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精彩6篇】

时间:2016-03-08 08:50: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不仅可以带给他们欢乐和放松,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大学生的音乐欣赏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音乐欣赏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能力。通过欣赏音乐,大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此外,音乐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使他们更加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欣赏音乐。其次,大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相对较低,他们往往只能听到音乐的外在旋律,而对于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意义无法深入理解和领会。此外,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相对狭窄,他们往往只接触到一些流行音乐,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了解甚少。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腾出一些时间去欣赏音乐。其次,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历史知识,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此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会、音乐节和音乐比赛等活动,拓宽自己的音乐欣赏范围,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总之,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参加相关活动等方式,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享受音乐的美妙。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大学生欢乐和放松,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本文将从音乐欣赏的定义和特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音乐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能力,通过欣赏音乐,大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此外,音乐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使他们更加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欣赏音乐。其次,大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相对较低,他们往往只能听到音乐的外在旋律,而对于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意义无法深入理解和领会。此外,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相对狭窄,他们往往只接触到一些流行音乐,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了解甚少。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腾出一些时间去欣赏音乐。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历史知识,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音乐会、音乐节和音乐比赛等活动,拓宽自己的音乐欣赏范围,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总之,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参加相关活动等方式,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享受音乐的美妙。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三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的多种变化来表达内涵的一种以声音作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它是通过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音乐成于流动的声音,也可以说声音形成流动的音乐宇宙。生命本身就是流动的,同音乐一样的流动。人们一听到音乐,生理和心理便为之颤动起伏,艺术和生命打成一片的无过于音乐了。音乐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是极擅长于抒发感情和情绪。因此音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睛”,即感情。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它是以声音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意志、欲望等),它是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的、精神的、情感的。构成音乐形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乐音,它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等基本要素,音乐形象是在乐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有生命的,它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古今中外的不少音名作,是以文学原著为脚本的。如莫扎特的《紫罗兰》取自世界大文豪歌德的同名抒情诗,舒伯特的《圣母颂》,是采用英国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所作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写而成。当欣赏这类动听的音乐时,有的可以直接得到感受,有的则会得到文学原著中所没有的联想。相较于需要一定知识准备的文学,音乐更为直接地唤醒人内在的心灵律动,听众可以闭眼拒绝一首诗,却无法拒绝一种声音,它像空气那样渗进听众的耳朵,敲打听众的每一根神经,要是拒绝它,就等于拒绝了置身其中的整个世界。

  一、音乐欣赏过程的基本特征

  很少有谁说他对戏剧和小说一窍不通,但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喜爱音乐,可就是听不懂音乐”。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书中这样说: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地倾听音乐,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同时,要在倾听音乐的前提下主动地体验音乐,这样就会产生你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也就是说“聆听”与“主动体验”是音乐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听觉实现的审美过程。

  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音乐欣赏者为对象的,音乐欣赏者是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音乐的美首先为人的听觉所拥有,音响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础。这里所说的音响感知,也就是指通过听觉达到的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相对完整印象和总体知觉。值得强调的是,音乐是时间艺术,乐音随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因此,音乐听赏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说音响感知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首先构成对音乐形式的美感,或对音乐感性存在形式外在意蕴的把握。音乐的形式美表现在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巧妙精制的音乐结构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听觉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其二,音乐欣赏中的一切情感体验和想象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如果脱离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音乐欣赏也就无从谈起。有些音乐听赏者,从表面上看他们在听音乐,但实际上并没有注意倾听音乐本身,而是猜想音乐在说什么,描述了什么具体形象。由于他们的想象没有建立在音响感知的基础上,当然总是感到不能真正的体验和理解音乐。

  二、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一)美感欣赏法

  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欣赏者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在这个阶段,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他们通过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引自玛克思·德索: 《美学与艺术理论》-书中第三章“审美体验”)。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

  (二)表达欣赏法

  艾伦·科普兰说过:“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我们在这个阶段欣赏乐曲时,首先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

  (三)比较欣赏法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区别点和共同点的方法,它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思维方法之一。艺术虽不同于科学,却并不排除把比较作为了解音乐、鉴别音乐的一个基本方法。

