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经典6篇)

时间:2016-07-01 08:2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英语毕业论文 篇一: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t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includ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t will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ficiency.

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

1. Accessibility: Technology allows learners to access learning materials anytime and anywhere. Online platforms,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educational websites offer a wide range of resources, such as interactive exercises,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and online dictionaries.

2. Personalization: Technology enabl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Learners can choose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based on their needs, preferences, and language goals. Adaptive learning software can analyze learners'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targeted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3. Motivation: The use of technology can enhance learners' motivation. Gamified language learning apps,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s, and online language communities provid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mak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njoyable and motivating.

Dis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

1. Overreliance: Overreliance on technology may hinder language learning. Learners may become dependent on automated translations or voice recognition software, limiting their ability to develop language skills independently.

2. Lack of Authenticity: Technology-based language learning may lack authentic language input, such as natural conversations or real-life interactions. This can affect learner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authentic language in real-world situations.

3. Technical Issues: Technology can be prone to technical issues, such as internet connectivity problems or software glitches. These issues can disrupt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frustrate learners.

Influence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ficiency:

1. Language Input: Technology provides learners with a vast amount of language input, including authentic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Exposure to diverse language input can improve learners' listening and pronunciation skills.

2. Language Output: Technology facilitates language production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online discussions, writing exercises, and speaking practice via video calls. These opportunities for language output can enhance learners' speaking and writing skills.

3. Language Assessment: Technology allows for automated language assessment, providing instant feedback on grammar,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This immediate feedback can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ccuracy and fluency.

Conclusion: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While it offer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ccessibility, personalization, and motivation, it also has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overreliance and lack of authenticity. However, when used effectively, technology can enhance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ficiency by providing extensive language input, facilitating language output, and offering immediate feedback. It is crucial for educators and learners to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while being mindful of its limitations.

英语毕业论文 篇二:The Role of Cultur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troduction:

Cultur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It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eachers in incorporating culture into their less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1. Cultural Context: Language is deeply rooted in culture.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is essential for comprehending and using a language effectively. Cultural elements, such as gestures, idioms, and social norms, significantly impact language usage.

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a tool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learners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helps them develop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become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in diverse contexts.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1. Enhance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a language enhances learners' comprehension of vocabulary, grammar, and language usage.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nuances and meanings embedded in language.

2. Cultural Awareness: 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foster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It helps learners appreciate and respect diverse cultures, promoting tolerance and empathy.

3.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Incorpo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lessons increases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Learning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dds excitement and relevance to language learning, making it more enjoyable and meaningful.

Challenges in Incorpo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1. Stereotyping: Teachers need to be cautious about reinforcing stereotypes or presenting a monolithic view of a 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void oversimplification.

2. Time Constraints: Incorpo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s additional time and resources. Teachers may find it challenging to allocate sufficient time for cultural activities while covering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3. Cultural Sensitivity: Teachers must be culturally sensitive and aware of potential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aboos. It is crucial to create a saf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respects learners' cultural backgrounds.

Conclusion:

Cultu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t enhance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foster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motivates learners. However, incorpo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potential challenges, such as stereotyping and time constraints. By embrac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romoting cultural sensitivity, teachers can create a rich and inclusive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prepares learners for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英语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全面英语普及学习中,学术界方面对英语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论文如同一座桥梁是我们与国外优秀学者交流,让他们看见中国学术界的发展变化,对我国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展示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是通对我国英语论文的现状的介绍与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出,根据英语写特点,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同时对英语论文写作中的具体编辑进行了介绍,加深读者对英语写作的认识。

  【关键词】

英语论文具体编辑写作特点

  一、引言

  关于论文写作,对于很多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对其具有畏惧心理,英语论文写作更是如是。而没有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实现质的提升,但从现实来看大多数会被几次写作的失败后而倍受打击,失去写作的信心,另外有人也因为急于求成,反而使得所写论文一塌糊涂。所以对英语论文写作需要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的思考、不惧怕失败的心态才能战胜论文写作,另外对于英语论文编辑的特点也需要一个全新的认识,掌握其特点才能写出一篇正式规范、有深度、便于他人阅读理解的文章。

  二、英语论文现状与趋

  1.英语论文写作步骤。一般情下,英语论文写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写作前应对所给的众多题目进行选择自己能感兴趣的或者够驾驭的,然后再根据所先题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锁定几篇精髓文案进行精读、研究;开始正式写作时一定要列出提纲,这是很多人知道但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提纲看似简单,但对后面的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致让人写到中途的时候偏离了主题,使先前所做工作功亏一篑,所以写作前一定要列提纲;然后进入正式写作时,在完成论文之后应从头再阅读一篇,对其中所存在错漏进行修改、增添,而在还需要证实的地方应再次查阅资料,进行一定的修改,最后形成一篇有理有据,内容丰富充实的高质量的终稿。

