教育技术建设的需要,合理管理、科学使用,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不断增强和完善。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配套保障措施
优秀的教师团队配备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贯彻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今天,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注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从而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教育技术的设计领域包括教务、教学、网管、电教等,因此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在集中力量、减少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作为一个新理念,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保障,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中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从而使得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根据教学需要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完善各项配套保障设施,为教育技术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转换成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坚强的后盾。教育技术建设在推动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刻理解和感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内涵,采取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措施,才能在推动教育技术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基础上,为祖国的繁荣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绍清.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程书丽.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与应用实践[J].现代教学,2006.
[3]曹永昕.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