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优秀6篇】

时间:2019-07-07 08:39: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一:软件工程中的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快速、准确地检测软件的质量。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测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测试工具、测试流程以及其带来的益处。

首先,自动化测试工具在软件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常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有Selenium、Appium等。这些工具可以模拟用户的操作,自动进行各种测试用例的执行,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自动化测试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进行,确保软件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其次,自动化测试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自动化测试分为测试用例的编写、测试环境的配置、测试脚本的执行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四个步骤。编写测试用例时,需要根据软件的功能和需求设计出一系列的测试场景。测试环境的配置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搭建测试环境。测试脚本的执行是自动化测试的核心步骤,需要确保测试用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后,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快速定位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

最后,自动化测试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自动化测试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相比于手动测试,自动化测试可以更快速地执行测试用例,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其次,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由于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准确性高,测试结果更可靠,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了解软件的质量。此外,自动化测试还可以提高开发团队的效率和协作能力,减少了测试和开发之间的沟通成本。

综上所述,自动化测试在软件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流程,可以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测试成本,并且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应该重视并广泛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二: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敏捷开发是一种在软件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开发方法论。它强调快速迭代、持续交付和团队合作,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探讨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敏捷开发的原则、实践以及其带来的好处。

首先,敏捷开发有一系列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个体和交互高于流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高于合同协商、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这些原则强调了团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以及适应需求和变化。

其次,敏捷开发有一套实践方法。常见的实践方法包括Scrum、Kanban、极限编程等。Scrum是一种迭代开发的方法,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短期迭代,每个迭代称为一个Sprint。Kanban是一种看板管理的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开发过程中的任务和进度。极限编程则强调团队合作和快速反馈,通过持续集成和测试驱动开发等方法来提高软件的质量。

最后,敏捷开发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敏捷开发可以提高软件的交付速度和质量。通过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可以更快地将软件推向市场,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敏捷开发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频繁的会议和交流,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此外,敏捷开发还可以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更易于扩展和改进。

综上所述,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遵循敏捷开发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应该积极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培养软件人才出现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软件学院应在培养目标和对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应用型软件人才;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0 引 言

  当前,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倍增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时代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

  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软件人才培养上却存在着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国内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其中原因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2002年教育部、原国家计委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满足软件领域供需两难的状况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1 软件学院的办学要全面创新

  软件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其办学原则是“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后勤社会化。”,因此软件学院在思想观念、培养目标、运作机制、办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很难完全沿用已有的运行模式,需要创新。

  在培养目标和对象上,以工程硕士为主,也包括本科生。目前软件学院的学生主要有4类:软件工程硕士、软件工程第二学士学位、校内转专业、软件工程本科。教育部于2002年初统一制订了《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订稿)》,该方案明确提出: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软件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由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国内外专职教师和IT企业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员3部分组成。这些教师,各有优势,或者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或者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或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外语教学能力。还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聘请国外的知名教授、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界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到软件学院任教,这些都有效地保证了软件学院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的需要,在中国软件教育史上也是创新。

  在教学体系建设上,有的软件学院借鉴了ACM和IEEE/CS联合推出的软件工程推荐教程CCSE 2005,科学地制订了教学计划。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编程和系统设计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有的将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微软研究院的课程、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课程系统地、有计划地引进到软件学院。请他们的教授、用他们的教材,中外教师联合授课,不仅使学生受到国际工程教育的培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风格,而且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纷纷引进大量的国外著名高校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教材,为各高校软件学院的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软件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计算机科学,专业课是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过程改进、软件项目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面向领域的选修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金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游戏引擎架构等。10年来,通过自身实践、同行交流、产业界反馈,软件学院的教学体制和课程局部完善。

  2 建设软件学院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各示范性软件学院在以上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绩和进步,但是随着软件学院办学规模的办学规模日渐庞大,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较大问题。怎样保证学院所输送给社会的毕业生的质量,已成为软件学院办学的生命线。但是据初步了解,目前尚无一套专门的针对软件学院的培养特点,建立的软件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以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硕士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的质量问题与缺陷,剖析成因,有针对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及控制的相应措施,有效地提高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国内各示范性软件学院内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难,主要有如下2方面原因:① 软件学院毕竟还很年轻,其管理层的工作重点是发展、急于出成绩,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见效慢,其短期受益群体是学生而质量评价时常被忽视,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过程的关系不够明确,也使规则制定者和裁判不分。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常常被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上。② 各软件学院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有些学院虽然重视教学质量评价,但因其采用的评价体系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简单、刚性且千篇一律,难以应对现在软件学院独特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