  2.英语论文写作目的。和中文论文一样,英语论文写作主要为了表达写作者自己对论题的观点与认识,应对相关论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观点不一定要求新颖但必须是出自己的,另外论据须充分有力,思路清晰、推理完整,表达英论文写作的真正目的,而不能使论文写作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3.英语论文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英语论文对于中国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论文是综合能力求较高写作。英语论文写作除了上面已提到过的一些不足以外还存由于语言方面的其它问题,下面将一一分析这些问题。

  论文语体不正式,不规范;主观语句过多使用,而且经常过多使用简单句,使得整篇论文过于口语化,另外在用词方面,一篇论文出现大量词句重复使用,使得文章读起来累赘、空泛。

  4.英语论文写作特点与意义。通过英语论文写作,学生能从其中提高对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等,也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这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将最终有益学生个人发展,以改变一些论文中存在对各种信息、数据堆砌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让其能够学以致用,并能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对问题进行认识、分析、研究和判断。

  三、如何提高英语论文写作

  1.正确认识英语论文的写作目的。与一般写作不同,论文的撰写对于人们在学习、工作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也相对更重要。因此必须让从事论文写作的学生与工作人员意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论文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英语论文的优劣将会影响到个人职业发展与人生前途。

  明确地认识到为什么写论文,写这篇论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自己对论文有什么看法,自己从论题看到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解决,自己能提出怎样的方案,有什么当主流观视角不同的发现、自己的提议对有什么学术意义、实际意义等,这些都是写一篇论文之前应该做的准备。

  2.加强英语论文写作指导。对于大学生,学校则可以通过设置论文写作的相关课,聘请专业老师对英语论文写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展大量论文写作方面的活动、讲座与比赛,提高学生们英语论写作的兴趣,或者通过在校园内、校园网站上宣传英语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对英语论文的重要性认识。

  3.写作中的细节问题解决方案。而在选题问题上,则应该避免题目过大,而应针对一个大问题的某一具体点展来写,使论述更加充分详实,论证明确有力。

  在写作中,思路应尽量清晰的,表述更尽量准确、完整,论据、引用必须出自权威、专业的资料,而且应在相应位置标注清楚,不要让人觉得是在抄袭;而在句子合用方面,则应尽量多使用复合句、并列句、复合并列句;同样的在单词的选择用上,也尽量使用专业性、学术性的正式的单词,而口语上常使用词,让论文更具专业性;在表达方面应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且使用正式、书面词汇,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另外在叙述方面尽量不要重复、累赘。而在格式上,则在第一遍写完之后对论文作细致检查时,对细节方面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润清.从文章的参考书目看科研中的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学,2002,(6):3—4.

  [2]刘兴兵,余功茂.英语论文APA格式评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

英语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本文从近五年国际语言学期刊《第二语言写作杂志》中随机遴选50篇论文摘要,分析作者身份的表现形式,旨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摘要中作者身份的理解,并帮助其掌握论文摘要的撰写规律。

  关键词

:论文摘要作者身份建构

  作者身份指作者在论文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或者态度,它是作者以文本为载体向语篇社团传递的一种概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论文摘要中的作者身份进行了研究,但CNKI的检索结果表明,从语篇分析视角就此进行的探讨却量质失衡。云红(2009)曾研究过医学与语言学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隐,论证有力,解释充分。本文拟基于同样方法对单一语言学领域的论文摘要进行历时研究,探索新视野。为此,我们从近五年国际语言学知名期刊《第二语言写作杂志》中随机遴选50篇摘要,分析作者身份的表现形式,旨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摘要中作者身份的理解,并帮助其掌握论文摘要的撰写规律。

  我们从语料中分别找出第一人称代词(I/we,me/us,my/our)、第三人称代词(theauthor(s))、抽象主体词(thispaper/article/study/research)以及表明作者身份的代词(it)等。分析结论表明,作者身份共有四种彰显形式:

  (1)作者身份强烈显现。统计显示,第一人称代词在语料中共出现50次。Hyland(2002)认为在学术语篇中第一人称代词共有四种功能:介绍研究目的、解释研究过程、陈述研究结论以及提出个人观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要远多于单数形式,如:Weintegrateourfindings...原因在于,它可以减少作者主观权威的强烈浸透,突显研究的客观性。同时,这也驳斥了论文摘要中要少使用或不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错误观念。

