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篇一
在高等专科学校中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一种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方案。
首先,高等专科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的制度来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科研团队的组成和职责,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同时,学校应该给予科研团队充分的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其次,高等专科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研项目来促进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申请科研项目,并将项目分配给团队成员进行研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团队成员可以提高科研能力,拓宽科研视野,增加科研经验。同时,科研项目的开展也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此外,高等专科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科研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来加强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邀请知名学者、专家等来学校进行讲座,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来学习前沿的科研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团队成员之间的研讨会,让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交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最后,高等专科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来推动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实验室、科研中心等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科研所需的设备和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平台,鼓励团队成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学校的科技创新。
综上所述,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通过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的制度、组织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讲座和研讨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
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篇二
在高等专科学校中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另一种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方案。
首先,高等专科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导师制度来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邀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作为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科研导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科研方向,提供科研指导,促进学生的科研成果。通过与科研导师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增加科研经验。
其次,高等专科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来促进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并为优秀的科研成果提供奖励。参与科研竞赛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科研竞赛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此外,高等专科学校还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科研渠道来加强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中开展科研项目,借助实践锻炼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让学生与其他科研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
最后,高等专科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创新文化来推动团队的建设。学校可以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提高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科研成果展示和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科研创新。
综上所述,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通过加强科研导师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拓宽学生科研渠道、建立科研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实现学校的创新发展。
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增强我校的学术创新能力,提高我校的学术创新水平,鼓励和支持我校教研人员团结协作,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多出高层次、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努力创新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从事开拓性和原创性研究,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瞄准具有发展前景和可预期产生重要学术成果的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特别是对全市乃至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或影响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力争通过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培育一支在相关研究领域能取得重大学术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
二、创新团队的申请条件
1.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创新性学术思想和组织协调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
2.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一般可以现有的课题研究小组为依托来组建,也可自行组建。
3.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显示出明显的创新能力和研究优势。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不少于3人),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交叉。同等条件下,对负责人及多数核心成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创新团队予以优先支持。
4.创新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对简单拼凑的“团队”不予支持。
5.创新团队所在系、部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三、创新团队申报与审批
1.学校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创新团队的申报工作。
2.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由学校确定重大研究领域或重点研究方向,或由学术创新团队申报人自选研究方向。
3.由申报组建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向教务科研处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内容包括:(1)创新团队人员构成与学术研究能力;(2)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3)创新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4.教务科研处对申报的创新团队名单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将其申报材料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创新团队的申报人进行评审答辩。经评审或答辩后,由专家组提出候选创新团队名单。
5.学校审议并最终确定拟资助组建的创新团队名单。
四、创新团队运作与经费资助
1.创新团队是教研人员自愿组织的学术研究团队,不享有任何独立行政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创新团队依托某一系、部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可以由同一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
2.对获准组建的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团队,学校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对获准组建的属于理工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学校给予不少于4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
3.创新团队资助经费分三期直接下发。第一期(启动期)下发40%,第二期(中期考核合格后)下发30%,第三期(后期考核合格后)下发30%。
对中期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停发第二期资助经费。对后期考核为合格的创新团队,下发第三期资助经费,如
有第二期资助经费停发情况,则予以补发。对期终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停发第三期资助经费。
4.对于确实在所属领域具有重大学术突破、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创新团队,依据创新团队的原创性研究学术价值的高低,学校将对其加大资助力度。对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可达5万元;对属于理工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可达10万元。
五、创新团队业绩考核与奖励
1.创新团队按申报方向和研究计划自主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队伍建设活动,学校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2.创新团队的建设周期为3年。
3.学校在创新团队组建1年半后,将对其进行中期考核。完成一般核心论文1篇或其它专业刊物或学报发表论文2篇、获准立项课题1项、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2人次(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在资助经费中列支),则中期考核评价为合格。
4.创新团队在3年内至少要完成以下科研任务,后期考核评价才为合格。
(1)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研究能力,学术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省内外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在省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
(2)论文要求。下列条件之一:①国际一类权威论文、国际二类权威论文或国内一类权威论文1篇;②国内一般核心论文3篇或国内二类权威论文2篇;③国内一般核心论文2篇或国内二类权威论文1篇,其它专业刊物或学报发表论文4篇。
(3)科研项目要求。获准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或市级课题2项或校级课题2项(其中1项须为校级重点课题)。如获准立项国家级项目,则论文要求可免去。
(4)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至少4人次以上。
5.创新团队科研成果按以下规定确认:
(1)只有围绕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2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创新团队取得的成果。同时,创新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团队成立之后完成,并且在考核周期内公开发表的,才计入创新团队考核周期内的成果。
(2)学术刊物级别和课题类型与级别的认定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果级别认定办法》为准。
(3)若同一篇论文被多次检索,只计一次。
6.创新团队在后期考核合格后,可继续申报新一轮的创新团队资助。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创新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团队继续运行到后期一起考核或申请取消。中期考核不合格而后期考核也不合格的团队,将取消团队称号。中期考核合格而后期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可申请半年后再考核1次,再考核合格者,可补发后期建设经费的一半,如再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团队称号。
六、其他
1.本办法由教务科研处负责解释。
2.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