  过去的几年,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工作重点是扩大规模。但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教学质量作为保证,将来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国情及软件学院的特点,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软件学院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软件工程硕士教学质量。在指标体系构建中有哪些必须遵从的原则,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教学质量,哪些指标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只能给予一些很抽象很笼统的回答。为了使评价得以实施,就需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分解,再经过分层、分级、进行数据分析、 归纳总结,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进行应用,提高各培养单位的办学质量,从而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青,沈琦,俞敏,等. 基于平台化教学体系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0(17).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在培养方案上有很大区别,但培养课程却大量重复的問题,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结合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提出需要培养其应用型研究能力和应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工程硕士;应用型研究;应用型技能;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和应用软件开发需求进行培养,因此在课程内容选取、授课方法设计和实验环节设计上都需要进行思考和调整,这也是北京林业大学在申请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学科后重点研究的問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属于图形图像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长久以来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基本的图像处理算法以及少部分图像分割和图像识别,对于图像处理在实际生活中所涉及的很多前沿科研领域介绍较少,因此很多研究生无法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其后续从事的研究课题有效地关联起来,感到课堂中讲授的很多内容看起来毫无用处,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教师认为把图像处理中的算法研究透彻、把基础打好对研究生非常重要,但是这忽视了研究生是有着极强的科研探索精神和丰富想象力的年轻一代。如果将一些在生活中涉及图像处理的問题交给他们进行探索,将会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精神和创造力,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应用题目可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为此,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设计上,我们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两方面能力。

  (1)应用型研究能力,包括发现問题、分析問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

  (2)应用型技术能力,包括编程设计能力和项目合作能力。

  下面笔者分别从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设计和实验内容设计3个方面进行介绍。

  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我们在设定教学大纲时,重点参考了多本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经典教材,如杨枝灵和冈萨雷斯编写的教材。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同时注意与本科生课程相区别,制订了两个原则:加强中高级图像处理算法的介绍;增加利用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案例的介绍。中高级图像处理算法主要指图像分割算法、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和运动检测方法。同时我们还在课堂上给出一些应用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目前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总学时为32,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相对于其他学校,这门课程的总学时和实验学时数不多,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培养学生应用型研究能力的目标,我们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思考空间的原则,通过下面两个措施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2.1精心选择案例

  选择的案例要贴近实际生活,并与课堂上讲授的方法紧密衔接。例如,在讲解图像增强和复原这两章之后,我们引入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图像去雾”問题,通过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1)要求学生先尝试用学过的算法来解决这个問题,并在课堂进行算法讨论,给出算法结果。

  (2)要求学生针对具体問题,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别人的解决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同学们知道了如何根据关键词查询科研论文,了解哪些电子数据库中有与专业相关资料,知道了文献的级别有SCI、EI、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等。

  (3)学生将查到的算法进行分类和总结,撰写文献综述。

  (4)每位学生都需要编程实现“图像去雾”算法,这个算法是结合自己的思考、实践以及查阅文献的结果。

  通过自己动手,同学们发现如果图像的清晰度不好,有噪声,或者没有归一化,结果就完全不同。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同学们会发现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任何算法主要都是针对一类图像或是针对一类問题而设计的,因此在算法的适应性上需要有所考虑。

  2.2全面介绍图像处理的各个应用领域

  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几个图像处理涉及的较为重要的应用方向(如视频监控、图像检索、人脸识别、运动检测、车牌检测等)后,将同学们进行分组,每组负责查找一个应用方向的相关资料,讨论和汇报自学的结果。汇报内容主要包括:①应用方向的介绍;②涉及的主要問题;③目前的解决方法及应用成果。

  通过查找文献,同学们不仅对课上学习过的经典算法有进一步了解,同时还接触到很多新算法。通过听取各组汇报,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了图像处理涉及的多个主要的应用领域。针对每个应用研究领域,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该领域的难点和重点,提出問题,再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没有标准答案,只希望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人脸识别”为例,有很多经典的或较新颖的算法,老师会结合应用领域对其中常用的或比较重要的算法,如PCA方法和Adaboost算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领域。

  3.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内容设计

  针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的目标,同时考虑到本课程实验学时数较少,我们设计了两个实验——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3.1基础性实验

  目前很多经典的图像处理算法是用vC++程序实现的,我们要求大家学会读程序,能够看懂已有的算法实现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能开发新的功能。

  实验一:实现对多种图像格式的支持(2学时)

