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优秀3篇)

时间:2016-05-06 03:10: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篇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高校经济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国际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首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而在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与外国同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引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然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再次,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纸质教材,无法满足学生获取最新、最全面信息的需求。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最后,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国际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应该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实践与应用、跨学科整合、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主体性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国际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篇二

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挑战也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培训是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在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中,教师需要具备与外国同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重视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使教师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

其次,课程设计是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然而,国际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课程设计,引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评估体系是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传统的评估体系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国际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改革评估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总之,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着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评估体系三个方面的挑战。通过重视教师培训、注重课程设计和改革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

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篇三

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不高,论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往来越来越为密切,在人才的选择上,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关系交往的频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跟着日益提高。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是国济经济关系。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国际货物、服务、资产等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其内容丰富,牵涉到的数量关系及数学模型占有相当比重。可见,国际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类专业人才。因此,探索与国际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较多。其主要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数学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逻辑推导、图示、公式、数学证明更不易于接受,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经济涵义相联系,故然对理解其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更是难上加难。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基本理论、模型及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学生有学不会的感觉,以致于出现厌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对于用理论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更是无从入手。另外,许多高校对教师考核的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的科研成果。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根本不属于考核范围。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对实践教学方式的忽视,使授课教师也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都隶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经济专业,不仅要求在国际经济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会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会经常使用英语专业术语。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依然是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的。美国大学就特别重视核心课程设置,比如康奈尔大学每年都要对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要求等)都要进行修改。目前,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新生入学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门课程,即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等数学。其后再修八门课程,这八门课程中,包括三门必修课程,即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另外五门可由学生按学校规定的范围选择课程。可见,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属于课程设置的内容,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就做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兴趣。

(四)实践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大部分老师中,虽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导致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授课中,只讲本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忽略了这门涉外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实践型的分析问题能力。再得,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许多大学教师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自己不能与其它高校教师或同行教学进行交流与学习,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易于教学创新。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因此,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此,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重视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使经济理论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师生互动,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社会用人趋势。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的要点,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辅助教学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穿插一些现实经济中的案例和图片,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涉外经济课程,有着深厚的国际化背景。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从事国际交流活动的专门技能,而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要求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要高。大多学校都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体现对英语的重视,但忽视了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英语专业术语。这就要求在教学期间,一方面通过开设像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相关专业英语课程,来强化学生的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汉语教材为主英语为辅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使用英语,渐渐实现用英语回答问题及考虑问题,特别是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

(三)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用比较通俗、直观的方法,讲述基本概念,介绍基本理论。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功底。另外,修好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但是,自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至于学生对教学中讲到的经济学案例有兴趣,而对逻辑热推导、公式、数学证明难以接受。再者,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所以,只有科学的安排高校学习课程,才

能强化基础性理论课、外语类课、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技能课,使学生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国际经济学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在数学、英语等方面涵养,以适应国际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有效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对经济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在培养经济类人才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当你给学生讲课时,可能不会使你学到太多新的东西,但是也许会帮助你整理近期的思维,或者促使你思考一些问题。但当你与经济学者对话,听著名经济学家做报告,和企业界人士聊天等时,都可以获得许多让你难以获得的信息,他们的话题总是带有不同的问题,这使你能够直接接触问题,而不是经由现象再到问题。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把双语教学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经济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效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进行国际经济学知识交流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