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德育论文 篇一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实施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德育教育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如网络欺凌、虚假信息传播等。学校应该将这些问题纳入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与实际问题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速度非常快,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和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此外,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现代社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最后,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等。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中。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总之,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施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最新的德育论文 篇二
德育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关键,也是塑造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和奉献。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出良好的公民素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这些素质将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等。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这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并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将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如网络游戏、追求物质享受等。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这种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最后,德育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发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和接受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这样的传承和发展将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德育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传承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新的德育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