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起源。相传,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楚国。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因为忧国忧民,心情沉重,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伟大精神,便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而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就是赛龙舟了。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为了拯救屈原而划船捞救的情景。在这一天,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赛龙舟不仅考验着团队的力量和默契,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而且,龙舟的形状也很特别,长达数十米,头部雕刻有龙头,尾部装饰有龙尾,非常壮观。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驱邪和祛病。还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美食,形状像金子,象征着财富和幸福。同时,人们还会穿上五彩缤纷的丝带,戴上香囊,以求祈福和庇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忠诚爱国的精神,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端午节这一天,不仅仅享受到了美食和欢乐,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起源。相传,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楚国。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因为忧国忧民,心情沉重,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伟大精神,便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而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就是赛龙舟了。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为了拯救屈原而划船捞救的情景。在这一天,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赛龙舟不仅考验着团队的力量和默契,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而且,龙舟的形状也很特别,长达数十米,头部雕刻有龙头,尾部装饰有龙尾,非常壮观。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驱邪和祛病。还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美食,形状像金子,象征着财富和幸福。同时,人们还会穿上五彩缤纷的丝带,戴上香囊,以求祈福和庇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忠诚爱国的精神,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端午节这一天,不仅仅享受到了美食和欢乐,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端午节的演讲稿 篇三
又是一年端午节。超市的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令我垂涎欲滴。于是,试着想回家亲自动手包回粽子。
家人从菜市场买回一包竹叶,我立即着手处理,先将它放进瓷盆里用清水漂洗浸泡,备好待用。又从米袋倒出用来包粽子的糯米,同样进行了清洗浸泡过滤。女儿从冰箱里拿来事先储备的豆沙,又将花生米辗成粉末与肉松搅和成馅料。这是女儿的奇思妙想。望着就绪的糯米和馅料,挽起袖子我包粽子的行动开始了。
拿出两片竹叶折成锥形的小“漏斗”,舀上一勺糯米放进斗里垫底,填上豆沙花生粉末和肉松搅成的馅料,然后用左手大拇指轻轻一压,再用糯米覆盖摁紧。接下来左右翻转,一个严严实实的米粽包好了,最后用线索将它扎紧,棱角分明结实的粽子做成了。
女儿站在其旁,看着包粽子是件容易的事,嚷着要动手。拿好叶片学着大人的模样,照着刚才我包的方法做了起来。这时,她折出的锥形斗出现裂缝,填进的米粒稀稀落落地直往下掉。我对她说:“包粽子看视容易,包的时候有难度,更有包扎的技巧。”说完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的一招一式,她的装模作样。由于馅料少漏斗不够严实,包出的粽子松松垮垮没有棱角,用线索一扎全散架了。看着包的粽子散了架,满脸的不爽,站在身旁说:“我不包了!”
