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优质6篇】

时间:2019-01-05 08:3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张桂梅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的事迹近日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张桂梅教授的学生中有一位孤儿,这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然而,张桂梅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主动与孩子的监护人取得联系,争取到了资助该孩子上学的机会。这个举动让人感动,也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张桂梅的行为展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更是培养人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她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业上,更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她主动与孩子的监护人联系,争取到了资助该孩子上学的机会,这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打下基础,也是为了让他在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张桂梅的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其次,张桂梅的行动彰显了一种乡村教师的使命感。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块薄弱环节,乡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面临的困难也更多。然而,张桂梅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她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乡村教师,你是人民的希望。”张桂梅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她的事迹让我对乡村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

最后,张桂梅的行为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虽然张桂梅的事迹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是它却让我明白,每个人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都可以做出改变。无论是在教育事业中还是在其他领域,只要我们愿意去付出,去关心他人,去改变他人的命运,我们就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张桂梅,也需要更多的人像她一样去行动。

总之,张桂梅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她的行为展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彰显了乡村教师的使命感,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我希望能够向张桂梅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做出贡献,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12万公里家访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2月6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给予张定宇和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

其中,张继先是湖北省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

张继先,女,现年54岁,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始终不渝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根据官方消息,张继先是在20__年12月27日把相关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

“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张继先是如何发现的?

20__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

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其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显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现。

同日,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张继先凭着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给这些病人做了多项流感相关检查,结果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27日,她及时把四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20__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为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的张继先,凭着一个医生的责任和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她感到“这里有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我从那个时候(20__年)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

她提到,“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去年12月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

张继先立即又向医院报告。

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对7个病例逐一讨论,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治疗,也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上报。

据《长江日报》报道,各方信源均证实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在1月29日接受采访时,张继先还曾在病房大哭。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

20__年1月1日市场被查封

2月4日下午5时,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张继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倩采访。

你是怎么敏感地发现疫情的?你现在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有没有休息……一个一个问题问下来,张继先一一作答。

自疫情发生以来,张继先没有休息,也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开始还能住在家里,后来就住到了医院旁边的宾馆,一来方便与家人隔离,二来科室有事可以及时赶到医院。

“你为什么要在网上买工作服,不让医院配发?”最后董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张继先回答,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

今天下午,张继先又接受了“战疫情”特别报道主持人董倩的专访。

张继先说,在她来之前,她所在的医院有18位患者出院,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__年12月11日左右开始入院治疗的,入院时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

在被问及是如何发现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的源头时,张继先说,医生在填写病例时发现,共同点都是去过华南海鲜市场。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20__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__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__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__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研究。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__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__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__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__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__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__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__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__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铺成一条小路,让更多人走向明天”,

就是她践行一生的箴言,也是她过去、现在及未来人生的写照。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__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

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__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__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__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最新关于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