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时间:2017-02-03 09:43: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生物化学小论文范文 篇一

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方法。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然后,讨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策略,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等。最后,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例如抗高血压药物、抗血脂药物和抗凝血药物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生物化学,药物

引言: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和中风等。这些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生物化学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和治疗药物等方面探讨生物化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方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策略主要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等。改善饮食习惯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治疗药物:生物化学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抗血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抗凝血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结论: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生物化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研究,发展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EJ,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8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 137: e67-e492.

2. Mozaffarian D,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6; 133: e38-e360.

生物化学小论文范文 篇二

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

摘要:肿瘤代谢调控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首先,介绍了肿瘤代谢的特点和调控机制。然后,讨论了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途径,包括糖酵解、氧化磷酸化、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最后,介绍了一些与肿瘤代谢调控相关的生物化学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通过深入理解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肿瘤,代谢调控,生物化学机制,信号通路,分子靶点

引言:肿瘤代谢调控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特殊的代谢特点,包括高糖酵解、低氧磷酸化、异常脂质代谢和异常氨基酸代谢等。这些代谢异常不仅满足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需求,还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生物化学在揭示肿瘤代谢调控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肿瘤代谢的特点、调控机制、生物化学途径、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等方面探讨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

肿瘤代谢的特点和调控机制: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主要包括高糖酵解、低氧磷酸化、异常脂质代谢和异常氨基酸代谢等。这些特点与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增殖有关。肿瘤细胞通过增加糖酵解和减少氧化磷酸化来获得更多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物质。同时,肿瘤细胞通过异常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来满足其生长和增殖的需求。这些代谢异常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生物化学途径: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途径主要包括糖酵解、氧化磷酸化、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糖酵解是肿瘤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产生大量的乳酸来满足其能量需求。氧化磷酸化是正常细胞产生大量ATP的主要途径,但肿瘤细胞由于氧供应不足而减少了氧化磷酸化的水平。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肿瘤细胞合成生物膜和生长因子等生物合成物质的重要途径。

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例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的代谢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结论:肿瘤代谢调控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深入理解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加强肿瘤代谢调控的生物化学研究,发现更多的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对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Vander Heiden MG,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Warburg effect: the metabolic requirements of cell proliferation. Science. 2009; 324: 1029-1033.

2. Hanahan D, Weinberg RA.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 144: 646-674.

生物化学小论文范文 篇三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是非常深远,而且好教学方法产生效果也能远远超出自己想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1传统模式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大多数高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36~54个学时,少数高校为72学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庞大教学内容,传统做法是每一个实验头尾工作由教师代替完成,教师在实验前配制好实验所需试剂,采集、培养、处理好实验材料,准备各种仪器设备,学生只是掐头去尾操作其中一段;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实验目、原理、操作步骤等,然后,按部就班,“照方抓药”,按照思维定势,不假思索就能顺利得到预期实验结果。这种程序化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拓展,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施展。不仅如此,开设大多是内容简单、彼此孤立“静态”实验,各个实验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不仅不动脑思考,而且根本不动手操作,缺乏主动性,丧失了通过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功能。为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策略

2.1定性与定量实验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化学应该包含定性与定量实验才是完整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手段,对生物活性分子进行“质”分析,再通过归纳和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以了解生物大分子存在形式。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研究活动,研究生物大分子性质、组成和影响因素之间数量关系,收集精确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大分子赋予意义基础上产生正确认知和准确定位,认识生物分子运行、变化本质规律,揭示其结构与功能内在联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对糖、脂质、氨基酸、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等生命分子研究,还包括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实验,实验方法涵盖滴定、蒸馏、离心、分光光度比色、各种层析技术(薄层、凝胶、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色谱技术(气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泳、荧光、旋光法等。显然,相比于大学一年级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已稍显复杂,是一门从基础实验过渡到专业实验专业基础课。凭借这门课程学生初次认识到上述生物分子,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在有限课时内选择有代表性实验内容。例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乎生物分子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内容选作定性实验,这些多为经典实验,一般占25%;而定量测定多为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基本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一般占65%;另有10%实验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内容多为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从特定性质洞察这些物质存在,从精确数据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过程,根据质和量统一促进学生对生物分子全面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

