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扶贫方案 篇一
在当前社会中,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许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企业扶贫方案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本文将介绍一种具体的企业扶贫方案,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这个企业扶贫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增加收入。这个企业会在贫困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招募当地居民作为员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这些员工将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同时,企业也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其次,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包括了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的内容。企业会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与当地居民分享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帮助当地居民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且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以帮助当地居民开展自己的生产活动。
此外,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会在贫困地区进行一些环境治理工作,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企业会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并且鼓励当地居民开展绿色产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沟通。企业会与当地政府、社区组织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执行扶贫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需求和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企业还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企业扶贫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沟通,企业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企业扶贫方案 篇二
在当前社会中,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企业扶贫方案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本文将介绍另一种具体的企业扶贫方案,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这个企业扶贫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提供教育支持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改变命运。企业会在贫困地区兴办学校或者设立奖学金项目,为当地的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教育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教育设备和教材,以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包括了健康保障和医疗援助的内容。企业会在贫困地区兴办卫生站或者医疗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医疗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企业还会派遣医疗团队到贫困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援助和健康教育。
此外,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注重农业发展和产业扶持。企业会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加工厂,引导当地居民发展农业产业。通过提供种子、肥料、农机具等支持,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企业还会提供市场销售渠道和品牌支持,帮助当地居民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增加收入来源。
最后,这个企业扶贫方案还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企业会在贫困地区兴办文化中心或者艺术团队,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加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企业还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修缮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当地的文化多样性。
总之,企业扶贫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通过提供教育支持、健康保障和医疗援助,注重农业发展和产业扶持,以及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企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改变命运。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企业扶贫方案 篇三
企业扶贫方案 篇四
企业扶贫方案 篇五
为了响应推动精准扶贫的号召,西乡民营企业鹏翔茶业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及《关于企业全面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量身打造脱贫方案。
xx年3月,鹏翔茶业为扎实推进 “精准扶贫”工作,成为西乡县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企业内部成立了以董事长段成鹏为组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领导小组严格遵照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五步法”,结合企业实际,制订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三年规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帮扶具体措施。工作开展初期,领导小组决定为了深入贫困户了解其情况,让工作做的更加细致,达到“精准”的效果,走村串乡逐户摸底。
在摸清贫困户真实情况后,鹏翔企业精准扶贫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进行“一对一”的扶贫工作,使扶贫工作可以落实责任,分工协作。根据前期收集到的贫困户信息和实际情况,以董事长段成鹏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又对每个扶贫家庭制定了符合实际条件的扶贫政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次扶贫工作的展开,并不是单单的为了单纯地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而是对他们授予创收的技术,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开发收益,从意识层面和思想层面让贫困户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鹏翔茶业董事长段成鹏表示,“精准扶贫”不是一个单单的口号,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为了落实这项工作,鹏翔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持续的将该项工作进行下去。除了现在已取得的结果外,鹏翔茶业还制定了“三年内完成23户脱贫”的工作目标。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通过园区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群众350户增产增收。
段成鹏说:“我们鹏翔茶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响应政府号召的同时,从企业文化、内心深处去帮助这些农民脱贫增收。作为民营企业家,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我相信在帮助老百姓的同时,我们企业自身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交通局根据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对xx镇xx村的精准扶贫,现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三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自xx年起至xx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464万元,完成扶贫村xx镇xx村通组联户公路建设6公里;完成村、组、户农电低网改造;完成青竹沟、廖家湾2座小二型水库整险和8座山塘升级改造;完成灌渠块石砌护、沟渠疏洗、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标准垃圾池建设与维护;完成村部维修与村级卫生室建设;完成村级自来水建设和互联网建设等项工程(具体见附件1)。
同时,建好扶贫村、组、户困难人口和整体脱贫卡档,建立和完善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8000元,着力解决扶贫村81户226人脱贫致富。
三、工作重点
按照县委扶贫工作会议安排,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教扶贫。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
一是宣传政策,大力宣讲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步骤作法,使之认识到2020年全国全面小康不能再掉队。
二是专项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事业成功人士,组织村民和贫困户进行专项讲座和经验推介,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基本技能。
三是正面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启迪和引导农民根据社会需求调优生产结构,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四是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困难,实现9年义务教育目标。
