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演讲技巧 篇一
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活动中,我们都可能需要进行当众演讲。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站在人群面前发表演讲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当众演讲的技巧,帮助你在公众场合中自信地表达自己。
首先,为了成功地进行当众演讲,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在演讲前,你应该了解自己的主题,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确保你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同时,你还应该制定一个简洁明了的演讲大纲,以确保你的演讲逻辑清晰,并且能够紧扣主题。
其次,演讲时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站在台上,确保你的姿势自然而舒展,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你可以与他们建立联系,并传达出自信和专注的形象。另外,声音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确保你的声音清晰、有力,并且能够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保持稳定。
第三,使用故事和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人们往往对故事和例子更感兴趣,因为它们能够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生动。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引用一个恰当的例子,你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你的演讲内容。
最后,反复练习是提高演讲技巧的关键。无论你是在学校做演讲还是在工作场合发表演讲,都要确保你在演讲前进行充分的练习。可以在家里独自练习,也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扮演观众进行模拟演讲。通过反复练习,你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当众演讲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实践的能力。通过准备充分、掌握肢体语言和声音控制、使用故事和例子以及反复练习,你可以在公众场合自信地进行演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你所要传达的信息,你将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
当众演讲技巧 篇二
演讲是一种在公众场合中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分享知识、传达观点、激励他人,并且在职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站在人群面前发表演讲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当众演讲的技巧,帮助你提高演讲的效果和自信心。
首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你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性的表达。在准备演讲时,你应该明确你的主题,并将其分解为几个有逻辑关系的部分。确保你的演讲有一个清晰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并且每个部分都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你还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你的观点。
其次,演讲时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站在台上时,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可以传达出你的情感和态度。确保你的姿势自然而舒展,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并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以建立联系。此外,声音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确保你的声音清晰、有力,并且能够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保持稳定。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你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出自信和专注的形象。
第三,使用故事和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人们往往对故事和例子更感兴趣,因为它们能够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生动。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引用一个恰当的例子,你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你的演讲内容。此外,你还可以使用幽默和情感来吸引听众的兴趣,但要确保它们与演讲的主题相关,并且不会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反复练习是提高演讲技巧的关键。无论你是在学校做演讲还是在工作场合发表演讲,都要确保你在演讲前进行充分的练习。可以在家里独自练习,也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扮演观众进行模拟演讲。通过反复练习,你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记住,演讲是一项技巧,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进。
