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优秀3篇)

时间:2013-01-03 02:20: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的改革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的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改革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势在必行,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其次,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可行性在于技术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改革。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在线评审,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答辩。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还可以增加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双盲评审方式,即评审专家和学生相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以避免评审中的主观偏见。同时,一些学校也开始尝试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通过多位专家的评审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提高答辩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传统观念的约束。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评审和答辩方式已经树立了一定的权威性,一些人对改革持保守态度。其次是技术支持的不足。虽然现代技术可以支持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改革,但是一些学校的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还有待提高。最后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是必要且可行的。通过技术的支持和实践的探索,可以不断完善评审和答辩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二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相关经验和效果。

首先,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一些高校开始尝试采用多位专家的评审方式,以提高评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一些学校还开始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通过多位专家的评审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提高答辩的质量和效果。这些实践的尝试为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其次,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实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评审和答辩的质量问题。由于评审和答辩方式的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新的方式还不够熟悉,评审和答辩的质量有待提高。其次是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问题。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是保证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首先,可以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方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其次,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评审和答辩的公正性和质量。最后,可以加强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评审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和加强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加强评估和监督,可以不断完善评审和答辩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三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是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虽然《学位条例》对学位授予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评判研究生是否达到上述要求,以及达到上述要求的程度如何并非易事。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学位授予的质量。最近我们抓住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论文评阅和答辩,大力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硕士和博士论文评阅的量化改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学位授予单位应聘请几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我校过去的做法一直是依据学位条例规定对硕士、博士论文的学术水平加以衡量,让专家写出“论文评议书”。这样做存在显着的弊病,一是专家必须根

据论文的内容长篇累牍地书写,二是专家大都采用“水平较高”、“十分优秀”、“国内领先”、“有创造性”等模糊的词汇,因而很难比较论文的优劣。

  我们选取的指标充分考虑了学位条例中对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所提出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赋以权重值,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估的科学与正确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主观评议相结合的做法,并对最后的结果做了统计修正,所得权值基本上能够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考虑到一般的思考习惯,我们采用了“百分制”评分方法,并将所得分值划分为优[90~100]、良[75~89]、合格[60~74]、不合格[0~59]四个档次。只有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才能建议提交论文答辩。由于对论文的总体评价是由最后的加权值来衡量的,因此便于进行横向比较与排序。在上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仍留出一栏供专家简单写明打分的理由,专家也可附页详细阐明对论文的评价,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打分相结合,使评阅结果更具科学性。

  二、硕士和博士论文答辩的量化改革

  论文答辩也是研究生学位授予中的重要一环,是全面、细致地检查论文撰写者对论文的选题目的、理解深度与应变能力的一个过程。论文答辩与论文评阅的目的是不同的,它不仅是对论文本身质量的检验,更主要的是通过答辩,使学位评定委员会从学位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中获得尚未反映的必要信息。

  过去我校的硕士、博士“答辩表决票”上只设A、B、C、D四个档次,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进行选择。它一方面因A、B、C、D四个档次的区分比较模糊,不易把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评分标准不一,或打得低,或打得高,有的甚至给学生全A通过,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时,对全A通过的研究生一般不会提出疑问,而对有B或C的研究生则会提出异议。实际上他们的学位论文水平可能比全A通过的'还高。这种仅以A、B、C、D划分学生档次的做法显然欠科学性。另外都是全A或全B通过的学位论文间的水平也缺乏可比性。鉴于此,我们将答辩表决也改为打分制,满分100分。其中完成培养计划(0~25分)、学位论文水平(0~50分)、论文答辩的表达(0~25分)。所得总分值划分为优(90~100)、良(75~89)、合格(60~74)、不合格(<60)四个档次。这样做不仅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答辩水平,克服评判的模糊性,又便于进行横向比较,使对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的评价更加科学化。

  三、“捆绑式”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实施

  过去我校硕士、博士论文评阅、答辩都是分散、单独进行的,一年到头几乎都有学生答辩。这种无序状态,既影响了各系及我们自身的日常工作,又不便于管理。鉴于此,我们在以上论文量化评阅法的基础上,采取硕士论文“捆绑式”评阅,即每年分两次将同一学科专业或同一研究方向的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集中寄送给两位专家评审,专家不仅给论文量化打分,而且给被评论文排序,以供答辩委员会参考。同时为了提高评阅的保密性,我们隐去了学位论文的作者姓名和导师姓名。硕士论文答辩我们也要求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生答辩由同一答辩委员会进行。这样做不仅可使答辩委员会在同一尺度下对学生进行评判,利于优劣比较,还便于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初步实施的效果

  我们这种评分制论文评阅方式自试用以来,各方面反映良好,效果也颇佳。利用该评阅方式,对我校97年度授予学位的83位博士生的论文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

  (1)总的评分结果

  每份学位论文的总分按9位评阅专家的打分计算,83份论文的得分情况是95分以上的有1个,90~94分的有64个,85~89分的有18个。可以看出,我校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总体水平较高,最后得分均在85~100分之间。

  (2)分要素指标评分结果

  博士生学位论文分要素指标得分均在90分左右,结果见下表。其中“专门知识”和“科研能力”二项加权评分略高于其它项,而“英文摘要”加权评分较其他为低,说明我校博士生的科研素质较佳,而英文水平有待提高。这也与我校博士生的实际水平相符。事实证明,量化评阅法便于进行分析和比较,大大提高了论文间的可比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然而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有些专家对打分不习惯,只在相应档内打勾,有些专家嫌加权平均计算总分值太繁琐;所用评价过份强调各分要素指标,忽视了对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隐去作者、导师姓名常常成了“掩耳盗铃”之举,并不能有效地保密等。

  五、学位授予改革的深化探索。

  鉴于以上量化评阅法的不足,我们又进一步对其加以改进完善,从而形成了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书”,该评阅书摒弃了过去打分并计算加权值的做法,而只要求专家对指标进行“优”、“良”、“中”、“差”四档选择。这既符合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也大为简化。同时我们对原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缩减,改为: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创新性、论文工作科研成果、从论文看作者的学风、中英文表达水平这几个指标,同时要求专家对论文的总体学术水平进行评价。“评阅书”中还保留了评审意见栏,使专家能充分地表达对论文的看法。这样做不仅使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还使定量(我们可以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进行非线性分析处理)与定性相结合。

  我们现在正在建立、完善评审专家库。今后送审专家的确定将由我们从库中随机选取,这样就可以杜绝过去论文评审中“人情”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公正性,合理性。由于我们严格按照“同行专家”的标准选取,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评阅人数(如从过去的9人减至5人),从而节约费用,减少工作量。我们的另一重大举措将是加大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把关力度,争取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建立分委员会,在分委员会人员的选取上也将有所改变,以进一步增加其监督、约束的功能。这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可以下放到分委员会一级,而博士生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者的学位则重点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把关,从而形成两级管理体制,严格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改革和创新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在学位授予改革方面我们已迈出了一步,那今后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使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