  实验内容:采用VC++编码实现,基于CDib类,添加支持打开,并保存多种图像格式的功能。包括JPEG和GIF。

  实验要求:利用学习的图像压缩的知识,利用现有的编码解码库实现对IPEG和GIF图像的打开和保存。

  实验目的:了解多种图像格式,编写针对多种图像格式的读写程序,能够进一步理解针对图像的编程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开发图像应用程序的适应性問题。   老师在课程初期会向大家介绍图像处理的一个公开库——CDib类。该类很好地封装了图像的数据结构,涉及很多图像的基本操作。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图像常常都是压缩格式的,如BMP、JPEG、PNG、GIF等。因此在讲完图像的压缩格式后,对照讲过的BMP图像结构,老师要求学生为CDib类添加能够支持多种图像格式的功能。以GIF图像为例,它不同于如JPEG、PNG等格式,GIF采用的是LZW压缩算法,使用的是无损压缩技术。GIF图像的特点是可以一次压缩多幅图像,图像颜色表控制为256色,使用渐显方式。

  3.2综合性实验

  针对综合性实验,我们会拟定多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如树叶提取、花朵提取、车牌识别等。

  实验二:数字号码图像的识别(6学时)

  实验内容:采用VC++编码实现,基于CDib类,针对数字号码图像,识别出数字,给出文本显示结果。

  实验要求:将该题目进行分解,划分任务;组内每个同学负责一部分任务的编程工作;每个人针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至少提供两种实现方法,并放入整个项目流程中验证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总结出两种方法的异同以及适应的范围。

  实验目的:考查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应用中每个步骤的掌握程度和项目合作沟通能力。

  上述实验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①图像的预处理;

  ②图像的分割;

  ③图像的特征提取;

  ④图像的分类。

  组中每个学生负责一个步骤,所有步骤都需要尽心设计,这样整体的效果才可能最好。同时大家需要协商各自负责模块的人口和出口的数据结构,保证数据能够在模块之间顺利流转。这种协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最需要的技术能力之一。

  以“数字号码图像识别”为例,该题目可以分割成4个步骤:预处理、数字图像切分、数字图像特征提取和数字识别。在每个步骤中都有分别需要注意的問题,如在预处理阶段,需要对图像进行去噪声,增强对比度,甚至需要进行膨胀和腐蚀将图像中断裂的数字部分连通起来;在数字图像切分阶段需要制定适应性广泛的切分策略来应对各种情况,如数字排列可以呈现任意的倾斜角度,或数字字符相连等;在数字图像特征提取阶段,我们可以考察每个数字图像的自相关系数特征,或者每个数字图像的频谱特征,也可以考察数字图像的几何拓扑特征,如将数字图像分成2个洞的(8),1个洞的(4,6,9,0),没有洞的(1,2,3,5,7),针对每个类别再提取新的几何特征;在数字图像识别阶段,可以采用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或者利用制定的一些分类策略来分类,或者采用主成份分析(PCA)的方法来识别。

  4.结语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和实验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問题去学习,从而加深了对图像处理应用领域的了解,锻炼了编写程序和协作开发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设计更多合理有效的案例和综合性实验,力图通过这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枝灵,王开,Visual C++数字图像获取、处理及实践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31-73,338-409.

  [2]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2版,阮秋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60-560.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

本文讨论了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硕士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的局限,提出了预审制度的必要性。文中介绍了我们采用的预审制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效果和总结经验,对进一步完善预审制度保证该制度功能作用的发挥,提高论文质量,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预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1. 引言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 软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导师难以对每一个硕士生进行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着不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确保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培养质量进行审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2. 预审制度的必要性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的创新能力。在数量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公正地评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 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论文缺乏自己的实际创新点和具体工作。部分论文停留在对以往研究内容的重组或综述的水平,缺乏对自己实际工作的阐述和验证,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不够。论文写作缺乏整体性思路,很多学生论文撰写结构欠合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全面,缺乏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格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字号、错别字、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够规范、图标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2.2目前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2.2.1校内外评阅制度难以切实起到监控作用:以往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实行的是校内外专家的实名评阅制度,校内、校外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中有一人没有通过的,就不能直接进入答辩阶段;如果两位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可以通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阶段。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监控方式,是对硕士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及质量的检验,但目前现实情况是对评审专家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往往评审专家都是圈内熟人, 甚至是硕士生指导老师的好友、课题合作人等,他们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 碍于情面,论文一般均可顺利通过评审。即使觉得论文不符合评审要求的,也不会直接给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意见结论。