(二)项目扶贫。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大环境下,发挥交通行业优势,一方面要深入实地调查,澄清贫困村道路建设底子,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办点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上下联动,精确投入,优先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经过三年努力,采取专项投入,农户赞助的形式,实施扶贫村通组联户道路硬化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的交通保障。
(三)结对扶贫。按照安排,对扶贫村实行第一支部书记和办点干部常年驻村办公。动员局机关和局属7个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一至两名工作人员结对包干,所有帮扶人员要深入贫困群众实际,掌握帮扶对象实情,帮助查找贫困根源,制订脱贫规划,三年内逐步甩掉贫困帽子,认真落实“一帮一”责任制,将结对帮扶情况登记造册,并予公开、公示。
(四)联动扶贫。会同县烟草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加快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联系水利部门,推进水利设施改造升级。
二是联系电力部门对危险线段和农电低网进行立项改造。
三是联系环保部门进行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垃圾池规范建设与维护。
四是联系党建、卫生、电信等部门,解决村部维修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经费困难,启动和加快村级互联网建设。
(五)救助扶贫。一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扶贫村参合率达100%。
二是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卡档,为无儿、无女、无依托的孤寡老人积极申报五保户,对病残、智残、肢残和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按程序解决低保待遇,全面落实民政社会保障措施。
三是对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争取专项投入并适当予以资助,做到贫有所居,困有所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交通运输局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陈绍汉任组长,副局长郝传宏、黄勇、余新平(常务)任副组长,运管所、路政大队、公路所、公交所、质安所、港航所、航道所为成员单位,各单位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于帮扶对象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到深入农户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部署和协调精准扶贫任务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结对抓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加大项目投入。根据县域交通现状和贫困村交通建设实际,精准践行交通项目建设投入政策,争取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动员广大寓外乡友、知名人士、富裕农户自觉赞助,切实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基本实行全村主要通组联户公路水泥路面硬化,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三)强化考核督促。按照县扶贫工作要求,制订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帮扶任务的单位“一把手”,不认真履行结对帮扶义务的工作人员实行问责,考核结果作为全局年度综合考评重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共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新时期扶贫攻坚总体部署要求,以全面同步小康为指引,遵循《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立足长远,把县域工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县域农产品精深加工、民族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科学合理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生态能源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与省内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努力走出一条扩量提质、转型增效、加速发展的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到2020年,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改善,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趋显著,县域工业集聚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县和特色工业县。支持“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建设,在全省贫困县因地制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工业集中、竞争较强的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建一批风光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建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一区三带”贫困县工业空间布局。以xx山区、xx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为契机,重点布局发展特色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连片特色产业功能区。发挥部分丘陵县人口、区位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承接东部与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粮油肉禽饮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劳动密集与城市配套制造业产业带;在xxxxxx环川东南区域,发挥资源与人口优势,重点发展成渝汽车机械配套产业、天然气盐卤等资源性工业和粮油肉禽酒茶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农产品加工和特色资源产业带;在环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序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风光分布式生态能源,大力发展茶、林、果、菌、药材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生态能源和特色农副产品开发产业带。
(二)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县和特色工业县。进一步整合各项政策和资金,加强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推动有资源、有特色产业、劳动力富余的贫困县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新兴工业县。在少数民族区域、盆周山区和xxxx山片区的部分县,充分挖掘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加快推动一到两个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批特色工业县。
(三)加快县域工业集聚发展。根据《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指导有工业基础的贫困县产业发展向专业园区集中。推动边远山区县域新园区依托特色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xx、xx、xx等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以“飞地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化与内陆地区的合作。同时,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产业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技术研发、公共物流、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
(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支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布局原则,在贫困县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高质的生产原料来源,做大做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支持企业为农户生产提供技术、资金、种子、农资及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农业闲置土地向农业现代化企业、经营大户集中,促进农村生产由家庭经营向农场或企业经营转变。
(五)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城镇化发展格局为基础,促进县域城镇体系与县域产业体系互动发展,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依托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继续实施“百镇建设行动”,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连接产业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居住、生产、生活等各项功能,促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综合功能区。同时,广泛吸纳农村贫困人口进厂进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工业新区打造成为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镇新区。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环境。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全面落实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七)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xx山区和xx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通过中心城市的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市域县域一体联动,使中心城市与相关地区一起形成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和叠加效应。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推动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的产品延伸配套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联合,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县域工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八)以农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顺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加快白酒、茶叶、屠宰及肉类加工、中药、果蔬、竹本制品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四大特困片区县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县。
