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论文写作(优秀6篇)

时间:2011-03-05 06:38: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一:音乐学研究中的方法论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音乐历史、音乐理论、音乐心理学等。在进行音乐学研究时,方法论是至关重要的,它指导着研究者如何通过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并分析音乐相关的数据。本文将探讨音乐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音乐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音乐学相关文献,研究者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文献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特点等,从而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实证研究在音乐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或调查来收集和分析音乐相关的数据。例如,音乐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可以通过让被试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观察他们的生理反应和情感体验来研究音乐对人的影响。问卷调查则可以通过询问被试的意见和观点来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喜好和评价。

此外,音乐学研究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在实际音乐场景中进行的观察和记录。例如,音乐人类学家常常会去不同文化中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和记录当地音乐的表演方式、乐器制作技艺等。田野调查可以提供独特的音乐数据,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音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最后,数字化方法在音乐学研究中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音乐数据。例如,音乐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算法来实现对音乐的自动分类和检索。数字化方法的使用使得音乐学研究更加精确和高效。

综上所述,音乐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和分析音乐相关的数据。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田野调查和数字化方法是音乐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音乐的本质和作用。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二:音乐学研究中的争议与挑战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音乐的多个方面,包括历史、理论、心理学等。然而,在音乐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挑战。本文将讨论音乐学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音乐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议是关于音乐的定义和本质。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如何准确定义音乐却是一个难题。有些人认为音乐是一种有组织的声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这个争议导致了对音乐的研究方法和范围的不同看法。

其次,音乐学研究中的另一个争议是关于音乐的文化相对性。音乐是受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的,不同文化中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音乐学应该以文化为中心,研究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有人认为音乐的本质是普遍的,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此外,音乐学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和方法上的挑战。例如,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是非常主观的,很难用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另外,音乐学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音乐数据,但是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挑战。

面对这些争议和挑战,音乐学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音乐。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努力创新和发展,以应对现实中的技术和方法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音乐学的发展,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魅力。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三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四

  摘 要:

在王耀华先生所写《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一文中, 作者告诫万千学子, 要将音乐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当成学术积累的过程, 可谓是给困惑中的学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在音乐表演中同样需要这种“滚雪球式”的积累方法, 表演者通过独特的个性创造积累、二度创作中音乐文本解读与再创造的积累、音乐协调能力的积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的积累, 使表演逐步做到收放自如、生动感人。

  关键词:

音乐表演; “滚雪球式学术积累”; 重要性;

  一、引言

  王耀华先生鉴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切实感受和体悟, 写作了这篇《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 提倡应该把音乐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作学术积累的过程, 并提出从学科理论构架、专题性理论及相关资料、研究方法、论述角度和论述方式四个方面去入手进行所谓的“滚雪球式”积累。[1]所谓“滚雪球式”积累过程, 即在音乐学研究中将每次的研究成果看成一个小雪球, 十次乃至数十次研究下来, 小雪球们逐渐汇聚成大雪球, 而数百次下来, 大雪球便可堆积成一座小雪山, 如此循坏往复。

  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间的桥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表演艺术家试图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 最为精致和完美的呈现给观众。音乐作品是对某个特定历史背景或某个典型艺术形象的高度概括, 音乐表演并非仅是奏响音符, 它是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二度创作, 对艺术形象的深入挖掘和意境的升华。笔者认为“滚雪球式”的积累方法对提升表演者的音乐表现力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独特的个性创造靠积累

  (一) 表演者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音乐表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对作品的个性化创造始终不能脱离该作品内在的规定性, 个性须寓于共性之中。就创作者而言, 艺术作品的创造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创作本身就是其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的释放。表演者也有其自身的生活阅历的积累, 表演的过程也是一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诠释的再创造。表演者需依据作品本身来决定表演的整体框架和风格, 比如在钢琴演奏中, 需遵循作曲家原意, 不能歪曲了表演风格, 这是所有表演者都必须遵守的“共性”规则。

  (二) 不自觉积累与自觉积累的结合

  1. 不自觉积累。

  所谓“不自觉”, 可以理解为“无意识”, 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不会被主体自觉意识到的一种非理性现象。[3]这些无意识的非理性现象无数次的刺激人的大脑, 使得某种抽象的感觉被不断强化, 作为一种思维定势沉淀在人的无意识深处, 融入在人的潜意识中。不仅如此,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 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依赖, 自然就已不再是原初的自然, 而是历史的自然;历史也从此不会是单一的历史, 而是自然的历史。以俄罗斯为例, 其国家整体音乐氛围浓厚, 音乐教育系统发达, 普通民众对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文化都有相当的了解, 国民的整体音乐素养很高。

  2. 自觉积累。

  “自觉”的积累应该从理论、技巧、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这四个方面去理解。首先,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伴随表演者学习的整个过程。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舞台表演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作为表演者的终生学习内容。即在演唱演奏中, 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都能够从宏观上提升表演者对作品的认识, 以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诠释, 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次, 技术技巧是表现音乐的前提和手段, 表演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打磨,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以钢琴弹奏艺术为例, 钢琴技术和技巧也随着作品和乐器的变化在不断创造中, 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触键方式。再次, 作品情感的表达需要不断积累。表演者自身要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深入理解并结合自身感受来进行诠释。在平时的学习中, 表演者通过不断的模仿、揣摩、想象、创造去积累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尤为重要。