总之,当众演讲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实践的能力。通过准备充分、掌握肢体语言和声音控制、使用故事和例子以及反复练习,你可以在公众场合自信地进行演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你所要传达的信息,你将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
当众演讲技巧 篇三
明白了心和眼的关系,就明白了练眼定的重要性:一个内心自信的人,一定可以从眼睛中看到他的自信。
2.练眼定对讲话的好处:尊重人、吸引人、提醒人
(1)眼定的好处之一:尊重人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微笑和直接的眼神交流能够增强吸引力。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些不同表情的面孔图片,包括微笑、皱眉、把脸转到一边以及直视观察者。他们让苏格兰斯特灵大学以及阿伯丁大学的460名受访者看这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对这些面孔的吸引力进行评级。结果显示,上面这张照片最受好评。这位年青的女性直视观察者,并且保持微笑,因此最具有吸引力。因为,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你也会感到受尊重,所以会被吸引。
在著名作家陈建功身上,这个规律也得到了验证。
我曾经主持一次陈建功的文学讲座,和他有过接触。他在和你讲话的过程中,一直面带微笑,眼睛专注地看着你,让你觉得非常亲切,如沐春风。一位记者曾经这样描写过陈建功:“陈建功老师不加染饰的花白头发,和蔼微笑的脸上却有着他习惯性的半锁着的眉头,语速似他的思维,快而逻辑性极强,边讲话边还认真地盯着你看,透着邻家大叔的敦厚与热情。”
正是陈建功“和蔼微笑的脸”,“边讲话边还认真地盯着你看”才给这位记者留下了“邻家大叔敦厚与热情”的印象。
如果你双目有神地看着你的观众,使他们感到受尊重,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如果你不敢直视观众,观众就感到被冷落,他们就会自行其是,或者窃窃私语,或者交头接耳,或者心不在焉,总之,你已经无法把他的眼光吸引住了。我在练眼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的眼睛要像一盏探照灯,一直在观众脸上不停地扫视,这样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快速克服讲话无胆妙法之二:眼定(2)
道家对精气神有个比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人身上最有光亮,最有神的部位就是眼睛。通过眼定的训练,你就可以做到两眼放光,双目炯炯有神,来吸引住你的观众。
讲话者的眼光与观众的眼光是一场博弈,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而没有用眼睛和观众交过锋的人,往往有一个误区,觉得台下的人都在讥笑、嘲讽他,所以不敢看观众。
我的一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过去我一直认为,台下同学看我的眼神是冷光。可是,当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大胆抬起头来看台下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暖光,是同学们鼓励的目光。”而一旦你敢于大胆地看观众了,观众就会用一种信任和仰视的心理来看你了。
害怕看台下的冷光,就如芒在背,不敢看观众,不敢看,就无法控制观众,结果被观众压得抬不起头来。而一个沉着自信,善于掌控的人,眼光是他控制场面的主要手段。《老残游记》中描写说书人白小玉的出场时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珠宝,如白水银里头养了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的角落里的人,都觉得白小玉看见我了。”这白小玉未曾开口先用眼,一下子就把全场观众牢牢地吸引了。
(3)眼定的好处之三:“提醒”人
用眼定“提醒”人,也就是用眼光来掌控会场。
用眼光控制场面主要在于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一上场,不讲话,先用眼光看着大家,观众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在主持晚会的时候,人越多,眼光看观众的时间越长,观众慢慢就静下来了,这时候主持人再开口讲话。
第二个时机是讲话过程中看到哪一片在开小会,就一直用眼睛看着那个方向讲,一会儿他们就会感觉到,并马上安静下来。
全国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个用眼睛控制场面的例子。一天,于老师上作文课,内容是“学古文,编故事”。学校安排老师们都去听于老师讲课,教室后面都坐得满满的。于老师先教学生一篇古文《凿壁借光》。在他讲要求的时候,发现两名学生在底下讲话,而且声音很大。要是平时,只需提醒一句就行了。但今天后面坐了那么多的老师,这样做会使学生难堪。这时,于老师突然停止讲课。教室里刹那间出奇的静,竟使他们有些慌乱。当他们的目光和于老师的目光接触时,立刻明白了一切,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这时,于老师又继续讲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眼光提醒人,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收到了维持教室的秩序效果。这眼光的效果实在是太大了。
3.练习眼定的方法和要求
上台讲话者的眼光如此重要,下面就要教给大家练眼定的方法了。
练习眼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睁眼法;二是看眼法;三是兼顾观众法。
(1)练习眼定的方法之一:睁眼法
具体练法:在眼睛的前上方3~5米处找一个点(绿色最好,黑色也行),睁眼看一秒钟,闭眼一秒钟,再睁再闭,早晚100次。
为什么练睁眼?