  2.2.2“双盲”抽检制度不能全覆盖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制度(即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人、被评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在多年实践中的确是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实行的是抽检机制,并不全部覆盖所有的学生,抽中参加双盲审的学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在得知未抽中参加“双盲”后,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2.2.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位论文答辩成员组成尽管回避了导师,聘请了一些校外企业专家,但由于答辩专家通常是由导师聘请,会导致答辩专家们答辩时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专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 但在投票时少数比率起不了作用, 结果常常是评审结论与实际水准不符, 答辩流于形式。目前硕士学位论文一旦进入答辩程序,就很少有不通过的,使得论文答辩本应该具有的权威性大有所失。

  2.2.4无法确保论文修改质量:答辩专家即使指出论文中有些较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辩已经完毕,并且决议通过答辩,在申请学位之前,学生就没有动力也不会去花时间对要求修改的论文内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辩专家组也很难在答辩之后继续跟踪确保对原答辩论文进行修改质

量的监控。

  目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与答辩方式不足以及时发现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学位论文作为全面衡量软件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在各环节上予以严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辩之前建立一套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3. 我们的预审制度和执行效果

  预审,就是在硕士学位论文成型之后论文正式评阅之前进行的一项审查过程,采用匿名方式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可否进入答辩阶段的一项论文评审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继续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请。设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匿名评审专家组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评阅并进入答辩流程,以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较高质量。这是对以往论文答辩制度的一种修正、补充。它把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心提前到评阅前,使得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论文,并采用匿名审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对保证论文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3.1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预审由硕士学位候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导师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后,于每学期开学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交完备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一式2份以及已发表的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论文复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审查相关培养环节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条件者进人预审程序。管理中心根据论文研究内容,选择2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预审小组进行匿名预审。导师不得作为本论文预审组成员。论文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论文选题、分析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资料文献数据和写作规范、基本结论,并进行原创性审查,看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对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书面记录并填写《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意见表》反馈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反馈预审结论至相关导师告知答辩申请人。硕士生根据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

  预审结论分为以下几种:

  (1)可以参加答辩: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2)修改后再审:认为论文及课题工作接近硕士学位水平。但论文需要修改,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需根据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查确认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请原预审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参加答辩,否则就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整改后下一学期再重新申请。逾期未提交修改论文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答辩申请;

  (3)不通过:认为未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能参加本次答辩。导师应指导答辩申请人完善课题工作,修改论文,下一学期再申请参加论文预审和答辩。

  (4)抄袭:发现论文抄袭、并经查实的,则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答辩。如果以后再次发现抄袭,则直接取消答辩资格和申请学位的资格。

  3.2预审制度实施效果

  预审制度实施以来,迄今已经完成了对1367位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的审查, 其中通过预审的629人、推迟答辩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袭27人,共授予学位1143人。从总体上看,预审制度真正起到了对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作用。由于论文预审不是最终性的,且匿名进行评审,排除了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预审专家组本着对学生负责任、帮助提高论文质量的态度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有助于硕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对论文进行有效改进,起到了协助其导师把住质量关的作用。论文预审不仅对当事人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对其他准备提交论文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们也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和指导。

  4. 预审制度实施的总结和思考

  预审制度最主要的优势是对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质量进行事前监控,在正式答辩前,学位申请人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预审未通过的论文不许提交答辩,这在制度上将那些质量差的论文隔离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硕士生出口的质量。

  在看到预审制度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审的功能, 必须同时严格硕士生的开题工作,只有抓牢抓实开题工作,才能在论文工作的源头保障论文的质量;同时引起导师及其论文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导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导师和论文作者共同重视,才能保障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完善论文预审制度,我们觉得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落实论文预审的后续检查机制,预审结束后, 学位申请人应该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论文。在评阅和正式答辩阶段, 评阅专家及答辩专家除了对论文的主要工作给予评价外, 也要评判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按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续的检查机制落实不彻底, 预审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得不到严格贯彻, 预审也难免会流于形式。

  (2)预审过程中,为了避免论文预审的偏颇,尽量做到同一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送到不同的预审组,以尽量提高论文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进一步细化预审复议环节的工作,对导师、学生提出的论文预审复议要求交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复议,并指导导师、学生对论文做后续的修改。

  (4)增强预审奖惩机制管理,促进导师持续关注论文质量,对预审结果优秀的老师予以适当的奖励,反之则需对导师增强后续再培训,鼓励导师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

  预审制度在我院已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预审制度,切实提高我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30):p107-109.

  [2]廖湘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演变与发展战略选择、忠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4,f9):p25.

  [3]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关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制度(试行)

  [4]陈运平,颜长青.规模迅速扩张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探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p8-13.

  [5]谭跃进,王军民.对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3):p4-6.

