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论文 篇一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被广泛应用。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对不同事物、现象或概念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建议。
首先,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对不同概念和原理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时候,可以对比不同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和观察的科学,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结果或观察现象,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比较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通过比较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学生可以培养出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机理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反应途径和反应条件,帮助学生分析和判断哪种反应途径更为合理。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和功能,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实践建议。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学习化学键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和性质。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比较,共同探索化学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比较的方法和功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建立知识框架,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来有效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和功能。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论文 篇三
所谓比较就是对照各个对象,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的重要方法。
现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比较的方法和功能,和同行商榷。
一、直接比较,区分异同
为了加深对某些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种属关系的外延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概念、问题的直接比较,区分不同点,明确相关概念的区别及联系,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例如:某人坐在带空调的车内跟在一辆卡车后面,此人根据何种现象可知前面这辆卡车是以汽油为燃料还是以柴油为燃料的?简述原因。
分析:汽油和柴油都是烃类的混合物,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汽油成分的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一般小于柴油成分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而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含碳量越大的有机物燃烧时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而产生黑烟。因此当燃烧不充分时,柴油车产生的黑色浓烟更为明显。故判断卡车的燃料是汽油还是柴油的依据是应该注意观察车在起动或刹车时排出的尾气是否有黑色浓烟。如有,是以柴油为燃料的;若没有,则是以汽油为燃料的。
而在对某些问题实行直接比较时,应设法找准它们之间的对应点,以简化比较程序,提高解题准确率。
二、间接比较,以进求退
当对某两个状态或数进行直接比较有困难时,可考虑进行间接比较。即在两个问题之间选择一个“参照物”,通过先对参照物的比较,再来确定原来两式或者数的关系,从而以退求进使问题获解,这里选择好“参照物”是关键。
例如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当遇到直接比较条件改变后的新平衡与旧平衡某量的关系相当困难时,可考虑假设一个与旧平衡等效的第三平衡,然后通过压缩或改变体积等来变到新平衡,从而通过比较第三平衡与新平衡某量的等效关系而获得正确答案。
三、易混比较,排除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比抗干扰。加强对易混知识的比较,找准分化点,有利于排除干扰,使易混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彻底分化。 中学化学课本中指出:“一般来说,可以从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氯气与氢气在光照下就能反应,而氧气与氢气在光照下不能反应,必须点燃才行,氯气与水反应在光的照射下有氧气生成,不管反应的中间过程如何,是氯气把氧气从水中转换出来,这些都可以看出氯气的确比氧气活泼,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是再来看氧和氯的化合物,次氯酸(HClO)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氧为-2价,这就是说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氯原子强,这又和上面的结论相反。到底谁的非金属性强?这就需要我们知道非金属性和非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会比较它们:
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的强弱,是元素原子的本质属性,它的强弱只与原子结构有关,而与外界因素无关;非金属活动性是指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能力的大小,它的强弱不仅与原子结构有关,而且受非金属单质的组成、状态等其它外部条件的影响。这就是说,非金属单质活泼并不一定非金属性就强。综上所述:氯气比氧气活泼,而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强。
四、横向比较,促进迁移
心理学研究表明:类比促进迁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观察类比,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有利于进行由表及里的推理。在解题中我们也应该通过比较,由此及彼,由已知联系到未知,有时不必计算便可获解。
例如:PH值确立为5的盐酸、氯化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的OH-的浓度分别为xmol/L和y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A、相等 B、xy C、x=10-4y D、x=104y
解析:盐酸和氯化氨溶液的PH值确立为5,但盐酸和氯化氨对水的电离的影响不同,HCl溶于水中,抑制水的电离,NH4Cl溶于水中,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不必计算便可知道yx,只有答案C符合。
五、纵向比较,深化知识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审视,新知识有时是旧知识纵向深度的延伸。为解决问题,可以进行纵向比较,找准知识的延伸点,深化所学知识。其关键是对两个不同的事物去发现和挖掘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可联系之处,并找到这种相似和联系的本质原因,以及由其本质衍生出的相关性质。
总之,化学教学中可以进行比较的知识是很多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各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比较方案,适时正确地运用比较方法,充分发挥比较法的功能,就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