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优秀6篇】

时间:2016-06-03 09:3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淡忘的危机。然而,非遗戏曲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正逐渐被重新发现和重视。在这个时代,如何将非遗戏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首先,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设计需要尊重传统,同时突破其局限。非遗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学和审美标准。传统戏曲的元素,如唱腔、表演方式等,都是非遗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尊重并保留这些传统元素,同时加入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不断变化,因此非遗戏曲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设计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表演形式、舞台布景、服装等元素,使非遗戏曲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非遗戏曲文化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体验方式。

此外,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设计还需要注重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传承,才能让非遗戏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展览、演出、教育等方式,将非遗戏曲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工作。它需要设计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使非遗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非遗戏曲文化的创新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传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我们才能将非遗戏曲文化传承下去,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二:非遗戏曲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非遗戏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非遗戏曲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方式。在创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尊重并保留这些传统元素,使其成为设计的灵感和基础。同时,设计师还需要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和理念,让非遗戏曲文化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需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参与。在现代社会中,观众对于艺术形式的需求和欣赏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创新设计,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互动性强的体验。设计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非遗戏曲文化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此外,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还需要借助市场和商业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将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意产品、开设非遗戏曲文化主题的商业空间等方式,将非遗戏曲文化带给更多的人,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

综上所述,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设计师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法,使非遗戏曲文化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同时,非遗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还需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参与,借助市场和商业化的力量,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只有通过创新设计的融合,才能使非遗戏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持续传承和发展。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三

  摘要

:为了探索和研究非遗戏曲文化创新创业研究项目《201713714036》;为了查看当代非遗戏曲与现代音乐的融合程度;为了证实非遗戏曲类对现代生活的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唤起人们对非遗戏曲文化的了解与重视以及为了进一步保护中国广东优秀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海丰戏曲(白字剧)。通过引导和组织热衷于创作新类型音乐、对非遗戏曲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和底蕴、对保护非遗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亲自到非物质戏曲文化遗产之地广东海丰陶河去学习和检验非遗戏曲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效果。成功找到了保护非遗戏曲文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和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非遗戏曲;白字剧;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渐受到人们的忽视和遗忘,而如何通过一种方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保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效果。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研究就是其中一项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联系以来,并达到发展和保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核心就是将非遗戏曲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异于戏曲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且能够满足当下男女老少聆听的优质新型音乐。

  一、研究项目概述

  2017-2018年寒假,即春节期间,组织来自不同学校的对音乐特别是对中国非遗戏曲非常感兴趣、以及对保护非遗戏曲文化有着非常强大的责任心的高校大学生,其中他们包括来自广州工商学院的学生、江门五邑大学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学生,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以及湛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前往白字剧的发源地——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去学习戏曲音乐和检验戏曲音乐能否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的研究项目。白字剧,汕尾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省汕尾市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白字剧历史悠久,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汕尾市海陆丰与汕尾话、民间艺术结合,遂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海陆丰白字戏。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连套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音乐等传统民间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此次,高校大学生们去了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大坑去学习最原始的戏曲文化。跟随当地资深的戏曲音乐家和白字剧戏曲演员学习大坑的白字剧戏曲。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戏曲文化特别是白字剧戏曲文化的很多知识,包括白字剧戏曲的起源历史、创作历史、戏曲器具的用法、口白的编排、戏曲音乐节奏的控制、剧本的来源、戏曲剧本的创作背景、戏曲说唱人员的编排以及每个人物所对应角色。为了达到事先预想的效果,高校大学生先根据戏曲角色的编排进行演练。首先在提取白字剧戏曲音乐的精华部分上,先了解戏曲里面的剧本、剧本里面的口白、说唱等等,然后按照各自的角色进行分配和演练。其次利用当代的音乐器具,将戏曲与现代音乐融合,创造出异于原始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型音乐。这种音乐综合用到了戏曲音乐里面的口白、戏曲音乐独有的节奏安排以及具有民间故事的剧本、同时用到了需要利用现代音乐器具进行编曲的器材、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等等。其中现代音乐器具包括中西方的现代音乐器具,如:大提琴、古筝、琵琶、唢呐、锣鼓、大锣、大管弦、二弦、三弦、二胡、大鼓、响盏、以及现代全世界都普遍流行的吉他、钢琴、鼓等。通过将近两年的实地学习、考核以及检验。最终,证实了非遗戏曲文化是可以借助现代的音乐元素,创造出能够融合两者优点的音乐元素的新型的优质音乐。这种别于传统和现代的音乐是将非遗戏曲的精华部分,即辨识度高、塑造性强的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新颖部分,即传唱度高、可接受性强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精妙、新颖、好听的兼具古典的和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

