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一
标题: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与调和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反弹。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并分析其对当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球化使得国境逐渐模糊,国家主权受到挑战,这对民族主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而全球化则强调世界各国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其次,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这也激发了民族主义的情绪。弱势国家或民族可能感到自己被全球化的浪潮所边缘化,从而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保护。最后,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冲击和同化,这对民族主义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损失。民族主义要求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全球化则使得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融合和碰撞成为可能。
然而,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调和空间。首先,全球化为民族主义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使得民族主义不再是封闭和排斥的,而是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本民族的利益。其次,全球化也为民族主义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提升本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最后,全球化的文化融合也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一种多元共存的可能性。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每个民族都有机会从中吸取优秀的文化元素,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当代政治思想中,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对于我们的思考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既有冲突,又有调和的可能。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每个民族的独立性和文化传统,以平衡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只有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寻求平衡,才能实现全球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民族认同的和谐共存。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二
标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冲突与融合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代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两大主流派别。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与融合,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追求财富的公有化和分配的公平性。而资本主义则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私有财产的权利。这两种价值观在资源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其次,社会主义追求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而资本主义则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两种价值观在经济体制和政府角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最后,社会主义追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和推广,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责任。而资本主义则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的权利。这两种价值观在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融合。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可以实现经济的高效和社会的公平。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可以激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分配制度可以确保经济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可以实现政治的民主和社会的稳定。资本主义的个人自由和竞争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计划可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最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的多元和社会的包容。资本主义的自由选择和多元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交流,而社会主义的社会道德和责任可以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和谐发展。
在当代社会政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与融合对于我们的思考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有冲突,又有融合的可能。在推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融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个人权利和社会责任,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寻求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存和民众的共同利益。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三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精选范文
一、主体性原则确立的依据
1.是由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及其根本要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点,也是其观察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和要求。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进程来看,经历了由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不同阶段。在费尔巴哈哲学产生前,人们仅仅从客体形式来把握对象的唯物主义,坚持自然本体论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即“纯粹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这一唯物主义
形态的缺陷是“仇视人”、“使自然和人服从同样的规律”。2.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主体出发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就会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就能从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一切理论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理论认识才能是正确的,此外别无他法。可见,主体性原则对人的一切认识也是适用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有主体性的。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尺度出发来规范和建构其理论体系和内容。
3.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认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而主体性原则正是改变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从自己主体的需要出发,制订教育计划、方案并实施,使之满足教育者的需要,而且教育对象也要从自己的主体需要出发,通过受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还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它是指导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协调行动、共同发展的行动准则。
二、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确立和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中,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即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运行的内在规律,促进其形态的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同时,要尊重并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因为教育对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接受者,他们的知识、智能和思想道德品质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教育对象绝不是被动机械地受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有其不同层次的需求、信念,并会形成动机、展开自觉的活动,他们对教育者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地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所以,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必须在承认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
2.尊重和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不仅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更要以尊重和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而忽视思想道德品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的倾向。注重研究在从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向双向信息交流、注重心理和情感沟通的方式转变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作用的方法理论,包括合理借鉴西方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容;借鉴现代传播学和沟通理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容等。总之,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需求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和形态,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
3.在实践基础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是一种理论的发展,但其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却是实践的。它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从主观性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的一项实践活动;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即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己能力、愿望及爱好出发,从自己已有的认识形式和一定社会已经积累和凝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出发,制订和选择一定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路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其实现也是客观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占有或把握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条件的“物的形式”以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和认识方面去把握,也要不断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概念结构和思维模式等;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把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践,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遵循主体性原则,是有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需要努力探索,认真把握其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