(九)以自主创业返乡创业为导向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人口大县布局和承接省内外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大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各级相关部门要将县域工业扶贫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履行好牵头协调职责,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将县域工业扶贫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加强研究谋划和组织协调,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倾斜。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向县域工业扶贫的倾斜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在制定规划和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探索管理权限、要素保障、财税等方面特殊政策,给予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权利,确保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具备强劲的后生动力。
(三)强化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育。强化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一批以小企业创业孵化为重点的创业支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为产业集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结合各地县域工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手段、以人才为根本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县域工业扶贫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县域工业扶贫持续健康发展。注重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县域工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企业扶贫方案 篇六
porter和kramer指出,尽管企业社会投资和伦理管理实践在很多行业均得到了充分重视与 蓬勃发展,但旅游业在这些方面的实践仍然十分有限[4] 全球只有2%的旅游企业参与到负责任旅游或csr 实践中[5],旅游企业在csr 实践方面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不仅是实践界,在学术领域,csr 议题也尚未引起旅游学者的足够关注 学术研究有助于梳理错综复杂的旅游csr实践问题,分析旅游csr的影响机制并明晰其作用效果和适用情景,为旅游企业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然而,由于研究的阶段性,目前旅游 csr 研究在理论层面的针对性学术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对旅游csr实践缺乏理论指导。csr 的概念最早由舍尔顿(sheldon)在1923 年提出,他提倡应该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的需要问题联系起来。在该定义里,舍尔顿认为,企业的责任应该包含道德义务,企业经营应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16]。在他的思想里,已经孕育了csr 的核心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1953 年,鲍文(bowen)在其出版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追求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17]。鲍文的著作大大地推动了csr 相关的研究,标志着现代csr 概念构建的开始。
虽然政府产业化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和缺乏金融支持等等。政府虽然能够调节部分社会资源的流向,但完全不能取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政府被认为是反贫困的绝对主力,能够集中庞大的社会力量,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去改善甚至消灭贫困;但研究表明,政府扶贫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在反贫困领域却一直不被重视。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扶贫被认为等同于做慈善,也就是捐赠[43]。然而,企业通过商业运作帮助低收入群体、改善地方经济的扶贫案例已有很多,却一直缺乏对企业扶贫案例的系统研究 [43]宋征,贾燕.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企业扶贫状况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1):212-214.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歌娅思谷景区在发展中遇到了用地的问题,经协商,东谋公司以每年每亩600 元的租金流转周边农户土823 亩,并优先安排租地农户和周边农民在景区就业。目前,在景区签订就业合同的153 人,其中贫困人口87 人,安排从事管理、导游、保安、餐馆服务、环卫、田园管理等工作,月均工资2000 元,有54 名白裤瑶村民兼职参加原生态民俗风情篝火晚会演出,每人月均 收入400 元。另外,公司还为有经营意识的农户提供低价租赁商铺,让他们经营旅游商品、乡土小吃、农特产品,月均收入2000 元。在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的同时,歌娅思谷景区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成为广西著名的休闲观光和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东谋公司的负责人说,由于得到了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他们参与的旅游扶贫项目得到顺利开展。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歌娅思谷景区辐射带动里湖瑶族乡瑶里村、里湖社区和城关镇恩村等共549 户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共有139 户贫困户、569 人在景区发展中获益,其中103 户贫困户、443 人实现脱贫。
为在“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各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活跃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央企平均每家结对帮扶2.3 个贫困县。在全社会总捐赠中,企业捐赠也已占到总捐赠额的70%。企业扶贫的优势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一直是扶贫攻坚的重点方向之一。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融资难一直是农业企业尤其是扶贫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企业作为现代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生力军现行扶贫工作中仍存在“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被动局面,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必须进一步构建政府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凸显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实效,积极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良好环境,使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纵观中国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4 年,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大多是出于自发,一方面,扶贫受益对象多为本地化,从民营企业家家族开始,向亲戚、乡邻扩散;另一方面,参与扶贫的企业家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家个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实现为主。同时,扶贫手段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安置就业和捐款捐物。从1994 年到2006 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扶贫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其特征,一是民营企业家逐步成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例如这一时期出现的“光彩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扶贫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参与途径开始多元化,产业投资、资源开发、贸易带动等各种扶贫手段不断出现。