  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比较方法的客观基础。在音乐中,音的高与低,音值的长与短,力度的强与弱,速度的快与慢,节奏的疏与密,和声的协和与不协和,音色的亮与暗、浓与淡,以及音乐形象的美与丑、悲与喜、粗犷与纤细、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等等,都是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音乐中处处表现出一与多的辩证法。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从A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了A,但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实现了音乐形象或思想、意境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没有平地,不显高山”,对比的运用,为欣赏者提供了对象,也提供了方法。

  比较,有美和丑的比较,同和异的比较,格调较低和较高的比较,内容深与浅的比较,内涵丰富与浅薄的比较,等等。丑的、格调低的内容浅薄的东西听得多了,结果是欣赏水平的日益下降。有的人初听港台风格的“流行歌曲”还觉得有些刺耳,觉得软绵绵,听了多次以后反而觉得听听无妨。歌曲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变的是听者的鉴别能力下降了。听者的欣赏趣味和欣赏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愈是有文化、讲究道德修养的人,愈是倾向于欣赏内涵更丰富的音乐,因为每一次欣赏都会使他们得到新的感受。世界上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耐人寻味、百听不厌,与他们的音乐中深邃的内涵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当前的音乐生活中,一些青年人从“流行歌曲热”逐步转向“交响乐热”,反映了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的趋势。

  三、音乐欣赏中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欣赏的方法与原则构成了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系统,在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其欣赏方法和原则不是彼此分割,而是统一的。首先我们认识音乐,就其前提是学会认识节奏。音符本身的变化是有限的,而无限的正是组合音符的节奏。

  音乐中由于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音乐的节奏一是指长短的交替,二是指强弱音的反复。它是持续不断出现的乐音组织起来的基本手段,是音乐骨架。在音乐的诸多因素中,节奏最先形成,它起源于人们对劳动及其它运动状态的一种模拟或反映。随着人类审美和认识的提高与深化,节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并形成了立体化的节奏织体。

  节奏构成了音符的长短关系,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性。在音乐中,把音乐用有次序的强弱关系组织起来的是节拍,它是测量音乐长的基本时间单位,谱面上2/4或3/4这样的标记就是节拍记号,它表明音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重音次序是强弱或强弱弱。在音乐中节拍是持续不断的,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获得了变化的节奏感觉。郭沫若曾具体分析了节奏的两种情况:一种是鼓舞的节奏,先抑后扬;一种是沉静的节奏,先扬后抑。

  其次,认识音乐的旋律。节奏因形式因素有规律的重复,而产生单纯、明确的联系,富有机械美和静态美;旋律因形式因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高低、起伏、进退和间隔的律动关系,富于充实的变化美和动态美。节奏是旋律的纯化,旋律是节奏的深化。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色彩便形成旋律。旋律更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旋律是集中体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思想及其情感性质的手段。它是音乐主要魅力所在,有人称它为音乐的灵魂。在欣赏音乐时,旋律是最鲜明和最易被人感知的。在某种意义上,旋律常常被看作是作品的象征和代表。旋律的表情功能是很强的,但通常是节奏的安排、速度的快慢、和声的动力和色彩等几种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形成一种效果,使旋律具有感人至深的表现力。作为一种天赋本能,人人都有鉴赏音乐的潜能:但由于是本能,鉴赏音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与智力一样,生来并不平等,只有极少数人拥有最高的敏感度。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在西斯汀教堂,将秘不外传的包括5个声部的变调大合唱,只听一遍就记了下来,这就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无比敏锐的听觉记忆。对于音乐的领会能力虽然有个体差异,但都有培养的空间,任何天赋也都需要培养才能发扬光大。要形成一对“音乐的耳朵”,大量的教育训练和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并深入到音乐的结构之中,领会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因素,听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开阔音乐修养的视野,都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此外,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所以,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欣赏者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欣赏。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四