2.2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人们曾一度广泛提倡要摒弃验证性实验,认为只有大量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探究实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人才。这种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探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探索生物大分子未知性质,了解它们组成、生物转化和变化特征,以及在机体内与其他分子联系等一种实验,受学生已知知识和技能限制。验证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指为了验证生物分子已被广泛认识性质、概念、理论,通过演示再现其事实,强调其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可以把学生从懵懂状态引入生化知识殿堂,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继承研究方法,规范化、程序化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一些经典验证性实验甚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验证性实验还可以发挥潜在作用,例如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确定问题上比探究如何获得新成果要重要得多。所以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同时不可随意摒弃验证性实验。我们需要做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关系,把内容单一、彼此孤立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实验,实施层次化教学。例如,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测定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是一个经典验证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测定马铃薯中总糖含量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非还原糖水解过程,再依据其还原性测定总糖,这就

成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比较几个同学唾液淀粉酶活力,这就需要定义一个“酶活力单位”,掌握底物与酶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等知识基础上,将糖和酶作用加以拓展。显然,这个验证性实验很自然地过度到了探究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就像这样通过具体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再如根据三聚氰胺事件、艾滋病、地沟油等时事关注热点,探讨相关研究工作、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跳出课本局限,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验证性实验是传授知识和方法,那么创新性探究实验是传播一种科研思想,甚至是一种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

2.3“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

《生物化学》教科书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知识构成,所谓“动态”就是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重要特征。作为实践环节生物化学实验,往往偏重于静态部分内容,即对生物大分子定性定量研究方面训练比较重视,而忽视了代谢调控部分研究。这也许是因为实验课时不好掌握,实验所需环境条件不易控制造成。然而,从知识完整性来考虑,这是片面,因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都不是孤立存在,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关系,它们也不是静止不变,不停地发生着化学变化,不断得到自我更新。所以,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比例“动态”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物质基础,其特殊运动体现着生命现象,生命是生物大分子存在形式,而且代谢使生物大分子以一定有序性处于稳定状态中,一旦代谢紊乱,稳定生物分子体系就要向无序发展,机体就会病变。按照物质转化方向,“动态”知识应该掌握两对重要概念,即物质分解和合成代谢过程,能量释放和供给过程。鉴于此,生物化学实验要有放矢涉及这方面内容,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例如,以“肌糖原酵解作用”实验为代表了解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转变成乳酸,并供给组织能量;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以作为某些代谢紊乱或炎症疾病诊断依据之一。

2.4实验“正结果”与“负结果”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学生得到正确实验结果,于是,实验前总是给学生设计好各种操作流程,学生完全“照单抓药”,无需多加思索就能够获得预计结果,毫无悬念,以至于学生提不起精神做实验,也无以挖掘学生创新潜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甚至适当设置“陷阱”,使学生明确探究发现主题,然后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和实践解决疑难问题,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实验中,故意选择紫葡萄、沙棘、西红柿等作为实验材料,在它们提取液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给滴定终点观察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有同学选用陶土或活性炭脱色,有同学选择脂溶性溶剂(加1mL氯仿)萃取色素,这就很好地排除了对水相滴定终点干扰。为了解决由于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或者氯仿萃取对维生素C造成误差,同学们进一步测定已知标准维生素C样品回收率来校正未知样品结果。一个普通验证性实验通过更换实验材料调动起学生探究积极性,使得一个“负结果”实验方法得以延伸和完善。此外,在实验操作步骤中有意设置漏洞,留下一块空白,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给予一定提示,同学们为了规避潜在风险,自觉地认真预习实验项目,甚至查阅文献资料,这种效果远胜于硬性强调预习重要性。例如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血清是一个混合蛋白质样品,其中各种蛋白质等电点大多在pH4.0~7.3之间,在pH8.6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都向正极移动。因此,点样端应该置于电泳槽负极端。在以往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总有学生放反薄膜。现在我们只把原理讲清楚,不强调具体怎么操作,那些放反薄膜同学势必得不到实验结果,这种失败他将会牢牢记住,再给一次重做机会,获得成功之后喜悦不言而喻。实践表明,得到一个“负结果”所起作用远大于顺利地得到“正结果”,至少学生可以在失败中引起警觉和反思,进而主动探求解决方案。

3结语

总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启发式和创新性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多更新更好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利用定性和定量实验方法揭示生物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用严谨科学态度自觉探求未知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验证性实验作为起点,全面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力,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使之努力成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创新科学思维和科研探究能力人才。

生物化学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