  (2)作者身份弱化显现。第三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共计出现5次,如:theauthorexamines...同样作为人称代词,它却将作者从主体地位渐渐拉远,突出客观形态,使得主客比值变小,因此是不同的,需要区分开来,这一点不同于云红(2009)的分类。

  (3)作者身份有所隐匿。抽象主体词共出现107次,占比最大,如:Thispaperexploresthisissue...柳淑芬(2011)认为以无生命的、非人称的抽象主体来间接表露作者的身份,具有较低的参与度,可以看做中英学术语篇严谨、客观的共性。通过抽象主体词,作者将身份概念妥善地隐藏起来,若隐若现,缩小了与读者的距离,更符合语篇社团的要求。

  (4)作者身份几近隐匿。形式代词有时却承载着作者主体意识,虽然比第三种情况更进一步隐蔽,但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作者身份的外露。这种情况虽然在所研究语料中仅出现2次,但通过云红(2009)的研究,我们发现作者是可以将身份完全隐藏起来的,其目的在于尊重读者的同时,能够间接地提出作者观点,实现客观效应的最大化。

  摘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人却不知如何正确地显现作者身份,表述个人观点。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这需要考虑作者、读者与语篇社团的动态关系后才能确立。如果作者立场坚定,观点清晰,权威性强,则可以选用第一人称代词;当需要削弱主体色彩,拉近与读者距离时,则可以适当选用第三人称代词;而隐匿作者身份在所研究的语料中出现频度最多,可以说这是语篇社团约定好的、最常见的身份显现形式,原因在于它可以进一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时空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此外,以间接形式呈现的观点更易被语篇社团成员所接受;当然,适当选用形式代词也可以作为身份显现的表现形式。

  在论文写作中,作者会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向读者引入身份概念,但身份建构的过程却是十分复杂的,需要结合学科性质、文化差异、交际目的、语篇社团要求等进行衡量。为了能够正确彰显作者身份,有必要仔细学习高水平科研人员的语言运用。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阅读与评析国际权威期刊的论文摘要,将身份显现特征与规律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白身份显现的主要功能与交际用途。当然,这要以大量的写作操练为基础,辅以教师反馈与同伴互评,才可以提高学生对身份彰显的把握,助其掌握不同语境下的交际差异,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写作课本身相对枯燥,好的文章在语言方面又晦涩难懂,但教师可以融知识于趣味中,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任务设计与作业布置,让学生体会到摘要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以小见大,促进学生对论文其他部分写作的学习动机。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2012542116);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2032)

  参考文献

  [1]Hyland,K.AuthorityandInvisibility:AuthorialIdentityinAcademicWriting[J].JournalofPragmatics,2002(8):1091—1112.

  [2]柳淑芬.中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的自称语与身份构建[J].当代修辞学,2011(4):85—88.

  [3]云红.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

英语毕业论文 篇五

  摘

要:时态问题是中国学者在科技英语论文写作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时态的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文章意思的变化,使人产生误解,以致影响论文的发表。本文选取50篇中国理工科学者论文原稿的摘要,统计分析其时态选用情况,揭示当今学者的时态选用趋势。

  关键词

:科技英语论文摘要时态选择趋势

  一、引言

  关于论文时态的讨论,国外早已有之。Heslot在1982年调查了16篇论文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各章节中的使用频率,发现引言和结论部分,以及方法和结果部分时态使用惊人得相似。之后的著名学者Swales(1990,2004)和Day(1995,2006)也得出了同样的研究结论。同时,二者也描述了论文中时态的使用原则,成为学者们进行论文写作的时态指南。其中Day提出对客观真理或已发表的成果使用一般现在时,而对作者当前的工作使用一般过去时。国外其他一些科技论文写作的辅导书也对时态的使用进行了描述,也有学者对时态错用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德国学者JoyBurrough—Boenisch(2003)的研究中,来自8个国家的45名科学家对3名德国生物学家习作的结论部分进行评价并做相应的注释。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作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都会在时态上犯错误,并总结了三个原因: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的英语水平;母语干扰;其他语言报道过去发生事情的时态使用原则。Hinkel(1997)通过对比亚洲学生与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学生在使用时态方面的差异,认为亚洲语言与英语对“时间永恒”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论文的时态进行了研究。腾真如(2004)抽样统计2001—2003年发表的中外100篇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揭示中外作者在时态上的'使用趋势。张帆(2001)就我国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时态问题进行了论述。之后张晓枚(2006)以Nwoguo提出的论文十一步分别对各步时态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此外,国内一些关于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的书籍也对时态的选择进行了讲解。

