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5-04-01 03:16: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 篇一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音乐美学研究是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原理进行探究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的艺术特点以及音乐创作的美学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对于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府诗集》、《琴谱》等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解读上。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了古代音乐的韵律、节奏、音律等方面的规范,对于理解古代音乐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还包括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探索,例如对于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音乐的研究,以及对于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西方音乐美学相比,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更加注重音乐与文化、哲学的结合,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反映。其次,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更加注重音乐的内涵和意境,注重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寓意,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再次,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更加注重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追求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音乐来表达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也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遗产,也有助于拓展和创新中国音乐的艺术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 篇二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本篇论文将从音乐的节奏、音色、音律和表演艺术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音乐的节奏、音色和音律方面。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流动。它通过合理的节奏变化和韵律的流畅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使音乐作品更具动感和表现力。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音律的使用。它通过不同的音色和音律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使音乐作品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

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表演艺术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艺术注重音乐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表达。它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演奏来传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艺术还注重舞台形象和舞台效果的营造。它通过合理的舞台布置、服装和化妆来营造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享受视觉的美感。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核心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艺术特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使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 篇三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与相关学科有何区别

  “中国传统音乐关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实际上就是界定“中国传统音乐关学”本身,就是它的特殊性,比如它的性质、它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方法等。但是在这里,我不想按照一般的音乐美学概论或者是其他课首先有的绪论,来正而介绍该学科的性质、对象、方法等问题。我想采用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比较的途径,来摸一摸“中国传统音乐关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首先,和一般音乐关学相比,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所谓一般音乐关学,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关学基础”或“音乐关学原理”。与这样的一门学科相比,它具有什么样的区别?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常常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一般的音乐关学是一个共性的音乐关学,而其他的,比如中国传统音乐关学,是一个特殊性的音乐关学,它们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意味着一般音乐关学是在抽象的、高层次的层而上进行的,而“中国传统音乐关学”是在一个比较具体化的层而上进行的。

  我们都知道哲学概念中“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共性是对个性的抽象,它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中体现着共性。我们往往也以此来解释“一般音乐关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关学”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解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其实在音乐美学界,已经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指出我们现在所说的“一般音乐关学”实际上只是西方近现代音乐关学,甚至还不包含现代音乐现象的关学,它主要是指17。 18世纪以来由职业作曲家所创作、职业演奏家所演奏、在欧洲发生的一些音乐文化现象的关学。

  这种音乐关学主要研究他们的创作、演奏、欣赏等等一系列环节的规律或原则,无论是黑格尔,还是汉斯立克,他们研究的对象都是针对这些,在这样的层而上进行理论总结、理论陈述。如果我们再将其下放到欧洲本土,欧洲本土也有其民间音乐,他们实际上连自身的民间音乐也不包含在内。除非我们能够承认,西方近现代作曲家创作的这样一种共性写作的音乐是一种普遍的音乐,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承认,研究它的这样一种音乐关学是一种普遍的音乐关学。

  实际上,西方近现代共性写作的音乐,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欧洲文化整体当中,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层而,在欧洲文化当中,各个地方的民间文化仍然多样存在。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地球上所有的音乐都是民族音乐,都是特定文化的音乐,而不是哪一个是普遍性的音乐,哪一个是特殊性的音乐。

  那么,和“一般音乐关学”相比较,“中国传统音乐关学”也是这样,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现象、形态、活动本身的一种关学理论,从地位和性质上来说,与研究其他音乐现象应该是等价的,它们在同一个平而上,不存在哪一个具有普遍性,哪一个具有特殊性。这两者之间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是个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两种不同地域音乐之间的关系,两种不同地域、文化的音乐关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一点,我认为有些问题就自然会清楚了,有些现象也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用西方的音乐关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是非常吃力的?原因就是我们在用另外一把锁的钥匙来开这一把锁,结果当然打不开。所以,与“一般音乐关学”相比,这两者应该是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而并不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一般的音乐关学”是普遍、抽象的理论,而“中国传统音乐关学”只是它的一个具体化。

  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为美学其方法论有何特点

  方法论在20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方法论几乎就是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许多哲学都是方法论,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解释学是一种方法论,或者说是以方法论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方法论在20世纪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方法论上我们发现,近现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关学,如果再扩大一些,哲学,乃至人文科学,自17世纪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自然科学对人文科学形成了强大的攻势。

  人文科学受自然科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一切都要向实证方法靠拢,以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相比之下,人文科学从古希腊开始,就很难做到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每一个哲学家都提出一种体系和理论。这是什么原因?开始时人们也不在意,17。 18世纪以前的哲学家对此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我对世界就是这样一种看法、一种理解、一个构架,我就是

用这样一种模式来解释世界,如此而已。

  结果是各讲各的,可以互相批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后,便对原来的观念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因为自然科学提出一个定义、定理之后,是非常客观的,而且带有普遍性效用。在这个方而,人文科学显得相形见细,甚至有点自惭形秽。于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它们也开始了对自身的反省,努力寻找人文科学通向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道路,使自己也能够和自然科学一样。但有趣的是,好像是上帝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本来是追求客观性,但是却发现并且走向了主体性,认识到这个世界本身就离不开主体的参与;本来是追求普遍性和绝对性,结果却发现并且走向了特殊性和相对性。

  三、结语

  这是从大文化背景来说的。再从小的方而来说,传统音乐还有很多个性的东西,如江南丝竹与陕北音乐,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音乐类型,有很不相同的艺术个性。这个层而上的个性是怎么形成的?也是文化。江南有江南文化,即吴越文化。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从文化解释江南丝竹音乐特色的文章江南丝竹具有很多形态特点,说出这些特点并不很难,关键是,为什么会有这样而非那样的特点?它为什么会有“雅”?为什么会有“细”?为什么会有“轻”?这些个“为什么”是音乐本身解释不了的,必须要到文化中寻找与宏观的传统音乐相比,江南丝竹之类的音乐形态是一种个胜的存在,个性的东西与共性的东西一样,也是由文化决定的,不同的只在范围的大小。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