三是扶贫活动开始组织化,在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开始有组织地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并逐渐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扶贫对象全国化,无论是本省贫困地区还是西部贫困地区,跨省区的公益捐赠和产业扶贫等活动大量涌现,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视角遍及全国。从2006 年到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进入了新的阶段,无论是参与方式还是参与力度,尤其是在中央政府确定了精准扶贫的国家策略之后,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始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消除贫困中,既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福音,也为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觉参与扶贫开发进入常态化,参与扶贫开发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并将之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之中,是企业彻底实现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将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效结合 起来,已成为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体现了贫困群体和企业的共同需要。这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既规避了政府扶贫的弱点,又能体现出市场元素的积极作用。
目前,政府操控型移民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居民自主性移民还是并不多见的形式,企业参与型移民也处于探索试验阶段[4]。目前移民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移民自身尚未成为移民选择的决定主体,主张变革现行政府操控型移民模式为居民自主性移民模式[5]。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旅游开发一直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显现了诸多弊端。选择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扶贫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源整合、提速增效的最佳选择。政府、企业、市场、社区居民、旅游者是有限政府主导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构成主体,他们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发挥作用。此外,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运行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来维持。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扶贫一直是坚持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对贫困地区实行直接干预,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从而激发贫困地区经济活力,该模式产生于20 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并在21 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促进我国西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政府主导型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已渐显力不从心,问题不断显现,如由于开发不当导致了贫 困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企业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政策难以落实以及由于社区居民参与度低造成后续发展乏力等。此后,先后出现企业主导型模式和社区主导型模式,但这两种仅流行于某些特殊地区的特定时期,其普适性不强,且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我国旅游扶贫开发中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良或探索新型扶贫旅游开发模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并对其构成、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说明,以期对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但是,旅游扶贫开发不只是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公益 性质。因此,仅仅依靠政府主导进行旅游扶贫开发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但是脱离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扶贫工作则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李永文和陈玉英的观点较为符合实际,旅游扶贫的本质是一种“扶持行动”,扶持经济发展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学界对旅游扶贫的定义尚不统一。李永文和陈玉英指出,旅游扶贫是通过发展旅游业而出现的一种全新扶贫模式,即对一些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进行开发和扶持,从而实现其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①
政府主导型模式 内涵
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和财政实力,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资金的投入和支持等,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模式⑤。特征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基本情况不清、决策流程复杂缓慢等问题,直接导致政府扶贫工作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升⑥。企业主导型模式 内涵
企业作为旅游扶贫的主体,在旅游扶贫的开发活动中投资资金和人才,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行使其管理才能的一种模式。特征
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资来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经营体制较灵活。但是,企业可能会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我国发展旅游扶贫工作以来,一直坚持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扶贫具有全局性和政策性,它对于扶贫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任何一种扶贫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由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是旅游扶贫地区存在信息分散的现象,使得政府较难掌握完整信息;另一方面是从事旅游扶贫工作的政府人员有限,很难保证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这样会对扶贫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作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利益主体之一的政府,在开发活动中容易出现自身利益追求,从而产生干预旅游扶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②此外,政府需要依靠市场,根据市场发展而改变政府职能,并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企业扶贫活动中,企业会根据政府指定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的参与会更有利于资金的筹措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之对于旅游扶贫的贡献,社区参与扶贫的影响较弱,但同样不可以忽视它的作用,只有社区居民们想要自己所在的地区发展起来,并且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贫困区县都非常突出,由于缺少资金,一些项目难以达到最优规模,一些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也难以得到较快的推广。同时,资金流失、挪用、资金投放对象错位、使用效率不高等资金管理问题也极大地制约了扶贫的效率。
项目和资金多头管理,扶贫职能的交叉与扶贫资金多头管理机制,很不利于扶贫资源的有效 整合与城乡扶贫政策一体化的形成。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评估标准,立项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项目偏离“瞄准穷人”的目标,并且造成预算严重偏离实际需要、费用成本过大等问题。选择项目时,由于缺乏扶贫信息沟通机制和平台,对贫困人口的需求了解不够,在开发目标界定、开发方案评估、资金使用、项目监督与管理等环节,缺乏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
旅游开发作为扶贫项目,因其“造血式”扶贫与以往单纯给予财政扶持的“输血
式”扶贫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激励扶贫地区人口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助扶贫”的 作用,因而其扶贫效益被广大学者认同
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尽可能的创造利涧,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其它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法律责住是指企业要按照政府和法律要求经营,位于金字塔第二
层,同经济责任一样,是自由企业制度的基本准则;伦理责任是指除了法律规定之外的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活动,它反映了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对关系到自身公平、公正化及道德权为的企业行为的考量;伦理责任位于金字塔第三层,与法律责任层相互作用;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捐助资源(资金、设施、人力支持等)从事化会福利事业改善社会群体生活品质等,是企业自由裁量的社会责任,位于金字塔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