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石刻艺术风格探讨论文 篇一
在秦汉时期,石刻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石刻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以及其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首先,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在形式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写实主义风格。石刻作品以人物、动物、神祗等为主题,以准确、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形象的轮廓和细节,力求再现真实的形态和姿态。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石刻艺术家注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服饰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例如,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士兵形象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军种、官阶和任务,表情、动作和服饰都有所差异,体现了军队的丰富多样性。
其次,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宣传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地位,其中之一就是通过石刻艺术来宣传和弘扬自己的功绩。例如,秦始皇陵的石刻壁画描绘了他的丰功伟绩,展示了他的帝王形象和统一天下的决心。这些石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向人民传达秦始皇的权威和威严。
此外,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宗教和信仰色彩。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儒家的经典文化对石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石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如儒家经典的摘录和注释、儒家伦理道德的宣扬等。同时,佛教和道教也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石刻艺术也受到了这些宗教信仰的影响。例如,长安大雁塔的石刻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传说,展示了佛教的思想和信仰。
总体而言,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既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又具有政治宣传和宗教信仰的色彩。这些石刻作品不仅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石刻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面貌。
秦汉时期石刻艺术风格探讨论文 篇三
秦汉时期石刻艺术风格探讨论文
摘要: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秦汉时期,包括了秦、西汉、东汉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文化的总结和跨越,其中这一时期的石刻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石刻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保存着浓厚装饰性趣味的中国艺术。“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不在于造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它以作品雄浑的气势和内在的力量,成为秦汉时期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画像石;墓石刻;风格…
一、秦汉时期石刻类型
秦汉时代的画像石和墓石刻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祠堂或者石阙的建筑石材,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画像石萌发于秦末西汉初期,东汉时期画像石最为流行,形成了四个中心区域。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和雕刻技法三个方面。首先,它在构图方式上都遵循着传统的法则,多运用中国所特有的散点透视构图法以及运用分层的方式来布局画面诸多形象的空间位置,几乎所有的形象都是按照上下关系层次或者左右关系罗列而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而几乎没有从中发现有提供向纵深方向继续延伸至广阔空间的暗示。其次,形象的塑造也仅仅是具有了形象与影像的观察判断,以及仅用线描表现手法这两个显著特点,至于物象所能表现出的体积感,都基本消失在了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画面中的轮廓线几乎都是运用了那最优美的曲线去强调各种形象的形体美,或动感体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于无尽的运动瞬间,或行进、或舞动、或顾盼、或飞腾,无不展现曲线所固有那种扭转而紧张的力量之美。最后,雕刻技法主要有阴刻线、阳刻线、浅浮雕等等,最普遍的是减低平雕加阴刻线。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梁祠画像和沂南石画像。汉画像石分布地区广泛,在我国多数省份都有发现,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区域,如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四川、安徽和山西以北地区,北京、河北、浙江等也有少量分布。画像石、墓石刻的艺术风格总得来说有力、简洁、质朴。像山东的画像石质朴、厚重、线条流畅,有装饰的效果,河南南阳的画像石气势宏大、装饰豪华、刀法苍劲、壮实雄健,四川的画像石造型生动活泼、线条俊俏,陕西的形象夸张,不拘小节,张力强劲等等。
二、石刻风格
西汉王朝的强大不仅表现在当时的经济文化方面,在艺术层面上也继承和发扬了前代优秀的艺术传统,又大胆地吸收借鉴了外来的艺术形式,从而使汉代的雕像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霍去病墓石刻群就是西汉纪念碑式群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造型方面打破旧程式,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为汉朝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24岁就英年早逝。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卓著功勋,特地为他修冢纪念。霍去病墓室石刻群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野猪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被置于墓前外,其他石刻都散置于墓冢周围。这些石雕皆采用“相形取石”、“因材施雕”的方法,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给人以不浮华、不繁琐、不矫揉造作的感觉,那种蓬勃、豪放的气势与精神正是借助这些单纯、朴拙且自然的“相形”之石来直接表现的,这恰恰是在无形之中巧妙地缔造了艺术中那种巧夺天工的气势雄浑之感。借用温克尔曼的话说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为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他以硕大的花岗岩雕出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的场面,战马庄重沉稳,矫健轩昂,踏在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握弓箭仰面朝天,并且有挣扎欲起之势。而且整个雕塑不做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了大的场面,加强了自身的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马踏匈奴赞扬了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赢雄健的战马象征主人的艰苦卓绝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霍去病墓石刻群是中国古代雕塑接受外来艺术后融会贯通的成果
,这种方式刻画出了作品雄浑的气势和内在力量,避免了早期雕塑生拙的弱点,成为汉代石刻艺术的一大特点。还有南阳画像石中的的弯弓射鸟,陶俑的长袖善舞,人驾车马征战的各种情节,以及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与动物的行进行列……在这些情节中所突出的多是高度夸张化的艺术形态,或是手舞足蹈的大体态的运动,或是异常单纯且朴实简洁的.整体形象。粗犷的线条所勾勒出的粗轮廓的形象与场景,所展现出的整个汉代的艺术生命也正是在这样的夸张体征姿态和大体态的运动中,正是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去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形成的“气势”之美。在朴实无华的汉代艺术中,也正是这些运动、力量和“气势”等艺术所特有的表现“元素”成就了汉代艺术美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与六朝以后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是有着鲜明对照的。总之,汉代画像石不仅开始重视了画面中整体的布局效果,还在人物故事情节的塑造方面展现了很多成功的范例。它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那古朴自然与大气雄浑的绘画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秦汉文化艺术充沛的生命力,粗犷的时代豪气和充盈的元气的融会贯通,激荡斯磨,就升华而为凝重与飞动的统一,冲决而为辉煌大赋,壮观宫殿,瑰丽画像,每个时代所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当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同时它也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推动政治和经济向前发展。秦汉的艺术形式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往往正需要这种源自天然最朴拙的物像所蕴含的内在紧张的力量之美,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后两千年封建文化艺术奠定了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彭亚,张道森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3
[2]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2:秦汉雕塑∕傅天仇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