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9-09-07 06:2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篇一

汉斯·弗米尔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目的论文是他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他的目的论文主要探讨了人类的目的感和目的行为对于个体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文中,他提出了“目的感”的概念。目的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目标和动机的感知和认知。他认为,目的感是人类行为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它激励个体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对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弗米尔的目的论文还强调了目的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的目的行为是实现目标的行动和努力。通过目的行为,个体能够将自己的目标转化为现实,并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目的行为不仅是个体实现目标的手段,更是个体发展和学习的过程。

在目的论文中,弗米尔还提到了目的感和目的行为的相互作用。他认为,目的感和目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循环关系。目的感激发和激励个体去进行目的行为,而目的行为的实施和结果反过来又会增强个体的目的感。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策略,并且获得更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他的研究表明,个体的目的感和目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个体的目的感,激发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提供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环境,以支持他们实现目标并获得成功。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篇二

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教育方法。他的研究重点关注个体的目的感和目的行为对于个体发展和学习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指导原则。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文中,他强调了个体的目的感对于行为动机和行动方向的重要性。目的感可以激发个体的动机和热情,使其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付诸行动。这种目的感的存在使得个体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更加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目的感,激发他们的动机和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外,弗米尔的目的论文还强调了目的行为的重要性。个体的目的行为是实现目标的行动和努力,是目标实现的手段和过程。通过目的行为,个体能够将自己的目标转化为现实,并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个体的目的行为,提供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环境,使其能够实现目标并取得成功。

弗米尔的目的论文中还提到了目的感和目的行为的相互作用。他认为,目的感和目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循环关系。目的感激发和激励个体去进行目的行为,而目的行为的实施和结果反过来又会增强个体的目的感。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策略,并且获得更好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目的感和目的行为的相互促进,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目标意识,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

总的来说,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教育方法。通过重视和培养个体的目的感和目的行为,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个体的发展和学习,并且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对于我们改进教育方法和提高个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篇三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汉斯·弗米尔是德国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目的论,不仅是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而且对西方翻译理论做出重要的贡献。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并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为首要原则。本文结合翻译实例,对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进行介绍,并且对目的论做出评价。下面为大家带来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快来看看吧。

  【关键词】汉斯·弗米尔;原则;评价;目的论

  一、目的论简述

  1971年,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的发表,标志着德国功能学派的建立。赖斯将“功能”这一概念引入翻译批评研究,并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希望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汉斯·弗米尔(HansJ.Vermeer)师从凯瑟琳娜·赖斯,长期从事语言和翻译研究,曾发表过多部翻译学作品,如《关于翻译理论》(1983),与赖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1984)和《翻译目的理论:争论与反论》(1996)。弗米尔在他与赖斯合作撰写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1984)一书中正式提出功能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翻译并非仅仅是一个从原语到目标语的语码转换的过程,而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定模式,它有一定的目的。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搭起桥梁。弗米尔在目的.论中提出的三大原则对具体翻译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目的论三大原则

  (1)目的原则(Skopos Rule)

  在弗米尔的三大原则中,目的原则是其首要原则。翻译的目的在于,使译文在目标文化中发挥作用,并且能够以目标读者所期望的形式呈现,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因此,翻译技巧与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译者应根据不同语篇的预期功能,抓住原文意图,并根据目标受众的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例1:五十步笑百步

  译文:The soldiers who retreated fifty paces laughed at the one who had fallen back a hundred paces.

  例1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在程度上轻一些时,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若将此句按其字面意义翻译为“Fifty-steplaughsatone-hundred-step”,则目标受众便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原因在于,原文中的比喻在汉语中可以被接受,而在英语中则不行。因此,例1的译本采用了“阐译”,阐释了其原本意义,即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从而使目标受众能够理解,达到了译文的预期目的。

  (2)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

  连贯原则,指译文要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强调译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关注译文是否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目标文化中的目标读者为导向(Nord,2001)。

  例2: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译文1:飞越杜鹃窝

  译文2:飞越疯人院

  译文1将美国电影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翻译为“飞越杜鹃窝”,让观众对其感到疑惑不解。此翻译失误在于译者没有充分考虑译入语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差异。原文中的“Cuckoo’sNest”在英语里意为“精神病院”,而整部电影描述的是精神病院对病人人性和人权的摧残。因此,译文1没有做到以目标受众为导向,从而未能达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3)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忠实原则是指原文和译本之间语际的连贯,关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虽然它要求译本应当忠实于原文,但强调其忠实的程度和形式仍然由翻译行为的目标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的。目的论认为,原文的功能只是提供信息,因此,仅仅把翻译简单地看作是把原文的语言置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将会导致译文的不可读性和不可接受性。:

  例3: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译文1:Green Olympics,Humanism Olympics and Tech nology Olympics.

  译文2:environmental-friendly,culture-enrichedand technology-propelled Olympics.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我国申办奥运会主办权时的口号。如果译者只是进行简单的从原文到译文的语码转换,那么得到的译文1便会使受众感到困惑,无法理解该口号旨在传达的意义。相比之下,译文2不仅传达了原文提供的信息,而且以达到预期目标为首要任务,将“绿色”、“人文”和“科技”翻译成三组在形式上与原文对仗的结构,使译文2同时具备了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三、对目的论的评价

  首先,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翻译行为的主导准则,打破了对等理论在语言层次上的局限,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其次,目的论强调译本的作用,赋予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根据目的和对原文的理解而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目的论将翻译的焦点从对原文的忠实转移到根据目的进行的译文的创作。最后,目的论把翻译活动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重视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可接受性,从受众的角度对翻译进行新的审视,并且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Holz-Mantarri, J.

Translatorisches Handeln: Theorie and Methode[M]. Helsinki: Suomalainen Tiedeakatemia,1984.

  [2]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M]. New York: Routledge,2000.

  [3]Nord, Christiane. Tran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Vermeer, H. J. Voraussetzungen fur eine Translationstheorie: Einige Kapitel Kultur - und Sprachtheorie[M].Heidelberg: Groos,1986.

  [5]陈小慰.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J].外语研究,2012(1).

  [6]陈艳.从目的论看影片名的文化性翻译失误[J].史教资料,2012(2).

  [7]姜蓉.目的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及其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8]马万平.析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3).

  [9]王正琪,陈典港.论对外宣传翻译中的Skopos原则[J].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