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发展史(优秀3篇)

时间:2015-03-05 02:34: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魏晋玄学发展史 篇一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玄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玄学经历了从初兴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历程。本文将从魏晋玄学的初兴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的特点。

魏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玄学应运而生。玄学主要研究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探讨人性、宇宙和道之间的联系。初兴阶段,玄学主要由道教和儒家影响形成,以黄老思想为主要内容。黄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在这个阶段,玄学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主要以个别的思想家为代表。

到了兴盛阶段,玄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王弼的玄学。王弼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主张“非无道而无术”,强调道是宇宙的本原,人应该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与道的合一。他认为人之所以与天地万物不同,是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和欲望的存在,只有通过无欲无求的境界才能与道合一。王弼的玄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玄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学逐渐走向衰落。魏晋末年,社会动荡加剧,人们的思想也趋于消极。玄学开始流于空洞的辩论和诡辩,丧失了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玄学产生了冲击,许多思想家开始转向佛学。这些因素导致了玄学的衰落,魏晋时期的玄学逐渐走向了终结。

综上所述,魏晋时期是中国玄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经历了从初兴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历程。在这个时期,玄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派,王弼的玄学成为了重要的代表。然而,由于社会动荡和佛教的影响,玄学最终走向了衰落。尽管如此,魏晋玄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魏晋玄学发展史 篇二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玄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玄学经历了从初兴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历程。本文将从魏晋玄学的初兴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的特点。

魏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玄学应运而生。初兴阶段,玄学主要由道教和儒家影响形成,以黄老思想为主要内容。黄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在这个阶段,玄学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主要以个别的思想家为代表。

到了兴盛阶段,玄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王弼的玄学。王弼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主张“非无道而无术”,强调道是宇宙的本原,人应该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与道的合一。他认为人之所以与天地万物不同,是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和欲望的存在,只有通过无欲无求的境界才能与道合一。王弼的玄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玄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学逐渐走向衰落。魏晋末年,社会动荡加剧,人们的思想也趋于消极。玄学开始流于空洞的辩论和诡辩,丧失了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玄学产生了冲击,许多思想家开始转向佛学。这些因素导致了玄学的衰落,魏晋时期的玄学逐渐走向了终结。

综上所述,魏晋时期是中国玄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经历了从初兴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历程。在这个时期,玄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派,王弼的玄学成为了重要的代表。然而,由于社会动荡和佛教的影响,玄学最终走向了衰落。尽管如此,魏晋玄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魏晋玄学发展史 篇三

魏晋玄学发展史

阮籍嵇康的思想也由前期的儒道结合到崇道反儒,遵循了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方向,但是由于现实世界的自我分裂和二重化,他们的玄学思想不能不从自然与名教的结合演变为自然与名教的对立。

  玄学思想的发展是在既同世界对立又同世界统一的矛盾中进行的。就本质而言,玄学是一种阐发内圣外王之道的,它力求与世界协调一致,为当时不合理的政治局面找到一种合理的调整方案。但是当现实变得更不合理,连调整的可能性也完全丧失时,玄学从世界分离出来退回到自身,用应该实现的理想来对抗现实不合理的存在。玄学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给自己披上了一层脱离现实的玄远之学的外衣,由政治哲学变为人生哲学,由外向变为内向,由积极入世变为消极避世。虽然如此,由于哲学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哲学不可能脱离现实,正如人们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所以阮籍嵇康的玄学思想一直是承担着巨大痛苦,在对立的两极中动荡不安。他们把外在的分裂还原为内在的分裂, 并且极力探索一种安身立命之道来恢复内心的宁静,为的是使世界重新获得合理的性质,在更高的层次上适合人们的精神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阮籍嵇康思想的演变既是的必然,也是的必然。

  玄学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的问题变得突出了。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以人的问题取代了宇宙问题,以主题自身的问题取代了世界本源问题,以人生哲学取代了政治哲学。由于他们把自身的处境以及对异化的感受带进了玄学思维,切合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和人生追求,对风尚的影响远远大于贵无论玄学。于是玄学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深入到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的问题中。

  阮籍嵇康所提出的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的问题,虽然在裴頠看来是偏离了玄学的主流,却在后来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的深厚的土壤,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所谓的魏晋风流和名师风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阮籍著有《咏怀诗》《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在《大人先生传》里,阮籍树立了一个确定的精神境界,自我意识已与宇宙的最高自然本体合而为一,现摘录如下: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

  嵇康的作品如《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释私论》,在《释私论》中,他说: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呼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量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意思是超越自我,否定自我,把自我投身到宇宙本体去,与本体合而为一。

  西晋玄学上:裴頠得崇有论玄学

  在阮籍嵇康死之后,西晋逐步完成了统一,在思想上也该有一种统一的思想,显然竹林玄学和正始玄学由于各自的弊病无法承当这个重任。于是西晋裴頠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发表了《崇有论》,正式提出了崇有论思想。

  《崇有论》全文仅一千三百六十八个字,虽然文约义丰,逻辑严密,但用如此简短的篇幅

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毕竟是相当困难,或者完全不可能。总看全文,意在说明崇有论高于贵无论,崇有论应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其优点是直接就社会存在说明社会存在,试图以“有”为最高范畴引申出一条更为切实可行的内圣外王之道,突破了传统思维的“天人感应神鬼学说”。囿于篇幅,缺乏具体的说明和充分论证,晦涩难懂。并且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其上述优点也成为缺点,既缺乏外在的内圣外王之道因而不能有效地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也不能充分论证名教的合理性。仅仅在理论探索上开拓新的思想,就其批判调整功能而言,却显得苍白无力。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实的多元化与思想的多元化是同步的,动乱分裂的时代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了苦难,但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了自由。裴頠对贵无论玄学的指责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人们都去“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个名教社会就要崩溃了。为了挽救名教必须先肯定名教。裴頠这一思路,后来发展为玄学的主流,其有失偏颇之处在郭象的“独化论”中得到了纠正。

魏晋玄学发展史(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