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大市场为何有场无市 篇一
饶州大市场位于饶州市中心,是该地区最大的市场之一。然而,近年来市场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经常出现场有无市的情况。那么,饶州大市场为何会有场无市的问题呢?
首先,市场经营模式的单一化是导致有场无市的主要原因之一。饶州大市场主要以传统的实体店铺为主,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经营理念。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实体市场购买商品。这导致了饶州大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前来购物,从而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现象。
其次,市场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有场无市的原因之一。饶州大市场的管理者在市场经营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市场发展。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了解不足,无法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市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也存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和顾虑,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经营状况。
再次,市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佳也是导致有场无市的原因之一。饶州大市场位于市中心,但周边交通不便利,缺乏停车位和交通枢纽。这使得很多消费者不愿意选择到市场购物,而是选择去更方便的商场或超市。此外,市场周边的商业氛围和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无法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前来购物。
最后,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有场无市的原因之一。饶州大市场在市场宣传和推广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这导致很多消费者对市场的存在和经营状况不了解,无法吸引他们前来购物。与此同时,市场也没有与周边商家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无法通过合作推广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饶州大市场有场无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经营模式单一、经营管理不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佳以及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所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管理者需要加强市场经营理念的创新和多元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与周边商家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物,从而提升市场的经营状况。
饶州大市场为何有场无市 篇三
饶州大市场 为何“有场无市”
——对饶州大市场的调查与思考
饶州大市场位于鄱阳县城城北汽车站斜对面,北纬三路南侧,是我县招商引资的项目之一。占地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有商铺212套,商品房24套,功能设计为“小商品零售批发市场”。2002年9月开建,于2003 年9月底竣工。近来,广大干群对这一市场的建设与运作议论颇多。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情况。
群众描述现状: “一热一冷”
房产销售热 该市场从开工到竣工不到一年半间,所有商铺与商品房均已销售完毕,到目前为止,这是鄱阳市场与房地产开发史上最好的成绩。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属于较早开发的市场,当时鄱阳的店面与商品房的需求量较大,加上地理位置较好,靠近汽车站,买主甚是看好,以为生意好做,所以销售呈现一片“火热”。
市场形成冷 整个饶州大市场总共212家店铺全部销售一空,但到现在为止,开业的却不到10家,而且经营的还不是小商品,有的经营网吧,有的是开诊所,几乎与小商品无关。整个市场显得冷冷清清,凄凉萧条,与投资商宣传的“饶州大市场,商机无限”相去甚远。买主当初“发财致富”的美丽憧憬变成了忧心忡忡的“水中花、镜中月”。一股火热的投资热情被浇得一片冰凉。饶州大市场的“商机”变成了置房业主的“伤心”。整个市场显得一片 “寒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场无市”的现象呢?
有关人士分析原因:“三不一少”
市场定位不准确 有关人士分析,这个市场定位为“小商品零售批发市场”是不符合我们县情的。一是我县交通不发达,县城不靠近高速公路与铁路,港口也没有发挥大作用,运输成本比较高,更不是小商品生产基地,在小商品的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对外地批发商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二是鄱阳县面积大,但是与周边城市比较接近,象芦田、饶埠、古 南、古县渡、凰岗等乡镇基本上是到乐平的赣东北大市场,甚至到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小商品。游城乡以北又基本到景德镇或九江批发小商品,只有靠近县城的双港、团林、四十里街、珠湖、高家岭、莲湖、三庙前等乡镇来县城批发小商品。三是原本就有比较多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容量不够。如果是搞零售的话,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不是人口集聚地,没有人气哪来财气?四是市场不专业很难做大做强。如果像水产品批发市场那样,按照本地的优势和特色,做个专业的市场会很容易降低成本,形成规模,而且可以吸引外地的客户。而小商品市场则不能把外地的客商吸引过来,只能局限于本县范围内,所以很难把市场培育起来。五是开发商经营思想与建设市场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他们只是把开发市场当作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只管建设不管启动。
基础设施不完善 饶州大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也是市场难以启动的另一主要原因。一是当由时政府规划,开发商承诺建设的北纬三路和停车场等设施,至今还没有开工。饶州大市场市场汽车难进去,货也难出来,运输有障碍,市场没有一个很好的交通环境和经营氛围,增加不了人气也就增加不了财气和商机。按照规划和设计的要求,饶州大市场的北纬三路东西长177 米,南北宽30 米,市场东侧路南北长9
7 米,宽12米,西边还有停车场等,在市场竣工时要全线贯通和启用(要求2003年10月底拆迁平整到位,年底硬化到位)。但是上述必建工程至今依然故我,不见动静,却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堆。“饶州大市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市场内的绿化、亮化、美化严重不足。按规定人均2—4平方米,饶州大市场的绿化面积不得少于500平方米,而饶州大市场基本没有绿化,只有几棵即将要死的盆景“形影相吊,孤芳自赏”,更不要说美化、亮化。整个大市场显得没有一点生机。三是生活设施欠缺。水电还没有完全进户,而且只有一个进水闸,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供水需要,给生活和经商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是阻碍。四是公用的下水管道不是密封的,夏天一到,就污水横流,臭气难闻,给市场的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令购买商品者望而却步、望市兴叹。五是批发市场需要的中间过道上面的遮雨篷也没有按照要求做起来,给做批发生意的业主经营会带来不便。六是公共部位的维护工作也不尽如人意,按照建设部规定,售房收入的2—3%的资金用于今后维护路面、水管、防火、路灯等设施,这批资金没有着落,以后的维护没有保障。试想一个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安全无保障,环境不优美甚至是恶劣的市场,居民连住都不喜欢,谁还愿意进去做生意?
