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案例论文 篇一
标题:通过美术课程提高小学生创造力的案例分析
引言: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创造力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一个小学美术课程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美术课程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主体:
在某小学的美术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老师也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材料进行创作。
其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例如,老师会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进行素描练习,让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并将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在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例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通过实际的创作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老师也会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结论:
通过这个小学美术课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美术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课程案例论文 篇二
标题:小学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的作用——以某小学为例
引言:
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某小学的美术课程为例,探讨了小学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的作用。
主体:
在某小学的美术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各种美的事物,例如自然景色、艺术品等。通过观察和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培养对美的敏感性。
其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展示各种艺术品,并解读其背后的意义和美感。同时,老师也会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品的评价和讨论,让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来欣赏艺术作品。通过这样的欣赏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并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此外,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表达能力,并将自己的审美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艺术作品。
结论:
通过这个小学美术课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案例论文 篇三
小学美术课程案例论文
导语: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小学美术课程案例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中国每所小学都有着一般小学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特性。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自身及自己的学生特性、了解自己所处教学环境,并用最优资源整合方式提升自己,使自己融入所处环境,悦纳自我、与学生良性互动、与学校共同成长。
关键词:合理利用资源 案例分析 差异共存 融合 相互作用
我所在单位地处长株潭交汇地,可算是典型“城乡结合部”小学中的一员。我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流动性大、学情复杂。我是千万个工作在第一线普通美术教师中的一员,本文所述可算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采样切片”。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抱怨单位硬件设施不够好、学生素质不高、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只会影响自身情绪让工作受阻。我开始思考在现有条件下自己可利用、可改变的部分有哪些,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一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事实上我校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有美术室、书法室等功能室,只是功能室内部物资不够或不好用。相对许多小学来说,我所在单位已经有非常不错的硬件设施了。
案例一: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能干的工程车》,这一课要求学生用线描及做手工的方式画或做工程车。备课之前我想到我校大门口就有一大片工地正在施工,每天各种工程车进出其间,突然想到:正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有没有我的学生家长呢?找孩子们一聊天询问,原来五年级每个班都有部分家长从事的工作就是开工程车!比如挖掘机、大卡车、起重机、压路机等等,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观察学校周边工地上的“大家伙”。我请几位同学征得家长同意后拍下了他们和他们家工程车的合影,并将这些照片放在我的教学课件的第一页,作为导入环节。课上,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惊喜。他们对自己熟悉的、就在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出现在课堂教学环节十分兴奋,从前美术课堂上的艺术作品、画坛巨匠离他们比较遥远。运用多种美术材料工具进行创作又总有许多不带工具的孩子,而且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我没什么美术细胞。”这一次的课堂体验让孩子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知识,他们讲的许多东西都让我意外,比如孩子们讲解各种工程车的各部分名称、颜色标志含义、各部分功能、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听着他们熟练地谈起这些,特别是平时总是捣乱、从未好好完成作品的几个小男孩也那样流畅地讲得头头是道,我知道,他们对于美术课堂的看法有了改变。虽然后来的作业环节经过了几次修改、重新讲解示范并更改了作业要求,但是孩子们最后的作业效果普遍超过了从前的水平。也许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没有想到,他们常见的,赖以谋生的工具会出现在美术课堂上,后来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又加入了感恩父辈的环节,孩子们谈到自己父母的辛苦工作,觉得他们身为普通劳动人民光荣而伟大。这一课可以说是为我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在后来的美术课堂上,带工具材料的孩子明显增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找到他们的兴奋点并抓住学生优势、特质,才能更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兴趣,才能保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案例二:湘教版五年级下册《彩云衣》。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服饰文化,绘制关于服装的图画。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学到了开福区某位教师用一块很大的布绕在身上,做出三件不同款式的“衣服”。我将这个导入活动带入我的课堂,向学生展示。这一展示所需材料不多,却能一下子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活跃又解决了衣服款式讲解的问题。后来的作业也运用了事先打印“衣模”,添画衣服的方法,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快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完成了很多有趣的作品。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时候我都特别珍惜学习提升的机会,并且对于可以运用到我自己单位、课堂的一些好方式方法特别留心。我分析了哪些是我的可用资源,1.教学参考用书、光碟课件。2.培训学习时学到的好的经验、知识。3.与同事、别的学校教师交流,互换资源。4.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5.网络资源。这些都是非常有用、有效的可用资源。如何运用?当然不能搬来就用,必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还有我自身的特点。案例三:环保主题文化艺术节。我校新装了一批活动黑板,包装黑板用的大纸板箱我和另一名美术老师觉得扔掉特别可惜,总想用它们做点什么。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后我们用纸板做展板,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贴出来,做了一个小型画展,还用大纸板画出超人、蝙蝠侠、白雪公主等有趣的形象,用大纸箱裁切拼搭了一个小房子,供孩子们游戏。我们出具海报征集孩子们的新鲜想法,就好像头脑风暴一样,孩子们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了非常多有趣的手工作品。学生自制海报,分年级组织了有趣的跳蚤市场活动,学校组织来接低年级孩子的家长也参与了活动,场面火爆,让老师们都觉得特别有趣。许多孩子的家长本身是做一些小生意的小老板,这些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干聪明让我印象深刻。后来学生手工作品进行了全校性的评奖,每一个学期都举办“假期手工作品展”和跳蚤市场活动,跳蚤市场活动的收入通过少先队大队部的学生会议,拿出一部分捐助家庭有困难的孩子。这样的活动,所费不多,但是收获的效果却是让人惊喜的,学校对美术活动的认可;家长对孩子参加学校活动、制作手工作品的看法;美术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学生和老师的自我价值体现都因这一系列的校园活动而改变着,特别是家长、社会对学校美术教育的理解、支持,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非常重要的动力。学生通过活动更加直观的了解了美术展览、绘画、手工制作的`用途、海报的运用等,教育的确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能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感受创作、合作的快乐,对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非常有帮助。学生自觉主动习得的知识,比教师重复讲解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我们身边的可用、好用资源其实非常多,在充分了解了学情、了解了所处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教师、学校,融合共生,相互促进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我觉得,让我校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在我校这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给与孩子的美术学习支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用精心设计、量身打造的美术课堂推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信心更加重要。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