  关于前人对时态选择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对立的观点:两种时态垄断论VS多种时态并存论;客观真理现在时当前工作过去时论VS时态选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论;同段落同时态论VS同段落异时态论。Day是两种时态垄断论的奠基者和忠实拥护者,同时也是客观真理现在时当前工作过去时论的拥护者。在他给出的时态使用原则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垄断了整个论文。不过这种时态使用原则在提出以前就宣告“破产”了,在Heslot调查的16篇文章中,引言部分和结论部分两种时态的总和不到100%,他的客观真理现在时、当前工作过去时论也不严谨,如Swales提出文献引用就可以用到三种时态。虽然Day的时态使用原则存在漏洞,但还是为学者们进行英语论文写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段同时态论的拥护者何康民认为同段的时态应保持一致,不必要的时态变化不会影响文章的清晰度和文体,甚至可能会破坏整个段落的和谐。笔者认为时态选用还是灵活一些好,不必一部分就只能用一种时态。Swales提出,有的地方可以有几种时态选择。

  当前的时态选择研究有的以章节为切入点(如JenTsiYang,1995),有的以具体内容如文献引用的时态为切入点(如Swales,2004),有的以时态为切入点(如赵秀珍,2005),有的以“步”为切入点(如张晓枚,2006)。笔者将以摘要时态为切入点,仿照滕真如(2004)对中外摘要时态进行抽样统计的方法,调查中国理工科学者摘要时态选用情况。与滕真如的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该调查的对象是中国理工科学者准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摘要,且是其初稿的摘要,即未经专业人士,尤指英语人士修改前版本的摘要。笔者认为,已发表的文章可能受相关专业人士的影响,不一定能代表作者自己的意见。希望对比两个调查的结果,揭示当前中国学者的时态选用趋势。

  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缩影。一般来说,摘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综合前人对于时态选择的规定,摘要中除了研究结果用过去时外,其他都用现在时。但受作者本人习惯或期刊要求等的影响,会出现全用现在时或全用过去时的情况。当然,摘要中也可能会用到现在完成时,表示某项研究或工作已经完成,或者这项研究或工作到撰写论文时还在持续。还可能会用到将来时,表示作者对某项工作的未来期望等。当然,作者的时态运用不可能完全正确,笔者的目的是揭示当前学者们在时态选择上的趋势。

  二、时态的抽样统计

  笔者抽样统计了武汉某理工科大学写作中心在2011—2012年修改的50篇理工科学术论文原稿的摘要。这些学术论文都是作者们拟投往国外期刊的原稿,希望得到本写作中心对其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帮助。这些论文的方向有计算机科学、材料加工、生物科学、能源、光电等,都是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或发现。

  笔者统计了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总数、谓语动词中各种时态动词总数及百分比,以及摘要中句子总数、各种时态句子总数及百分比。其中谓语动词包括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句子以句号为界。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和表2。

  三、摘要时态统计分析与比较

  由表1可见,摘要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占主导,分别占66.14%和25.10%。在剩下的不到9%里,现在完成时占6.37%。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只是偶尔出现的时态,也就是说,97%强的时态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垄断,这与前人的研究也是一致的。

  由表2可见,摘要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起主导作用,占58.62%,其次是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占24.12%。比较表1和表2可发现,一般现在时句子和一般过去时句子的百分比总和小于一般现在时动词和一般过去时动词的百分比总和。其原因可从表2看出,有9.31%的句子中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时态并存的现象。结合笔者的论文辅导经验,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且不是少数。这种时态并存现象的原因不一,有的是因为具体情况的需要,也有的是因为作者没有掌握时态选用的原则。这种时态并存的情况在滕真如的研究中是没有考虑到的。

  比较笔者的统计结果和滕真如的统计结果可发现,两个结果基本一致,都发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在摘要时态中起主导作用(总百分比分别是82.76%和86.62%),尤其是一般现在时(百分比分别是58.62%和54.14%)。同时可发现,笔者的统计数据中,一般现在时的百分比大于滕真如的,两种时态总百分比却不及滕真如的。其原因可通过对比两个研究的数据得出。笔者研究数据中一般过去时的百分比相对滕真如的降低了8.34%(原始数据分别为24.14%和32.48%)。相对滕真如的研究数据,笔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笔者统计的样本中一般过去时的使用减少了,而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增加了。这里一般现在时的增加实际上不只是4.48%,因为在笔者的研究中存在多种时态并存的现象。通过研究样本中多种时态并存的句子,笔者发现这些句子都是一般现在时与其他时态并存的。也就是说,笔者的统计样本中现在时的使用是要多于58.62%的。这一点可从谓语动词的时态统计中看出:使用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占总数的66.14%。