  二、项目取得的关键数据

  通过结合白字剧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优点,创造出异于原始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型音乐。在当地,通过公演、录像、记录采访、MP3、MP4储存方式等的传输,得到了当地男女老少对这种新颖音乐的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对当地年轻人的影响,我们发现,在进行公演的时候,有很多的年轻人特意赶过来现场聆听这种新型的音乐。

  三、创新点

  准确利用了传统戏曲——白字剧戏曲的独特的音乐形式以及现代新型音乐的新元素,创作出了兼具非遗戏曲音乐类和现代音乐新元素类的新音乐,这种音乐还把当地地方方言融进在里面,不仅给这种新型的音乐增添了与当代音乐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而且这样的音乐也很好的保护了非物质音乐类的遗产。同时这种兼具中国传统优秀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作品,它不仅开创了以前音乐领域上不曾被人们尝试过的音乐风格,而且也创新了中国的非遗音乐类文化,并借助音乐的形式传承了下来。

  四、项目研究方法与特色

  (一)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创作此类音乐需要准确把握两种风格不一样的音乐。从它们的差异中,找到创作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就是这两类音乐所独具的特点,并将这两种音乐的特点融为一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在创作和学习中,传统的戏曲比较偏向于老一辈,而现代音乐则更偏向于年轻的一辈。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融合在一块,并且能够在男女老少中普遍得到接受和热衷,便是该项目最终成功的关键。其次在了解和学习非遗戏曲音乐和文化的时候,通过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最基本的音乐节奏、音乐唱法等,继而从中提炼出了即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我们又保留现代年轻人比较热衷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的精华部分。最后,通过了解和掌握好现代音乐创作所要具备的要求以及现代音乐创作需要用到的音乐器具。将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别具一番滋味的新型的音乐。

  (二)融合两种风格不一样的音乐

  对于该音乐类项目,本着非遗音乐类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戏曲类的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的主题,将非遗戏曲类的音乐和现代音乐融合,设计并创造出了与以往音乐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新型音乐类作品。

  (三)把握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的优势

  对比地学好非遗音乐和现代音乐,特别是在非遗音乐上。由于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外来音乐在中国的传播,非遗音乐类特别是在非遗戏曲上,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距离年轻的这一辈的时间比较长远,而年轻的这一辈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大都处在萌芽、被动时期甚至是未曾接触过的时期,因此,在进行创作的该项目音乐的时候,特别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去学习和了解非遗戏曲类文化。当然对于现代音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接触它们,对于现代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因此,可以更好、更有优势的利用现代音乐。

  (四)利用好现有的条件

  首先,在项目创作中,来自不同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利用自己院校的现有资源,前往白字剧的起源地学习当地的音乐和文化。此外将非遗戏曲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找到和创作出了一种别于现代音乐和戏曲音乐的新型音乐,这种音乐即保留了非遗类音乐的特色同时它也将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元素融入在里面,并且也保留民族文化的根须和火种,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

  五、结论

  (一)历史底蕴浓厚,发展潜力大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曲剧、越调、吕剧、沪剧、白字剧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民声,与现代音乐融合是被证实的一种非常新颖、独特的方式。在融合传统的戏曲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给予现代流行音乐古典的气息,给新音乐全新的创造风格,同时也可以给予现代的音乐多种选择方式。(二)具有典型的特色通过这次的创作实践,我们成功将非遗类戏曲文化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将古典的戏曲文化和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不同于现代音乐和传统戏曲音乐的新音乐,此外它不仅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戏曲文化在现代中生活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发扬出来,而且也可以以将中国的戏曲文化传播给下一代的国人,让中国的戏曲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能够满足大众

  这也是首次尝试把地方方言作为新型音乐的唱版,突出了前所未有的地方特色和音乐风格,而且还借助现代的流行音乐,将其融入在一起,能够创造出即满足老一辈人们审美和钟爱的音乐,同时又能满足了当代年轻一辈们对音乐的需求。

  (四)起到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过将非遗戏曲音乐类与现代音乐融合,创造出的这种新颖的音乐,它们本身就具备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优点,借助“融合”的方式,可以成功将非遗戏曲音乐类保留下来,不被人们遗忘和忽视,从而达到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作用。响盏:中国乐器,盘内由中央孔处以一小绳拴木珠撞击盘沿发音,清脆如铃。

  【参考文献】

  [1]陈少冰.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文化遗产[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84.

