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篇一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存在,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多困扰和挑战。留守儿童通常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的儿童。他们往往面临着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因此,学校和社区应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由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他们往往面临着缺乏好的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最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家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社区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组织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只有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才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的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篇二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留守儿童通常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的儿童。他们往往面临着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他们的困扰和挑战。
首先,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对其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管理。
此外,社区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社区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往机会。因此,社区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社区也应该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都加强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才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的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篇三
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近年来,由于“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甩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或者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从而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行为上缺少管教,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班主任的我,根据政府和学校实施“关爱留守”工作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管理采取了一些策略方法,取得了
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学习。一、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为班主任切忌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护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把自己关在狭小的自我生活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所以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同时,教师要了解“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经常与他们谈心,使自己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受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还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总之,教师要用充分自己的言行和集体的温暖去感化教育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经常通过电话联系,情感沟通了,孩子的幸福感增强了,家长也强烈地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责任,更自觉的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传统的家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居两地,鸿雁传书是最为经济的联系手段。引导学生与父母情感沟通的书信来往,老师的“穿针引线”很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与语文老师密切配合,要求孩子与父母经常书信交流,孩子们可向家长询问打工的经历,外出打工的生活,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家乡的变化,以可以说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启迪。在孩子与家长的书信对话中,学生感受这浓浓的亲情。通过书信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注,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万水千山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我班开辟了“鸿雁传书”专栏(当然为了尊重个人隐私,家书公开前都征求了作者同意),展览学生与家长的信件。学期还评选出孩子与家长的优秀书信,隆重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了书信写作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定期给生活费、零花钱,所以他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读书好坏无所谓,因而教师对他们进行“责任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有一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厌倦学习,逃避教育,缺乏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教师应积极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明白自己最起码的事情就是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我有时举一些实例,说明即使是种田做农民、外出做民工也要掌握基本知识,而且知识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家庭和集体负责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是在家庭和集体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无时不在享受着父母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帮助,这些孩子只懂得享受和索取,不愿付出和奉献,他们在家庭和集体环境中往往表现出自私和懒惰。教师不仅要从正面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履行一份义务,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此来教育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
总之,在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中,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头羊责任是重大的,但只要施教有方,积极为他们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加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就一定不会辜负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