英语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摘要:

在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和交流的能力。我国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基础英语的后续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运用专业英语,把语言能力同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英语能力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英语正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语,据统计,讲英语、学英语的人多达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二,世界上有85%的科技资料用英语出版,国际学术会议的工作语言一般都是英语。本文试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科技英语及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来谈一谈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

  一个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稳定的兴趣。学校的课程及各种教学安排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的习惯,熟悉学习的方法。在给学生用英语讲授第一次课时,笔者试图从五个方面激发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困难中前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21世纪的中国化学工业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竞争和挑战。作为未来的化工工程师,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第二,让学生了解化工工程师由于在科学和工程学方面有着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背景,可以胜任许多部门的工作。正因为此,化工工程师的薪水是比较高的,从表1美国1999年各类工程师的年薪可以看到本科毕业的化工工程师的薪水比其他各类本科毕业的工程师的薪水要高。第三,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美国和欧洲大型化工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热点。巴斯夫、拜耳、杜邦、ICI、旭化成等众多西方大型化工公司已在中国投资发展。这样,学生在这些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想进入这些公司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求职,求职的时候常常面对的是公司的外籍主管,这就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第四,告诉学生现在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毕业论文环节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理解并翻译一篇长度适中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英文文献,成绩计提供入毕业论文中。这也要求学生要努力学好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第五,总体上向学生介绍我们所用的教材。我们选用的是华东理工大学胡鸣老师编写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系列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均来自原版的英文书籍、期刊,是地道的英语,而且材料的内容较新,通过对此教材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了解化工的一些发展动态。通过这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首先要了解课程的特点

  化学工程专业英语同其他理工科专业英语一样主要是以传递和获取信息为目的,从文体特征上说化学工程专业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由于题材、内容和使用方式的特殊性而形成了自身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的特点。Bloor认为学术英语阅读技能和学习技能是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即使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也需要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习得。针对上述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以课堂英语讲授为主,辅之以口头报告、复述、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从化学加工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及化学工程前沿进展等方面介绍化工专业知识。课文中语言点多,句子结构复杂,专业词汇量大。针对专业词汇量大的问题,有意识地介绍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词汇构造规律。如遇到生词polyethylene,这个单词词头poly—是多、聚的意思,ethyl是乙基,词尾—ene一般是指烯烃,因此意思是聚乙烯。就这个词汇进一步展开,一些基团如methyl(甲基),propyl(丙基),butyl(丁基)等,一些词尾如—ane(烷烃),—ol(醇),—one(酮)等,再举一些例子如propylene(丙烯),butane(丁烷),methanol(甲醇)等。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大大增加专业词汇量。教学中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难点较多的先疏通语言点,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阅读方面的技巧,对课文中一些好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专门提出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并有意识地让他们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2.口头报告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动态,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次上课前用英语口头报告一则化工方面的新闻或动态,每次4~5人,总共大约15分钟。学生担心没有东西可讲,于是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这样一个互

联网高速发展,信息量巨大,信息传递速度如此之快的年代,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上网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获得有用信息,而且也提高了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口头报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复述教材中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可采取让学生把课文的某一部分经过自己的浓缩和修改后用作复述练习,同时也可以补充课外的内容作为复述材料。通过复述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工业、化学工程方面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程度。

  4.讨论首先,指定教材中某一篇课文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阅读、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就这一篇课文进行发言,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有些拘谨,这时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并就课文提一些问题,指定一些学生来展开讨论,然后慢慢地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展开。这样的形式,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论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由探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讲,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不要求他们能直接用英语撰写论文,但应该能用英语写学术论文的摘要。在该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于是给学生讲授有关摘要的类型、句子的结构、句型变化以及摘要的整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一些实例给学生讲解,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6.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加以改进。以前的开卷考试的题型比较单一,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觉得不怎么努力也可以通过考试。现在考试的题型由简答、填空、阅读理解以及翻译或写作等组成,考试覆盖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阅读理解材料取自于课外的内容,而且一般涉及到化学工业及化学工程一些较新的动态和发展。平时课堂和课外的练习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综上所述,根据化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并结合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法如口头报告、复述、讨论等方式,创造良好的、自由的、宽松的环境,提供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宗柱.十年专业英语教学心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4:87.

  [2]吴启金,李娜.从科技文献译写看专业英语教学.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2,2:68.

  [3]瞿云华.大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77.

  [4]王义遒.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高等理科教育,2002,1:13.

英语毕业论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