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 篇一
后进支部是指在党的工作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的支部。在党的建设中,后进支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组织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将从人员构成、工作开展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来介绍×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
首先,人员构成是一个支部的基础。×后进支部的人员构成相对较为复杂,既有一些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也有一些刚刚加入党组织不久的新党员。这种人员构成的多样性,既是后进支部的优势,也是其劣势。优势在于有一些党员干部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给新党员;劣势在于新党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培养和激励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工作开展是后进支部的核心。一个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反映了其发展水平和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后进支部的工作开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二是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和变革的意识;三是工作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后进支部需要加强对工作的规划和组织,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优化工作效果。
最后,存在问题是后进支部需要解决的难题。×后进支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组织建设和凝聚力不强,党员干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畅。针对这些问题,后进支部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只有通过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后进支部的工作水平和发展质量。
×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 篇二
后进支部是一个党组织中常见的问题,它反映了党在基层组织中的差异和不平衡发展。本文将从党员干部的素质、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三个方面,对×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党员干部的素质是后进支部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后进支部中的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着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后进支部的党员干部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作。另外,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也较低,缺乏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因此,后进支部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其次,组织建设是后进支部存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后进支部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畅,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同时,后进支部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后进支部需要加强对党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使组织更加有活力和创造力。
最后,工作开展是后进支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后进支部的工作开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明确,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工作效果不明显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后进支部对于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不够科学和系统,无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后进支部需要加强对工作的规划和组织,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改进工作效果,使工作更加有成效和有影响力。
综上所述,×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提高后进支部的工作水平和发展质量。
×后进支部的基本情况 篇三
榆林沟村支部基本情况
榆林沟村位于洗马林镇西北部山区,距镇所在地10公里,是原榆林沟乡乡政府所在地,96年榆林沟乡撤消,所辖村并归洗马林镇。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经济发展较快,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于其他地区相比,特别是川区农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人口大量外迁(96年以后外迁人口达84人,全部为40岁以下的青年家庭),使得村级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2004年全村共计225户,642人。总面积13. 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6亩,其中水浇地50亩;林地面积828.9亩(退耕还林地828.9亩);草场面积6500亩;村庄面积110亩;沙河、荒山荒坡面积7377亩。该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加之频繁受西北风、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去年,人均纯收入1020(20
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主要为草场承包收入)。
基层组织建设
榆林沟村党支部有支部办公室及党员活动室一处,党员3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2名,35岁以下3名,60岁以上的12名(占到党员总数的34%),党员平均年龄55岁,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15名(3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7名),外出务工党员5名,在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25名,支部成员3名(支部书记:刘广玉,男,52岁,大专文化),村委成员3名(村主任:刘广玉)其中交叉任职3名,两委平均年龄50岁。由于地处山区,干部群众思想比较落后,党建制度不健全,致使应有的党建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经济基础
2004年全村总收入126.34,其中种植业收入35.41万元,养殖业收入0.8万元,林果业收入11.07万元,劳务输出收入78.71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务工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62.3%。2004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共计达到183人,劳务输出收入户均达到3498元。
(一)种植业
2004年,该村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630亩、山药210亩、其它46亩,总收入共计35.41万元。该村条件发展爆粒玉米470亩,已形成一定规模,2004年爆粒玉米收入29.7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3.8%。
(二)畜
牧业国家封山育林工程启动后,榆林沟村的畜牧业发展比较滞后。主要以养殖牛、羊、猪为主,牛养殖户82户,133头,羊养殖户14户,88只,猪养殖户17户99头,其中规模较大户牛养殖3户,羊养殖户2户,猪养殖户6户。群众养殖形不成规模,养殖技术陈旧,动物防疫知识认识度不高,致使畜牧业整体效益不好,近年没有质的变化。畜种的改良,散户养殖向集中规模养殖的转变,动物防疫知识的短缺,资金的运转成为影响养殖壮大的首要问题。去年10月,该村新建养殖小区一处,面积2500平方米,使该村养殖业向规模化、正规化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今年预计进驻小区养殖户达到10户,养殖牛、羊可分别达到50头、890只。
(三)水利基础
全村共有潜流2处,防渗渠(管)3000米,可控浇耕地50亩,这些设施基本建于80年代,基础设施薄弱,年久失修现象严重,未能给榆林沟村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四)民营经济
榆林沟村现有个体工商户10户,主要从事服务业和运输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共有12人,经济总产值50万元,实现利税6万元。
社会事业
榆林沟村于2004年硬化郭花公路至村内路面4.2公里,使该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4年底,全村电视用户216户,固定电话用户95户,入户率分别达96%、42.6%。
该村自来水入户计225户,入户率达100%。
2000年农网改造,村内225户均使用上了照明电,现月耗电2300千瓦时,户均月耗电10千瓦时。
今年,原榆林沟学区撤消,与洗马林中心学区合并,现榆林沟小学有教师7名,学生56名,校舍25间,占地面积达1.2亩。该村有卫生院一处,医务人员3名。
年初,该村由于“两室”建设不规范,党建制度不健全;农民收入低,创收渠道不宽,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原因,被县委列为倒排5%的后进农村党支部。
二oo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