  [2]徐燕琳,林华,陈菁.潮汕籍大学生戏曲接受情况调查报告[J].大舞台,2010(01):60-62.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四

  一、利用戏曲艺术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欣赏,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进行渗透,特别是通过戏曲艺术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从戏曲文化中的服装设计、化妆特点、舞蹈形式、表演手法、以及武术、杂技等传统民族元素的引入,将戏曲文化与舞台艺术融而为一,从而增强了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经典的戏曲名段是有生命的,如“花木兰”所表达的用于承担、自强自立的精神、“小放牛”所营造的诙谐幽默的生活观,更是对学生从体验中来获得良好的情操和修养。还有“小姑贤”、“小女婿”等曲目,让学生能够从戏曲文化中领略到情感的体验,精神的升华。历史戏曲将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人物进行充分表现,特别是戏曲艺术风格的渐进发展中,名家梅兰芳、叶少兰、马连良等,以其精湛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能,赢得了世人对戏曲文化的赞誉。我们从课堂赏析和学唱实践中,一方面可以从音视频资料中来听、看;另一方面从引入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及鼓励学生组织戏曲表演实践活动,从被动感知到真切体验,是戏曲文化真正走近学生生活。如对于京剧《沙家浜》,从“智斗”戏中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并从中来感受戏曲艺术的博大魅力。

  二、借助于戏曲艺术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改革一直在摸索中不断完善。戏曲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借助于戏曲文化艺术,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还能够从戏曲文化艺术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如我们分析李铁梅,我们讲解杨子荣,我们谈谈郭建光,其艺术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当前社会需要格外关注的隐性教育方式。同时,在戏曲教学中,对于传统戏曲中的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红灯记》、《杨门女将》等曲目,具有较好的德育功能,从《赵氏孤儿》、《铡美案》、《赤桑镇》等曲目中有助于体现社会正义,惩恶扬善;从《打渔杀家》、《将相和》、《打龙袍》等曲目中来融入历史名著和典故;从《打金枝》、《井台会》、《茶瓶计》等曲目中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总的来说,戏曲教育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其作用是深远的,而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三、推进中职音乐教育中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结合中职音乐教育实际,从戏曲艺术与文化知识的选择与推广上,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注重戏曲基础知识点渗透和推广,循序渐进的导入课堂教学实践;二是注重戏曲欣赏教学,特别是结合具体的曲目来介绍剧情、理解剧中人物角色,激发学生对戏曲人物的认知,特别是经典唱段的学习和欣赏;三是结合实际推广戏曲知识竞赛,或歌唱比赛,营造戏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爱上戏曲艺术;四是结合当前戏曲教学实践,积极拓展戏曲教育方式,如开展戏曲交流,促进戏曲的宣传与普及。

  四、结语

  总之,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从职校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上,引入戏曲教育也是可行的,还需要各教育从业者,能够从自身学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途径,扩大戏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五

  1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建设有独自特点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发展的趋势之一。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高校的成长而逐步形成,它具有继承创新、吸收兼并等特点;它承担着引导校园成员健康发展的重担,但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令人着实堪忧。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不断继承创新,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戏曲艺术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现在不断有年轻的大学生去接触戏曲了解戏曲,他们对经典戏曲开始有了热情,他们不断去感悟从戏曲艺术中流露出的思想境界、艺术品位、思想含量、人文意识。

  2戏曲艺术在工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作用

  每一所高校都会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其共性,也有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及办学历史等原因,有其的特性。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反映出该校的办学理念,当某所高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形成,校园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它的滋养下而发展成长。将戏曲艺术融入工科高校,促进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它符合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1)丰富校园人文精神

  由于学科建设特点,理工科院校人文资源相当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单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哲理思想、文化品位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戏曲作为一种文人文化艺术,它一直富含古代文人所赋予的文学精神,在历史上许许多多科场失意的仕子,官场落魄的政客,常常寄情于梨园,他们豢养家班、编写剧本,他们编写的剧本拥有极高的文化水平,这些剧目暗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爱国情感等等,这也就是戏曲剧本的文学性质。戏曲艺术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戏曲美的丰富性,戏曲演员在表演上遵循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手段,手、眼、身、法、步五重表演技法。在舞台上三两步便走遍天下,七八人既是千军万马,一桌二椅表现环境。戏曲艺术用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来进行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描绘、思想感情的表达,它以语言的形式来表演生活,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观赏戏曲艺术,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因为戏曲艺术的抽象、写意、程式化的表演耐人寻味,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表演的核心,它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品位。