  一、讲解与欣赏的相互促进,替乐曲增添魅力

  教师合理的讲解是激发趣味的最传统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我们不能因为批判灌输式教学就放弃教师的讲解。在音乐鉴赏中讲解乐曲的背景如:《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生平与风格的关系;听民间丝竹《中花六板》之前了解苏州的历史名人如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园林建筑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等;将苏州评弹的历史与故事等。通过讲解这些知识,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乐曲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欣赏乐曲的期待感,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投入。

  二、借用器乐进课堂,让教学充满趣味

  乐器进课堂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体验、发现的激情。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结合学校条件与师生的才艺能力,把一些乐器带进教室。在欣赏音乐的前后适当地演奏一下这些乐器,或者让擅长的学生当台表演一下,学生对于这些乐器有了一个简单的印象后,再欣赏乐曲就会注意这些乐器在乐曲中的声音,会更加感受到在整体音乐中、由专业演奏家演奏的音乐之美。例如:在欣赏江南音乐时,可以将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带上课堂,让学生熟悉其形状与声音,再去欣赏《春江花月夜》《中花六板》等,学生一定会更加投入。另外,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会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三、在评、比、看、做中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评与比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中花六板》与《娱乐升平》体现了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直接按的不同风格,江南丝竹婉约、轻柔,广东音乐传统而又现代,清新活泼、乐观向上。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可以分析他们的乐器的差别,风格的不同,避免了过去音乐欣赏课堂的被动听音乐的状态。其次,可以利用看与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热情。例如:可以用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交响乐队、民族乐队的宏大图片,观看大草原、黄土高坡、壶口瀑布、自然景观、经典建筑等。教学时,让学生把音乐和图片相结合。聆听《森吉德玛》和《辽阔的草原》时,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那优美、悠长的旋律,把他们带进了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犹如身临其境,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表演、歌唱这些乐曲,增加感性认识。再如,介绍音乐的背景故事,如讲解二中时期人民抗击侵略的感人故事,然后让学生理解《喀秋莎》《马赛曲》等;介绍肖邦时,播放《一曲难忘》片段“他看到波兰囚犯被俄国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气愤地哭着拍打着钢琴”,再欣赏他们的作品,学生对作品理解更加深入。

  四、结合本土文化与生活,欣赏音乐

  本土与实际生活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建立在这些知识基础上的欣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这是其它的形式无法取代的。所以这些知识尽管“土气”,但是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兴趣,而且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的民歌欣赏“淮海戏”“二人转”等,学生既能够欣赏且能够参与。这种学生具有发言权的本土式欣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五、陌生音乐的新奇激发的趣味

  好奇心与新奇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鉴赏中,接触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乐器所演奏的器乐曲。如马头琴、盖那笛、恰郎戈、风笛、排萧等古老的传统乐器,音色柔美、独特,它们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同学们通过各种不同乐器的欣赏,了解到了各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色,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无尽的热情。音乐鉴赏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聆听和感受,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宽教学范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学习性、创新性,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五

  【摘 要】

音乐欣赏其实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课程,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必须充分把握音乐的本质,才能去塑造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预测其效果。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情况与其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音乐欣赏这门课程。

  【关键词】

中职音乐欣赏 引导 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概况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是中小学的欣赏教学纯粹是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中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音乐欣赏材料需要涉及面更为广泛,比如有鲜明音乐形象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便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可以挖掘音乐方面的人才。另外,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放一段音乐,放一段视频打发课堂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音乐教学实际上包括两大块的内容:音乐的自我进行和音乐的他人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后者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音乐,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具备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及行为习惯。另外,从音乐欣赏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找寻灵感,具体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沉闷的音乐理论教学课得到改善,使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使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在欣赏到前辈的优秀作品后,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作为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度,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个人修养中一个很有魅力的因素。

  2.于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良好的乐感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教学论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这个重任就归置于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了。

