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实用3篇)

时间:2011-07-04 04:46: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探究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 篇一

在中美两国,本科经济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比较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中国,经济学通常是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而在美国,经济学学科更为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国际贸易、金融、公共经济学等。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对经济学学科的理解和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其次,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在中国,经济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美国,经济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教师更多充当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独立研究等形式来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方面有所侧重。

最后,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中国,经济学教学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论文质量。而在美国,经济学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对学生能力综合评价的不同理念和方式。

通过比较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首先,中美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教学经验和优势,推动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例如,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美国可以借鉴中国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加强对基础理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中美两国可以加强本科经济学教师的培养和交流。通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提高。

最后,中美两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经济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之,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两国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比较和借鉴,可以推动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人才。

探究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 篇二

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上。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教学资源上存在差异。在中国,经济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学生往往依赖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而在美国,经济学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实验室等途径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研究机会。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教学资源投入和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教学环境上存在差异。在中国,大多数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教室环境中接受教学,缺乏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而在美国,经济学教学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接触实际经济活动,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不同。

最后,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上存在差异。在中国,经济学教学质量保障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制度。而在美国,经济学教学质量保障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学校会进行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差异反映出中美两国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有不同的理念和措施。

通过比较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首先,中美两国应该加大对经济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度和质量。特别是在中国,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其次,中美两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经济学教育应该与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后,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估。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上。通过比较和借鉴,可以提高本科经济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才。

探究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 篇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学独特的社会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但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也是高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理论探讨较多。因经济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急需改进。文章对中国和美国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中国经济学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

(一)教学主体不同

国内高校在教学中,普遍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权,弱化甚至忽略学生的地位。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听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单一和单向的课堂关系,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领导者。

美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经济学自学网站。网站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练习题目、模拟试卷和答案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互动,可以进行在线交流、问题答疑、小组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方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他们主动听取教师、同学对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不同

国内经济学教学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偏向社会本位,阐述较为宏观和宽泛,多是考虑国家、社会的层面,强调经济学对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提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明辨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利或有害之处;二是为了权衡取舍,即结合我国国情,决定西方经济学说的适用程度和范围;三是为了了解西方的国情,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教学目的与社会联系较多,与学生个人的生活缺乏紧密联系。

在美国的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教学目的的描述多是强调个人本位。如美国经济学教授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学习经济学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活动;学习经济学将使你能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使你的政治行为(支持或反对某项政策)更理性。这种对经济学教学目的的阐述,将经济学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材选用不同

国内教材市场上,有种类繁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译本,也有高校自己编写的经济学教材。与美国经济学教材代表著作,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相比,国内的经济学教材多为国外教材的复制、节选,案例较少,模型和公式较多,结合中国实际较少,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差。因此,重点大学较多选用国外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但是国外翻译过来的部分教材,存在着版本滞后、翻译错误等问题。

在美国经济学教学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600余所大学一般选用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该书通过名人传记、故事、新闻、时事等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晦涩理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校每年都会对这本教材进行修订,与此书配套的专门教学网站、教学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丰富,经济学教学系统性、完备性强。

(四)教学内容不同

国内高校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是解释经济主体行为的科学,一般是微观经济学课程结束后,才能学习宏观经济学。如果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也是先学习微观部分的经济学知识,然后学习宏观部分的经济学知识。相对宏观经济学而言,微观经济学课时较多。在美国的经济学教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不但内容划分与我国不同,而且教学次序也不一样。许多美国高校将宏观经济学开设在前,微观经济学在后。

在我国的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经济发展滞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脱节。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得较少。美国的经济学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由于经济学理论需要数学论证和解析,美国经济学教学强调数理统诈概率论等数学知识的实证应用。

(五)教学方法不同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讲授内容较多,学生与教师互动少、交流少。有些高校看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对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不足,多是照搬照抄国外的案例,而国外案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差别大,学生难以设身处地地考虑经济问题,理解经济学知识较为困难,对知识的把握比较片面。

美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专家讲座等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学生会产生诸多困惑和不解。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查阅大量相关资料,阅读、思考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赋予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的话语权,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六)评价方式不同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一考定终身,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多采用简单的一次性考试、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证明价方式,是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缺乏监督和监控,对考试结果过度依赖,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学生通过考前几天的突击学习,也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这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的经济学教学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是形成性评价。教师会布置大量的课程作业,有时作业涉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需要学生大量翻阅资料、整理文献、归纳总结,才能定时、定量地完成任务。这些都在最终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给出的课程成绩是包含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评,如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小测验成绩、考试成绩等。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课后作业中熟练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二、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差异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上,使学生能自我监督、自我监控,对于存在的问题能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应相对宽松和开放。教师的角色要有所改变,站在学生的角度,成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鼓励者和协助者,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课堂的绝对领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展现,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明确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社会本位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和片面。灌输式教学或者填鸭式教学己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要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和学两方面目标一致,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的落实到经济学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详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从简单到复杂,明确经济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经济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培

养学生既有从事经济学相关工作的能力,又有从事其他工作所具备的素质。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尊重经济学发展的实际,选用国内外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作为教材,如萨缪尔森、曼昆、帕金等,避免因为翻译、编写等问题导致的差错,缩小我国与国外经济学教学的差距。

案例教学资源库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学生,借用精品课程、教师教学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等项目,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多方面、多角度地选取一些当今社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国外教学经验建设完备的经济学教学网站。选择西方经典著作中的典型案例,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经济学著作中汲取知识养分,筛选、提炼案例。联系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现状,有意识地编制一些涉及多章知识的综合案例。

(四)丰富教学内容

关于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明确认识到,不能把实践教学错误地理解为一种形式。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实质、产生问题的缘由等,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理论教学。本科阶段的经济学学习是基础,基本假设、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本科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问题,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实验课、实习课的地位。

(五)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在经济学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从学生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变以往PPT教学、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开设专家讲座,组织精品课程、时事热点讨论等。组织学生实时收看并学习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经济学相关课程,了解世界经济研究前沿问题,开拓知识学习视野。

利用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生产实践单位,组织学生走出去,建设学习小组,去企事业单位,实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典型经济案例。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观察经济现象,参与经济实际,总结、分析经济问题。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更多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应用多种评价方式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章节考核、考试成绩作为几个考核指标,在确定学生最终成绩时,将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授,重视课堂讨论,更要注重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在线交流、学业指导等,对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在经济学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六个阶段:自评、专家评价、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评价和进行中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参与精神。

探究中美本科经济学教学的差异与启示(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