  三、二度创作中音乐文本解读与再创造的积累

  表演者把谱面的标记转化成演奏的音符传达给观众需要“二度创作”, 这就是对音乐文本的诠释过程。这个过程既要忠于对文本的精确诠释, 同时表演者又具有创作自由。

  在二度创作时, 首先会涉及到如何对音乐文本进行解读的问题。音乐文本是一种动态的文本, 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自身具有其背景和上下的语境, “文本的解释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必须从文本及其相关的语境中去寻找意义的过程, 这一相关语境, 一层是文本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一层是文本与其实践主体及其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二度创作中, 表演者对诠释过程中“度”的把握, 也就是个性的把握。音乐文本虽然是理解和诠释音乐的基础和前提, 但表演者具有自我意识, 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因此二度创作都会带有表演者的主观创造性, 乐谱仅仅只是一个提示。同时还要兼具表演者自身的个性, 这个过程都需要在学习和积累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四、良好的音乐协调能力靠积累

  (一) 表演主体与乐器的协调

  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身体与乐器之间的协调是实现良好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对于器乐演奏者而言, 身体动作的合理性是影响演奏协调与否的关键因素。躯干、臂、腕、手和脚等一系列的动作需随着音乐而动, 演奏者要设计合理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走向、起伏, 通过一系列的配合找到最省力的动作和最合适的音色。演奏者不仅要表现出音乐的横向线条, 还应该表现出纵向和声。对于演唱者而言, 自己的身体就是乐器, 所有的发声器官包括嘴、胸腹、气息均需做到良好的配合和协调。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有意识的逐步完善自己的技术。

  (二) 表演主体与音乐表现力的协调

  表演者始终要与音乐的内在规定性协调一致, 具体表现为音准、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的处理能力。对于表演者来说, 做到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日常训练中, 就是要打好基本功、提升音乐表现力和表达出作品情感。在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 表演者不仅要准确做到谱面上所记录的音乐符号, 还应该透过音乐文本分析, 通过有乐感和感染力的表演传达出音乐的内涵, 不断提高表演者对音乐的敏感度, 把握不同的音乐情绪。在学习过程中, 对音乐文本的正确解读和准确演绎要靠年复一年的积累, 表演者通过反复分析、推敲、聆听、模仿和再现, 直至实现个性的创造, 这些都需要一点点来积累。

  五、稳定的心理素质靠积累

  要克服“怯场”这一不良心理, 表演者首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 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增加表演的信心, 在一遍遍练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问题, 并分析出原因, 反复尝试去找到正确、合适的练习方法和表现方法。其次, 表演者还可以经常参加演出实践, 使自己在心理上逐渐适应有压力的环境, 这也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途径。如果在表演中出现某些小纰漏, 一定要镇定自若, 把小错误对表演的影响减到最低, 以保证表演的整体完整性。最后, 表演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表演者一旦情绪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冲击, 就很难聚精会神的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 因而也会大大削弱音乐的表现力。

  六、结语

  音乐表演者功力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 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位优秀的表演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背景, 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力, 历经岁月的沉淀和磨练, 终将音乐中最纯熟的技巧和最深切的感情溶于一体, 将最美的音乐表演传达给听众, 达到心灵深处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J].中国音乐, 2016, (04) :67.

  [2]王耀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J].中国音乐, 2016, (04) :67-68.

  [3]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44.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五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

  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

  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

  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在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中,作者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亲历者、策划者、重要乐评人的身份优势,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论相结合的写作。

  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

  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

  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1.1、流行音乐的概念

  1.2、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2.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2.2、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2.3、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

  2.4、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3.1、积极方面的影响

  3.2、消极方面的影响

  4、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大学生关系的思考

  4.1、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4.2、正确评价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4.3、尊重并引导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

  4.4、加强对不良流行音乐的管制

  5、结束语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张庆庆.浅谈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07,(03).

  [2]高玉武,温蓓.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魏培修.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4]周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7,(06).

  [5]杨晓勋.《中国流行音乐传播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4期.

  [6]金兆钧.《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人民音乐.1998年.

  [7]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艺出版社.1997年.

  [8]谭克媛.《先火网络,在热市场(东北入都是活雷锋)有人缘》.《中国文化报》.2001年9月10日第4版.

  [9]潘海涛.《金铁霖谈中国歌坛之怪现状》.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2006年3月.

  [10]张小远.解亚宁.《心理健康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音乐学论文写作 篇六

  摘要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汇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点;传承发展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应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不仅是音乐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既体现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保护和传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必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的感官,促进听众感官的协调,还能使听众通过更多的层面去感受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特征,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对于促进听众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节日庆典,集体劳动、生活。因此,多数都是由集体创作,表现形式也以集体表演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在不断的传承中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看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尖锐化,自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伤害。因此,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反对民族间的仇视与冷漠,坚决抵抗外来不良势力的煽动与挑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齐聚一堂的壮观景象,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谐。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原生态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音乐中充分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具体措施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从当前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听众以及音乐人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逐渐的走出了山区,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现代音乐的文化元素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云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汇集的地区,其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原生态音乐也是该地区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推向城市化舞台的同时,也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播

  云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景区,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样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因此,在大力发展云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乐,使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传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让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的保护,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楚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民族音乐,2010(01).

  [2]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解读[J].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2015.

音乐学论文写作(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