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经典3篇】

时间:2018-06-01 05:18: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篇一

儒家思想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与德行的培养,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在大学教育中,儒家思想的教育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德行的培养来达到和谐与平衡。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学生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儒家思想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德行的结合。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学生将学会如何平衡学业与个人兴趣、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儒家思想在大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通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启发,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儒家思想的教育启发将为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篇二

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启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体德行的培养和社会和谐的构建。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儒家思想的教育启示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在儒家思想中,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全面的修养,包括道德、智慧、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一代,需要通过儒家思想的启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他们应该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应该恪守道德规范,尊重师长、关心同学,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社会和谐的构建。儒家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应该实现和谐与平衡。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大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通过合作与他人共同成长。在校园中,他们应该注重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良好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与智慧的结合。儒家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注重知行合一。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大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道德智慧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他们应该注重道德与学术、职业等方面的结合,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启发,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和谐的构建,通过合作与他人共同成长。他们还应该注重道德与智慧的结合,将道德智慧运用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和素质。儒家思想的教育启示将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篇三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引言

  2500多年前“,万代师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开了儒家修身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无数为民请命的志士仁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大学诞生了,发展到如今,大学教学的目的、功能、手段和方法都与过去大有不同,在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大学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国古老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又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背景,为今日之大学教育点亮明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早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教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开创了道德方面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毅力锤炼、情操追求等的先河,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作用、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中流砥柱,促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定胜天”说的都是人对自然规律能动的适应和控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脉络。天人关系以伦理为内容,孔子把人性与天道联系起来,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义和理智都是人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和能力,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的修炼发挥出人固有的善性“,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2.2政教统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为政治服务,这是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儒家重视“仁政”和“德治”,要施仁政,行德治,就必须“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天下之民都能够达到“明人伦”,自觉地约束自己。通过以“仁”为道德价值标准,政治上实行“仁政”,从孝悌出发,对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3知行一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育并不是在言传上传授知识,实践也是个好老师,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实践经历得越多,人就越有智慧。所以孔子往往只是给出弟子一个简单的论述,启发弟子去思考、理解和消化,让弟子通过自己单独的实践去提升自己。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践行是主要特点之一。

  3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大学教育模式的界定

  大学教育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界定,首先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大学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本校特色;二是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特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这主要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四是各环节操作具体规程。四者缺一不可。大学教育模式本身是开放的,模式中的大学生又具有极大的弹性,在同一模式下,我们既要要求这些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拥有相同的特征,又要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3.2现代大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沿袭前苏联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一直将专业教育放在首位,形成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一是在大学教育模式目标上重德智体;第二,在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上重视知识而轻能力;第三,在人才培养的实现手段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分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第四,在模式操作上重教轻学,灌输多启发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

  4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启发

  4.1推行“成人之教”,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4.1.1“成人之教“的理论基础

  子曰:“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使人“成人”,所谓“成人之教”,就是要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主要的方法是“修身”,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他认为,礼乐的约束作用是做人应拥有的最起码品质,离开了礼乐,不但不能成人,反而会丧失一些原有的品质;人具有了某种技能,仅仅是解决了“治学”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成人”的问题。

  4.1.2推行“成人之教”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确实的现象令人堪忧。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口角,竟至于大动干戈,闹出人命来;还有一些大学生承受不住来自学业、感情等的挫折和压力,率性自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弊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遗失,孔孟之道的.不行。的确,现在的大学教育一味地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谋生手段,使学生学会“如何生”,却不知“为何生”,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弊端。再加上大学重理轻文现象严重,许多对学生的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了许多高科技犯罪。建国以来,尽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向着“成人之教”,要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调整大学专业的结构,实行人文与科学的并重,使学生既能掌握生存本领,又领悟生存的价值。要切实培养“四有”新人,建立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大学以人为本的特点和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起对未来崇高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成人”。

  4.2实施“通人之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2.1“通人之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所希望培养“通人”是能够广博通达、博古通今,又有所专的人“。六艺”的教育精神要先“博学之”,进而有所专《。周礼保氏》上记载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可算是我国最古老的“通人教育”。发展到现代,“六艺”教育的形式几经变迁,但其教育的精神在不断传承。钱穆先生发扬了儒家“通人”教育的精神,认为现代大学教育“内容狭,为时暂,即获最高学位亦仅为一专家,不为一通人。故其所教育……皆把人生意义地位约束了”“大师者,仍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是也”,通人教育之“通”,并不是要追求无所不能,而是要融会贯通,能够用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思考问题,既具有博雅的精神,又是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儒家的“通人”教育精神到今天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实施通识教育,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地认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促进智力、身心、品格方面的协调发展,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厚积而薄发。儒家的“通人”教育为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精神力量,我们应从先哲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办学智慧,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4.2.2“通人之教”的实践和设想

  2004年秋,继复旦大学大批学生获得转系自由之后,北京大学宣布,该校今年招生将不设专业。在这一系列变化后面,是中国高教界告别“苏联教育模式”,向“自由、通才”的教育模式转型的第一步。到了这个层面,教育改革才真正深入到了本质。除此之外,大学还可以实

行变单学科为双学科或符合学科,双学科即学生在校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两科各占50%的学分,毕业后获双学位;复合学科即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主修其中一门学科,辅修另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并允许学生变更各个学科课程所占的比例。

  4.3重视自学之思和经世致用

  4.3.1重视自学之思

  儒家对学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孔子重视思,提出用“思”来提升内修的境界,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有类似的观点,“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苟子认为:“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只有通过边学边思考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哲学中的思不是抽象的思索,而是关注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学习但却没有用心,那他还不如不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是要通过我们自己发现“道”。自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古老,但却十分有用,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大力发扬,许多的学者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依靠的就是超强的自学能力。要彻底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一味的灌输原则,转变教师的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

  4.3.2知行结合与经世致用

  儒家追求的“君子层面”,是在“学”与“行”的基础上,对修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君子”不仅要能够知行合一、知行相资,更重要的是具有民族责任感,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强调“经世致用”,志在培养人“治国平天下”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终归是运用,“传道”的目的在于运用“道”,只会说而不能做于事无济。只有坚持知行结合和经世济用的原则,才能培养出能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5结语早期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既有深刻厚博的理论基础,又不乏丰富具体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哲学领域里的一块瑰宝,它创立了“有教无类”思想,使人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解决了人为什么需要教育的问题——认识和提升自己,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成人”“通人”和经世致用,重视人本身潜能的开发、德性的培养和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继承早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是保守,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只有通过充分理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总结他们的改革经验,才能使大学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 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 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 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 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 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 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 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 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 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 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 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 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 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 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 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