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优质3篇】

时间:2018-06-03 02:3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篇一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弗农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循环发展。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线性的、单向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循环的特征。在中国,弗农循环发展理论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并指导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首先,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多次周期性的波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即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循环往复的。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循环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最后,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通过应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篇二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是一种经济增长理论,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循环性特征。在中国,弗农循环发展理论的应用研究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首先,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循环波动特征。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多次周期性的波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即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循环往复的。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特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循环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最后,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弗农循环发展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通过应用弗农循环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循环波动特征、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篇三

[摘要]本文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的对外投资结合起来研究,利用弗农的循环发展理论以及邓宁的直接投资流量与GNP的关系,结合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目前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结果证明,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弗农产品循环理论的第一、二阶段,绝大部分的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二、三阶段。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溢出效应

一、产品循环发展理论回顾

该理论是美国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首先提出的。弗农认为,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这种产品循环的顺序是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如图-1所示)。产品经过这一顺序不断循环,带动了工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研究开发新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后,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该产品的出口;第三阶段:产品占领了国外市场后,输出资本和该产品生产技术,促进资本和技术与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相结合,就地组织生产和销售;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后,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返销国内市场,迫使开发了新产品的先行国削减或放弃该产品的生产,从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密切相关。假设当产品的生产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这时先行国A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向世界范围普及,逐渐失去了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的优势地位,加之先行国B对这种产品的仿制和研究,先行国A的成本优势也逐渐消失,这时其在该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住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些国家只能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地区资源优势加以维持,为此,只有将投资转向具有这种优势的国家,于是就出现了国外投资,即利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就地组织生产和销售。由于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就出现了先行国A反而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进口该产品的现象。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回避风险大、花费多的技术开发过程,充分利用先行国的资金和技术,并与本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其他优势资源相结合,以成本优势返销到工业先行国的市场,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在第一阶段,研究开发新产品,占领国内市场,此时常会涉及很多的进口原料或者零部件,以及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甚至是独资生产该产品,该阶段其实也就是引进外资的阶段。第二阶段往往还只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阶段。到了第三阶段即结合当地相对优势,就地组织生产和销售,该阶段就涉及到了对外投资。第四阶段,进口旧产品开发新产品,实际上是引资和对外投资的组合。

二、我国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外投资情况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可以看出,从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6.58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到最高峰时期2004年606亿美元的投资额,中国的引资取得了飞速发展,较之1985年,增长了近36倍。虽然中国的FDI在这期间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财经报》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中,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将达2500亿美元,中国将占其中的30%。但是,根据中国地理位置的不同,各省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比重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利用沿海的有利条件以及5个经济特区的兴建、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3个经济开放区的建立,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投资的重点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非常大。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曾用经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之间的关系,发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此时吸收外资很少,几乎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400~1500美元,引进外资增长,而且开始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但投资净流出为负数;第三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 2000~4750美元,净投资流出仍然为负数,但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第四个阶段是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其净投资流出已转为正数,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输出国。2002年我国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均GNP在1300美元左右。但是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这个一般性规律,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东部地区人均GNP至少应当划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三个阶段;而内地地区则可以划入第二阶段。即使按

照现行汇率折算,目前全国人均情况也已经可以列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二个阶段。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二)我国对外投资情况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下属的全球投资前景评估机构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中国继续扩大投资充满信心。未来的中国很有可能在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FDI的吸收大国,也是FDI的输出大国。随着我国2000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2001年加入WTO,国内许多企业开始到国外投资,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TCL、长虹、康佳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除了国有企业,像华为、万像、正泰、远大空调等民营企业也开始进行境外加工贸易,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从2002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情况(如图一2所示) 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对外投资从2002年的27.5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69.2亿美元,涨幅151.64%,但是相对于金额庞大的实际利用外资额,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还相当小。例如,2003年对外投资的比例仅占外商直接投资的5.42%,2004年也仅占5.97%。

境内投资主体(在境内的,向国外投资的主体)中,央企占4.2%,地方企业占95.8%,其中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江苏和上海市的境内主体数量占整个境内投资总数的60%。浙江省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共682家,占境内主体总数的23%。70%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新增主力军。与上年相比,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由此可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绝大多数出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且国有企业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另外,在产业结构上,过分偏向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仍然偏小。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情况的分析,结合弗农的产品循环发展理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仍处在第一、二阶段,而绝大部分的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二、三阶段。许多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等已经进入第四阶段,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多年来,基于国情和实际需要,我国对外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引进来为主。随着国内外大气候的变化,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逐步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外投资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更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辅相成,偏重于发展哪一方面,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实实在在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