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小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6-09-05 07:42: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世界历史小论文 篇一:近代世界历史中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运动

近代世界历史中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运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武力、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控制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而反殖民主义运动则是指被殖民地或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为了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抵抗和反抗活动。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他们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殖民地,并通过剥削当地资源和人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殖民主义的实施给被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当地人被奴役、剥削和压迫,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同时,殖民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意识的提高,反殖民主义运动逐渐兴起。被殖民地人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反抗和抵抗。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游击战争、示威游行、罢工等,表达对殖民统治的不满和抗议。这些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对于整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著名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之一是印度的独立运动。在20世纪初,印度人民开始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著名的领袖甘地通过非暴力抵抗和公民不合作运动,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并最终取得了独立。印度的独立运动不仅给亚洲其他殖民地带来了启示,也对整个世界的反殖民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印度,非洲也是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重要战场。在20世纪中叶,非洲多个国家相继独立,结束了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肯尼亚、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独立运动为整个非洲大陆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独立运动不仅改变了非洲国家的政治格局,也加速了殖民主义的衰落。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运动是近代世界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殖民主义给被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而反殖民主义运动则为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争取了解放和独立。这一历史过程不仅改变了被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历史小论文 篇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比较与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场战争,两场战争在历史背景、参战国家、战争目的、战争规模和战争结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对于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两场战争在历史背景上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当时欧洲列强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冲突日益加剧,而二战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年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国的削弱和不公正的和平条约给了纳粹党兴起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其次,两场战争的参战国家也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其中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而二战则是覆盖了全球范围,参战国家包括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二战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远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两场战争的战争目的也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目的主要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扩张,以及解决领土和领土争端问题。而二战的战争目的则是纳粹德国的种族清洗和对全球霸权的争夺。二战的战争目的更加残酷和具有独裁主义色彩。

最后,两场战争的战争结果也截然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主义体系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多个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出现。而二战则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成为新的世界秩序。

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场战争,两场战争在历史背景、参战国家、战争目的、战争规模和战争结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和相似之处。通过对两场战争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世界历史小论文 篇三

世界历史小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

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历史小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任何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问题,马克思的理论内涵体现在马克思的原著当中,只有与时代不断地对话,马克思理论的当代生命力才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来分析社会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要深入地发掘,从而服务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条件,世界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区分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全球化;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现实性基础

  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现实性条件,目前学界主要的看法是基于生产力、分工和普遍交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进行远洋航行和陆地探索有了可能,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扩张提供了可能。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工人对于资本家的依附程度加强,并且分工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分散,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地方,进而全球各地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交往的普遍发展使得生产力的推广和继承成为了可能,各民族地区的物质联系、精神联系以及其他方面的联系逐渐加强,全球不同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和对抗也不断增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性交往发展结果的表现之一。总而言之,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形成等因素加速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笔者认为分工基础上劳动的异化也是世界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进行分工之后,使得生产更专业化,工人的劳动产品本应是工人所得,但是劳动产品却反过来压制和控制着工人,工人想要生存就必须依附于资本家。资本家为了更大程度、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劳动力作为商品,只是仅仅服务于资本家剩余价值的获得。原本劳动是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自由发挥,但是在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原本那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已经被异化。

  劳动的异化导致资本家只要觉得有利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就不断地在全世界进行开发,从而使得资本家对大自然的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改造的强度也不断增强,工人的创造水平以及创造量不断膨胀,资本家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了界限的限制。这种异化了的劳动,不管生产的商品是否有人消费,是否对自然资源有所浪费,是否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一切的初衷都是基于利润的多与少。正是在这种逻辑思维之下,资本家不择手段地在全球各地进行盲目生产。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若干范畴的理解与辨析

  (一)世界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思想前提,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经典文章中,马克思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现实社会生活。所以很多人比较认同在谈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必须有其逻辑的前提,那就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生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的社会状况出发的,离开了这个前提,就不能和其他哲学家所讲到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所区别。其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是互为前提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前提。众所周知,世界历史理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看待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是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看待世界历史更多的是从绝对精神的层面,是在纯粹的精神层面兜圈子,马克思不光看到黑格尔所提出的这些,与此同时也看到了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生产,所以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前提。与此同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资本逻辑的推动,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在全世界各地游走,处于边缘的地区逐渐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马克思本人不仅看到了自己所处这个时代的事实,他更从本质上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的奴役和压迫的这个现实。

  (二)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的区别

  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主要是指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历史,它是人们对历史研究的一种学科门类,笔者认为这是对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所有实践活动事实的一种描述,缺少辩证法的眼光,就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当中所说:“如果摒弃或抹杀辩证法,历史就变得无法了解。”[1]目前我国学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由于生产力、分工、交往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结果;其二,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专指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其三,世界历史更多蕴含的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四,在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结果。这些研究结果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这一经验事实的描述,他更多的看到的是蕴藏在这些经验事实之中的社会关系,看到的是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社会生产关系的考察。

  马克思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大发展以及工人阶级为何贫困的实质,正是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寻找原料产地、销售市场以及廉价劳动力,并且运用资本的魔力为其在全世界进行疯狂的掠夺。落后民族、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当中,同时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被压榨、剥削、毒害和欺压,这些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意义当中最深层次所洞察到的。其次,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他强调的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个体的境况。马克思所讲的个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的发展的最终旨归,这是他考虑比较多的地方。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当中,个人受到不可想象的非人的对待,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之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了动物的东西。”[2]所以,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当中认为世界历史最终的发展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的人其实就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最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历史编纂学的味道,尤其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的问题研究,可以说是哲学和史学意义上的结合。马克思晚年的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历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更是深化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内涵。可以这么说,世界历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历史,空间的狭隘格局被打破,其实这些都有史学和哲学意义上的关于世界历史的一种结合,二者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三)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既不能把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等同,也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这二者不仅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先来看一下二者的联系。在马克思许多经典的著作当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世界历史”这个词汇下定义,但是其许多表述却包含着“世界历史”的丰富内涵。“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其实这就为生产贸易的世界性奠定了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论。“世界历史”联系紧密了,打破了自给自足和相互割裂的状态,使得世界各民族的交往加强了,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被卷入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当中。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历史和全球化也有其内在的区别。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这是处在现实社会关系当中的个体,对于这些个体来说,马克思终极人文关怀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在世界历史过程当中的这些人,就是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看待自身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让自己明白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现状是人类朝着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的一个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最终要实现的是共产主义,并把实现共产主义当做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却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不可否认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了资本,全球化就有了动力与活力,全球化的发展是资本、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验的流动。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看不出有这种人文关怀的因素,全球化更多的是资本逻辑的产物,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与重新分配。全球化最终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资本的全球统治占主导地位在目前看得越明显。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现在全球化的不平衡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得不到改变,仍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当中占优势,那么资本主义对全球的统治不可避免,将来的社会就是物对人的统治,而不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要实现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世界历史小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