政府引导不到位 一个成熟市场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是由于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形成的。但如果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就会加快市场形成的步伐。饶州大市场至今冷冷冰冰,形成不了规模和气候与当时重视市场载体建设,忽视市场主体培育,没有深入的研究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没有加大培育市场的力度,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一是没有一个具体而现实的优惠政策鼓励批发商入内经营。二是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交通、经营区域等方面的引导和干预。象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乐平赣东北大市场、南昌洪城大市场等都是由于政府的正确引导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三是缺少活跃市场、培育市场的组织和启动机制,没有专人抓市场的启动和繁荣。
购商铺者经商的少 据饶州大市场业主委员会反映,饶州大市场的业主相当一部分是工薪阶层,有固定的收入,或者是有一定闲置资金的人。这一阶层的人群,一方面缺少投资经商的冲动和强烈经商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缺少经商的经验。买下产业,只是想到时候出租获取一定的租金,自己不考虑经商搞批发,所以有许多店铺一直在等人租下,租不租的出去对自身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没有迫切需要资金周转或资金回笼的压力,也不急于把店铺盘活。另有一部分业主虽然自己经商,但持观望态度。看大家都没有进来开店,自己也就不愿意进来,怕影响自己的生意。或者他们原本的经营场所就很好,到这里购买店铺是求更大的发展,结果看到这里没有一点商气,就想等到大家都来做生意时再进驻。这也是市场冷清的又一原由。
有识之士认为:“繁荣饶州大市场就要补好课、上好课,再建市场就要备好课。”
“补好课”,“变冷为热” 政府要树立启动了一个市场就培育了一个巨大税源,培育了一个市场就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观念,做好启动与繁荣饶州大市场的“补课”工作。一是考虑重新给饶州大市场科学定位,利用本地的原有资源和优势转型为中小型的其他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现实意义的优惠政策,鼓励正在做批发生意和想做批发生意的业主进入饶州大市场经营。三是要参照外地成熟市场的作法,鼓励开发商把业主的店铺以契约的方式暂时收回,通过中介租出去,逐年返利给业主,逐年活跃市场。或者以整体的形式招商引资,让大的经济体来规划市场的未来。四是成立相关的启动市场、培育市场的组织机构。做到有领导亲自抓、专门抓、经常抓。做到建好一个,启动一个,收益一个。
“上好课”,“起死回生”一方面,政府要把承诺的配套工程尽快的建设到位。另一方面要上好思想政治课,督促开发商尽快把做市场当作开发房地产的思想中转变过来,把注意力放到启动市场、培育市场上来。。一是要尽快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完善市政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硬化北纬三路、建好停车场、美化亮化市场内部环境,改造好排水管道与进水闸门等基础设施,给业主一个舒适的创业环境、优越生活环境;给客商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满意购物环境。二是加大管理市场的投入。有良好的管理秩序,就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就能给经商者安全感,增强经营者的信心。要求开发商把公共部位的维护管理基金按照建设部的规定(售房资金的2—3%)标准上缴到位,以便加强市场的管理。
“备好课”,“防患未然”市场是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促进资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枢纽。建设小商品市场可以活跃县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培植税源与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改变城市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但是如果不精确论证,科学定位,规范运作,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而成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贻害后代。一是要按照放手发展、积极引导、先引后建、逐步完善的原则建设。因地制宜,找准本地优势和潜力,努力发展生产,培植比较稳定的货源。二是要把市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区别开来,避免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和重复建设。三是要实行低税费培育政策,采取“欲取先予”的原则建设和培育市场。四是要统筹规划,对自发形成的市场积极引导,鼓励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兴建。
中共鄱阳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