没有她的干扰,准备好的那点糯米和馅料,很快在盆里见了底。
“这些包好的粽子先要放进锅中煮上半小时,粽子吃起来才更有嚼头。”家人说。
女儿按耐不住地在厨房和客厅间走动,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吐着满身热气的粽子,香味更浓。逗留在厨房的竹叶香,飘进客厅溢满屋子。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煮熟的粽子,不停地吞咽口水,显出孩子特有的馋相。急忙端过小碗装上,迫不急待地剥开粽叶。
她手忙嘴呼着粽子,接着吃了起来:“哇噻,真好吃!粽子还带淡淡的竹叶香。”煮熟的粽子色泽诱人,特别是这奇思妙想的馅料,吐出肉松的香气诱人。女儿那般吃的馋相,坐在一旁的奶奶提醒说:“慢慢吃,盘子里还有。”吃完粽子,她又冲着我叫嚷:“老爸,再给我来一个。”然后,感慨地背出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家人欣慰地笑了。
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不满帝王沦丧国土,愤然跳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常常思念他。后人每到五月初五,自发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江中;相传长沙有位叫区回的人,白日梦见屈原显灵,说祭祀的食物被蛟龙窃走,并要他转告乡邻,以后投物再裹上蓼叶,绑上五色线,蛟龙看见会害怕不敢再吃。区回把这奇遇告诉了乡邻,人们就按屈原的吩咐做粽子。神奇的传说告诉我们,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惹人喜爱的菱形粽子,不仅有颜色和滋味,更是对古代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的演讲稿 篇四
端午节头一天,见一同学拿一束艾叶,说明天过端午节,刚在路边买的。我开玩笑说告诉我,我上山为你采去。
但只是说说而已,既没有买艾叶,也没有做粽子,实际上根本就不会做,并不内疚。因为我对儿子说,明天过端午节,他在电脑前打着游戏,漫不经心地说过呗,有什么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儿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节当回事了。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是乡村很隆重的节日。我们不知端午节和屈原有关的那些传说,只知端午节是个快乐的可以吃鸡蛋的节日。
往往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就想象着穿新衣、戴鲜花、吃鸡蛋的情景,高兴地睡不着觉。头天就在为端午节做准备了,去山上采艾叶、折桃枝,插在门框上,是辟邪的,预示着一年的好光景。去邻
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里,用水泡着。端午节早晨,母亲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鸡蛋。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于是眼还未睁开,就吃了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母亲说,趁着太阳出来前吃鸡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尽管知道太阳不会霎时就跳出来,但还是急急地吃鸡蛋,很有点庄重神秘的感觉,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顾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脸,清香、洁净,说是这样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还要在头上别着月季花、篙木,满头的五彩缤纷,趴在水缸边上,在水里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后是吃米粽子,甜丝丝的。然后是分鸡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鸡蛋,早早地盼端午节,也是为了吃鸡蛋。母亲一般分给我们每个姊妹6个鸡蛋,2个鸭蛋,2个鹅蛋。我尤其喜欢鸭蛋鹅蛋,鸭蛋是咸的,蛋黄流油,香极了。鹅蛋大,蛋清玲珑剔透,吃起来软软的,都不舍得吞下。现在吃鸡蛋、鸭蛋、鹅蛋怎么也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了。
我们分到这些宝贝后,都会各自找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留着慢慢食用,哪能像猪八戒一样吞了人参果还不知滋味。我们也时常吓唬对方,说知道鸡蛋的藏身之处,吓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对方不注意时扫描一下自己宝贝的方位,生怕被发现了,宝贝不翼而飞。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毕竟大我们几岁,诈我们的技术高明。他常常突然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势向某个地方奔去,吓得我们赶快扑向我们的鸡蛋。他一次次地诈我们,我们一次次地上当,一次次地绞尽脑汁地换地方。其实他并不打算抢我们的宝贝,他就是觉得好玩,老是吓唬我们,我妈说他了,他还是不听。天天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后来我也学会了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稳如泰山,笑眯眯地不当回事,使得我没了兴致。我说你也假装怕一次,他说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当了,还有就是我的鸡蛋、鸭蛋、鹅蛋都吃了。你们快吃,不然就粘了,坏了,不好吃了。真让他说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学时,同学间一定会谈论吃鸡蛋的事,相互问分了几个鸡蛋鸭蛋鹅蛋,一般都是10个,成了约定俗成的数字了。有的家庭标新立异,让孩子用手抓两次,能抓几个是几个,同学说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来的手那样大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不知别的故事,但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却熟烂于心。我说你的手若有如来的大,全村的鸡蛋也不够你抓的。大家笑。
那个时候我们只知自己吃鸡蛋,很少问母亲吃过没有。那个时候真让人怀念,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这些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的欢乐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吃了一个鸡蛋,先生和儿子拒吃,说天天吃,不稀罕。买来的粽子,他们说不好吃,不如吃米饭。晚上,我们包了水饺,这是我们全家一直喜欢吃的饭,也算是延续了过端午节吃水饺的传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