  (3)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戏曲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应,它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主流思想揉纳于其中,强调对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宣扬教化功能。我国古代戏曲家李渔所著《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说“: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它里面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文以载道、助成教化。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它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本中通过男女主人公的荒诞、离奇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当然,戏曲剧目中也有色情、迷信、封建等落后低俗的内容存在,这就需要继承者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向上的戏曲剧目传播到高校校园。戏曲通过在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3湖北理工学院在戏曲艺术进校园工作中的做法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青铜文化发祥地的黄石市。为了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丰富校园文化氛围,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湖北理工学院在近几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增加了“国粹生香”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校团委主办、艺术学院协办。就组织几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次活动,笔者感悟良多,下面就其主要几点与读者共议之。

  (1)突出特色,小型多样

  抓住戏曲艺术中心,不定期开展活动,就活动类型来说有讲座、文化沙龙、演出等形式;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周期里,共组织活动8次,近3500余名学生与民族艺术零距离接触。活动内容不仅仅有京剧还有昆曲、湖北大鼓、汉剧与阳新采茶戏,这既体现了戏曲艺术的高雅性、多样性还体现了戏曲艺术的本土性。

  (2)合理安排,内容创新

  在主题讲座中邀请专业老师与学校戏曲爱好者共同主讲,为了能够调动现场气氛,讲座融合了现场化妆、实时表演、服装道具展示的形式,将戏曲的幕后工作搬到了台前,使得讲座与表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讲座的感染力。现场气氛高涨,无一人中途退场。

  (3)利用社团,培育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是培育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民族艺术永存于校园,学校还成立了戏曲社团——湖北理工学院京昆研习社,开展戏曲社团活动也是进行戏曲艺术进校园的一种实践方式。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有效地加强了传统文化载体建设,广泛开展校园传统文化展示、学习与体验三个层面的活动,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了“教育活动化、活动社会化、教育品位化”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校园文化与戏曲艺术的互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弥补了传统的工科校园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 篇六

  一、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提高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方式

  1.理论课程的改进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舞蹈专业中的武功技巧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材方面来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特点,并且提高了教师的舞蹈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案编制与优化方面也进行不小的改变,主要可以根据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为基础,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中针对理论讲解方面更是增加了实践教学,以多元化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舞蹈学生对舞蹈基础的合理、完整、充分的学习。

  2.舞蹈身韵课程的改进设置

  身韵课程的改进主要在于身体运用技巧和韵律的掌握能力,身体运动技巧属于舞者的外在表现,韵律的掌握能力在于舞者的艺术内涵,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在身韵课程的改进中,将与身韵有关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动作元素贯穿到身韵课中,并且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要求与作用,在节奏的教学方面,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体现。在课程改进设置中,可以从“跑圆场”开始训练,训练初期注重身体的运用技巧及韵律的整我,要求“手”、“眼”、“身”、“脚”的变化以及“节奏”、“气息”、“神韵”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每次上课跑圆场可以设定为20~25分钟,期间组织学生变换队形和位置,同时不断变化学生的“呼吸”与“节奏”。通过这样的训练,便能够提高身体运动技巧性与韵律的掌握能力。

  3.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设置

  在舞蹈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关节、韧带的柔软度、幅度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是对腰、髋、腿的柔韧性需要特别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1)下肢要求有大的幅度运动,要求学生达到前、旁、后腿的180°,训练的方法可以设定为压、劈、搬、踢、悠、撩等。通常在身体柔韧度方面可以通过舞蹈中常用的“翻滚调压”四种方式来练习。

  (2)要求学生力量练习,做到舞蹈动作要轻、飘、柔,在运动过程中紧密结合,发力集中,快、稳,讲究发力的“内劲”,也就是训练舞蹈的“爆发力”。同时要做好身体素质与控制能力的训练,为力量的练习打好基础。

  (3)武功技巧的要求,戏曲中武功技巧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一种延伸,这种技巧与舞蹈动作十分相似,常见的武功技巧有“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对此方面的训练一定要求学生有舞蹈功底,然后在做大幅度慢翻身训练,保证武功技巧体现出圆润、充实、力量的表现。

  二、教学结果检验

  经课改以后,舞蹈教学中融入了新鲜元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有以下两方面:

  1.因材施教

  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课堂中能够很容易的完成学习目标,然后采取拔尖教学法,对基础好的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自主学习;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学生的“层次”拉近,主要针对中差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效率。

  2.技巧锻炼

  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教学初期,便能够规范和建立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利用改变后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的融合武功技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体系,保证了学生舞蹈技巧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的实施,为舞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多的将学生的需求放在主位,然后根据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程中实施“身韵”教学,将课程内容分层、分级的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技巧掌握。所以,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舞蹈技巧掌握能力。

非遗戏曲文化创新设计探讨论文【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