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论文 篇一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探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路径,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思维素养、政治知识素养、政治能力素养、政治情感素养等。
1. 政治思维素养:即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过程中形成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 政治知识素养:即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制度与政权知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知识等。
3. 政治能力素养:即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学习中培养的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 政治情感素养:即学生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情感态度,包括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政治思维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
2. 多维度的政治知识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政治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政治知识面。
3. 提升政治能力培养:通过讨论、辩论、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 培养良好的政治情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感,培养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政治思维培养、多维度的政治知识教学、提升政治能力培养和培养良好的政治情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论文 篇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路径,以期为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思维素养、政治知识素养、政治能力素养和政治情感素养等。
1. 政治思维素养:即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过程中形成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 政治知识素养:即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制度与政权知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知识等。
3. 政治能力素养:即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学习中培养的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 政治情感素养:即学生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情感态度,包括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政治思维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维度的政治知识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政治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政治知识面。
3. 提升政治能力培养:通过辩论赛、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
4. 培养良好的政治情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感,培养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政治思维培养、多维度的政治知识教学、提升政治能力培养和培养良好的政治情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论文 篇三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径论文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各学科尤为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德育性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然而,目前各个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成为高考的机器。因而,突破现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学科教学思想就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科价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路径,为思想政治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核心素养,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各学科尤为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亦是如此。本文先从“素养”的概念入手,再进一步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亦指个人的修养,它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新华字典》把素养解释为:由训练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素养定义为:素养是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修养。
核心素养与传统的“素养”概念不同,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素养,尽管学术界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比较明确的界限,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辩。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释,一是“要素说”,如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二是“层次说”,如南京师范大学李艺认为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最底层是“双基指向”,中间层为“问题解决指向”,最上层是“科学思维指向”。综合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均有所不同,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课程,承担着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使命。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政治素养。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一)政治认同素养
政治认同不仅与学生政治素养水平、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理想信念的建立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必要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尤其是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模块,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这些相关的政治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理性精神素养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如微博、微信等。无疑,这类新型媒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许多诸如暴力、淫秽信息、商业广告、西方意识形态等影响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不健康信息。高中生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由于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其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有思想的公民,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职责。
(三)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接受法治教育等方式,基于对法治的功能、原则、价值等知识的正确认知,而逐步形成的理解、认同、信任、支持并捍卫法治的内心立场、观念和信念。高中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法治意识不仅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影响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但目前我国高中生在法治意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法治意识较弱,缺乏法律权威意识等。因此,思想政治课要使学生认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四)公共参与素养
我国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去,真正享受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公民权利。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更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参与义务。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中生在参与公共事务时表现出参与常识缺乏、参与能力不足等现象。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升华参与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具有良好政治认同素养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的公民。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政治认同道路上的主要引路人,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政治思想。如果一位教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授课过程中一味批判政治,散发出消极的思想,谈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认同。其次,教师要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媒体来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可以通过截取新型媒体上出现的典型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最新的理论和价值取向。第三,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堂常常照本宣科,纯粹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政治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師必须转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采取活动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我国政治的优越性,从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理性精神素养的培育
对于理性精神素养的培育,可以采取列举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师的生活经验远远比学生丰富,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自身内在的理性思维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活中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进来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讲解“联系”时,教师可以引用许多实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中哪些是内部联系,哪些是外部联系,哪些是必然联系,哪些是偶然联系等等。主要不仅能增添课堂乐趣,而且能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再者,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或举例子时,应该向学生提出疑问,如在讲述“物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为什么?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培育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
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既依靠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又依靠于
教师的身教和言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通过观摩法律案件和模拟法律情景这两种形式来进行。首先,教师除了利用教材给出的案例之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在网上所找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点评案例,在分析与点评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浏览权威法律网站,如中国普法网,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法律信息,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观后感写下来在全班分享。其次,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法律情景,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体会当自己遇到法律问题时是如何借助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权益。例如,在《政治生活》中“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网上一则案例,让学生模拟这则案例,分析应该如何解决问题。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权。(四)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
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不断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参与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我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政治课尤其在《政治生活》模块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学会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要使学生能够有序的参与公共事务并养成公共参与素养,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并不行,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创设参与情景,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首先,可以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在实际模拟中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与作用。其次,可以模拟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把身边的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寻找良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公共事务的成因、意义或危害,从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报告。这不仅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