  3.于其它学科的意义。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的科目,是一门表现的艺术,是一门融感情、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去理解作品的感情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想象与感知能力同样适用于其它科目的运作。另外,经过一天的客观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堂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地放松,就当做是寓教于乐了。在欣赏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当今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致使的,首先要归宿于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音乐课极不规范,很多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势头开设了这门课,实际上只是搬出一通枯燥的音乐理论搪塞学生,很少正规地让学生欣赏作品,也就很难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了,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只会把音乐课等同于理论课,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其次,中职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不太好,学习方法上也欠佳,课堂中很难做到专心一致,而音乐欣赏需要专心的用心来聆听,学生不能做到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感受音乐,逐渐会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必然导致课堂纪律较差,教师也失去了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与耐心。这种现象在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比较普遍,必须得到改观。

  四、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采取的方法

  就中职学校音乐欣赏的现状而言,课堂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这时候作为教育者应该思索下教学的方法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挽救这种颓废的趋势,是当下之务。在思索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喜恶来确定课堂的内容,第一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时便可以用学生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来做素材。曾有一位老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死了都要爱》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有激情;也有的说:“他们唱的歌很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的很轻松”,于是老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授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没觉得枯燥。可见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的成功范例,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必须跟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找到共鸣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具体说,在欣赏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聆听法。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内涵,此时寻找作品的感情元素是主要目的,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聆听以后的感受,即使所说的感受肤浅,不着边际,也不要加以驳斥,而是启发他们进行交流,使各自不同的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升华。

  2.歌唱法。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动口吟唱,在动口吟唱方面中职生应当是善于表现自我的,在吟唱中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音质美、律动美、意境美,达到与作品中感情的共鸣。

  3.师生互动法。欣赏完一段作品,学生对之的感受都很深刻的话,可以师生合作试着演奏一段,老师用钢琴弹奏,学生吟唱,若是纯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一人演奏一种乐器,当然此时,不必在乎乐器的音准与不准,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中职音乐欣赏课堂中可以借鉴的三种方法,要想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专业的知识功底是必须的,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懂得怎样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器材。

  结语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不会创作音乐,但是一定要会欣赏音乐,这种欣赏能力必须得到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还无力承担这项任务,中学与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则成为使命的履行者。必须要足够重视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于学生品行的影响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让中职学生踏出素质教育的一大步。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 篇六

  摘要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本文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 音乐 欣赏 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它以聆听、体验、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艺术、历史、自然、心理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欣赏者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欣赏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一)单一欣赏型

  “单一欣赏型”, 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乐资料,整堂课进行欣赏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现代音乐教学原则。大学的音乐欣赏课是非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的素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比如器乐、歌唱、音乐欣赏教学能力等,还要具备人文、历史综合教学能力。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喜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而“单一型”欣赏课型不利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如此,学生不但没有从音乐中学习到它真正的内涵,也会失去兴趣。

  (二)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欣赏音乐。前面说过,音乐欣赏的中心在于创造,在于学生通过音符、节奏、旋律的暗示和指引,在心理活动中重建生成音乐意象。而这个过程并不只是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让有限的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这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如果讲得过多,势必影响学生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的选择教材

  大学音乐欣赏是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前导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引导大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大学生欣赏能力的作用。在准备教材方面,教师们可以选择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利于大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的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通俗易懂而又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慢慢过渡到比较繁杂的大型乐曲,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过渡。而且还可以适当的加入通俗乐曲,把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流行乐曲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慢慢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作品的内涵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只有把握住了作品的真正涵义,才能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真正提高欣赏水平。高雅的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能够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灵,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作品的内涵,才能最终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另外,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意志力和凝聚力入手,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作品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讨论式教学包括师生讨论、生生讨论、自我反思三个环节。在师生讨论中,互动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的文化层次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宽泛的艺术视野,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每个学生充分地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式地学习音乐。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大学音乐欣赏的内容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类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历史,在欣赏音乐时就会出现断层;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学,就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如果学生不了解美术知识,也就不能融会贯通,很好地欣赏音乐;各地的歌曲有其自身特点,如果学生没有地理知识,就不会理解歌曲独特的地理特征,比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对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影视等学科知识,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会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拓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2]周娴婷.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考[J].才智,2011,(05).

  [3]李晓莉.加强音乐欣赏教育 提高音乐美育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论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