  [6]王丽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4(9):p154-156.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篇六

  摘 要:

为了能够准确合理的把握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本篇文章对建立一个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制定了一套清晰的论文质量衡量标准,并且根据此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会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关键词

:工程硕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问题研究

  1 存在的问题与质量评价度量模型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论文质量评价与实际评审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在实际评审中不能客观的对论文作出合理的度量,导致整篇论文无法发挥出他实际所拥有的价值。比如,科技论文本身就是一种纯理论性文章,但是书写的时候就要求选题来自于科学实践、结论准确、并且应用性较强。而对于论文质量度量标准要求则是:技术先进、内容丰富,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针对性,逻辑清楚,社会评价较高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论文质量评价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1)在论文质量要素的选取上过于普通、抽象与虚拟,所以在表达上很难形象、新颖、且直观的体现出表述对象的真实状况。(2)对质量要素的审判,用标志性的事件、交付物的成果和质量要素的度量进行评价,使抽象的评论更加具有了抽象的意义。(3)质量要素的度量和评价是固定的,它缺乏了对事件的实际性分析,当给予准确的评分时就会错误的判断了它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制定者在制定时考虑到论文的多样性,如果过于细致的标准会限制作者的发挥,所以对论文的评论标准范围就加大了,准确程度减小,致使以上的问题同时也随之出现。另一方面就是标准制定者对软件硕士论文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判定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所以很难掌握论文的度量标准,最终导致不能制定出确切的标准。

  要想解决论文评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这一特定的对象,建立了一个新的论文质量评价模型,以用来解决论文评审中所产生的问题:首先,要将不同种类的论文进行严格的分类。其次就是对论文进行分析,找出论文必备的基本结构。再就是要找出论文中的论述对象,并对其论述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在论文找出最终的质量评估要素的度量方法,将其转化成成绩的形式得出最后的评价标准。

  2 论文的分类

  要想对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度量,首先就要明确论文是哪一种类,我们研究的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那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软件技术研究和软件工程项目二类。在将论文确定类型之后,我们对论文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相应的也就找到了合适的评价标准,就可以对其对象作出真实、客观的评论。

  3 论文的基本要求

  对软件工程论文进行分类,可以确定论文的大致写作方向可以向工程项目类毕业论文,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写作。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就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从而会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1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事先了解项目的一些相关信息,例如: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标描述,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了解学生对他们所在的行业领域的业务知识和领域的链接等问题,同时也是考察他们对其了解的范围和深度,也就是考察他们对论文课题的掌握水平。

  3.2 技术水准。通过对学生论文水平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这里考验了学生在运用技术方法,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具体方案,在这里,不仅需要他们要亲身的实践,更多的是学习到更多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 完成能力。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关键技术的实际实施过程,对学生遇见专业技术上的问题时的解决能了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能力。

  3.4 实施能力。通过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报告,对学生在遇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现作为基础,组织实施软件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对其的控制能力。

  4 质量要求及论文的度量标准级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论文内容涉及到的四个相关要求,我们相应的将四个要求进行分解,更加细致的解释每一项的质量度量要素,提供给论文评审时进行分析与评价。

  4.1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先要对其进行领域背景的描述,然后再对领域问题解决的状况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确定之后,就要设计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当各方面都做好之后,再表述一下具体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承担的子目标。这样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目标就可以了。

  4.2 项目技术方案的分析。第一步要对领域问题核心技术的概念进行介绍,概念明确之后也就是第二步领域问题涉及到的历史方面和现状进行描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下一步就要对相关技术和计划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紧接着就是项目技术方案的思路与设计,有了明确的思路才能使论文顺利的进行下去,项目技术方案分析的最后一步就是实现策略,每一步都有了,最终就看实际实施的状况如何。这些步骤环环相扣,使结构更加的紧密。

  4.3 项目中关键技术的实施。关键技术在实施中占得成分比较重要,所以关键技术的实施一定要具体描述,本人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并在实施中的位置和缠身的影响,关键在于,在技术实施中攻破了怎样的难关,同时也要对技术的基础进行描述,和全过程的描述,最后总结项目关键技术的结果和评价。

  4.4 项目过程结论报告。报告就是对论文的最后总结,本文是关于对软件工程项目的论文,那么就对范围定义与需求开发过程总结,然后对整个系统架构进行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过程,测试系统实现成果展现全过程,接近结尾写一下项目管理和软件过程的控制,最终,结尾就要做出项目总结并对未来的计划展望。

  参考文献:

  [1]张家浩.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1(12):12-14.

  [2]杨培涛,谭骏珊,王帅,苏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

  [3]张笑燕,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6(06):34-36.

  [4]许长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05(03):23-25.

  [5]王燕芳,缪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教指标的构建及应用――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工程硕士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6(15):21-15.

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