说起来还有个故事。因为自己年过50之后,脸部的肌肉就越来越松弛,眼角开始往下耷拉,变成了三角眼。上台主持也好,表演节目也好,形象就受影响。后来看了一个电视访谈,发现一个年过六旬的京剧演员双目炯炯有神,眼皮一点都不松。他介绍说,他每天都要瞪大眼睛盯着一个地方半个钟头,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于是我就下定决心练瞪眼,要把松弛的眼皮再练紧致。快速克服讲话无胆妙法之二:眼定(3)
我的实践证明练睁眼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眼皮不松。
开始练的时候,眼肌松弛,睁起来很困难,坚持练了一个月,就感到眼部肌肉有力了。练到三个月的时候,自己一照镜子,发现眼皮儿开始复位,三角眼基本恢复成圆眼了。一上台,效果好多了,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第二个好处是眼睛有神了。
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眼睛如果漫无目的地看东西,眼神就是散的,而看一个点的时候,眼睛聚焦,就自然会有光泽了,眼睛自然就有神了。放大镜能把一张纸点燃,靠的就是把太阳光聚集在一个点上。
另外,练眼神的同时也是练心定。每次练习眼睛一睁一闭100次,非常枯燥,对人的注意力、定力都是很好地磨炼。
第三个好处是让眼睛黑白分明。
人年龄大了以后,血液循环慢,眼球上沉积的红血丝越来越多,眼白就发红,变得混浊,自然就难以黑白分明了。而我通过睁眼法的练习,眼球得到运动,血液循环加快,眼球里的血丝越来越少,眼白部分越来越多,就显得眼睛黑白分明了。
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坚持练习睁眼法都可以让眼睛黑白分明,往台上一站,炯炯有神,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2)练习眼定的方法之二:看眼法
具体练法:①目不转睛,一直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眼睛说话。②用耳语法说。③每天早晚各练习20遍。
练习的内容:
① 看着自己的眼睛说“王老师,早上好!”。
② 看着自己的眼睛说绕口令。
《四是四》: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十四、四十、四十四,就请谁来试一试。
《真稀奇》: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
为什么要看镜子中自己的眼睛说话呢?一可以练精神专注;二可以练讲话的对象感;三有互动感,越练越带劲。
(3)练习眼定的方法之三:兼顾观众法
兼顾观众法,重在练习讲话者眼神兼顾全场观众的能力。练习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具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具体练法:
① 一对一练习。两人面对面,一个人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你好!”20遍,然后再换过来练习。
② 一对二练习。一个人面对两个人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先看着左边人的眼睛说:“各位老师”,再看着右边人的眼睛说:“各位同学”,然后面向中间,眼睛兼顾两人说:“大家好!”练习20遍,然后三个人再轮换。
③ 一对三练习。一个人面对三个人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先看着左边人的眼睛说:“各位老师”,再看着右边人的眼睛说:“各位同学”,然后面向中间的人,眼睛兼顾两人说:“大家好!”,然后四个人再轮换。
这就是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眼睛兼顾观众的训练。先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这样反复练习成为习惯,上台就学会兼顾全场观众了。后面我们还有综合式练胆量法,对上台以后的眼定、笑定、站定进行整体系统训练。
练兼顾观众法的要求:用耳语法练;面带微笑练;每天早晚各20遍,练到形成肌肉记忆为止。
最后纠正一种错误的练眼法,即不敢看观众,看着对方的鼻子和头顶。
很多教演讲的人都讲,为了克服不敢看人的毛病,可以看着人的头顶或鼻子讲话来练习。
美国的职业演讲人马尔科姆·库什纳在《公众演讲》的书中批评了两种克服眼睛紧张的方法:
“在很多大学的公众演讲课中有一个说法,就是你的目光可以越过听众而看着他们的头顶。在看他们的眼睛时,你觉得紧张吗?那就看着他们的头顶吧。他们不会发现区别的。
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你觉得看着他们的眼睛会紧张,那该怎么办呢?看他们的鼻尖。一位公司的讲师发誓说这样做好使:‘他们不能说你没有看着他们的眼睛。尤其是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所以下一次当你面对听众时,如果你发现你做不到用眼睛对眼睛,那就用眼睛对鼻子和他们讲话吧。’这两种讲法都是很荒谬的。”
马尔科姆·库什纳的批评是对的,但他没有指出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那么,为什么讲话的时候眼睛不能看鼻子和头顶呢?因为讲话时看观众,主要是为了和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你看头顶,头顶有反应吗?看鼻子,鼻子有反应吗?只有看观众的眼睛,才能了解观众对你讲话的反应,才能获取观众信息,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练习眼定的时候,一定要对着眼睛练习,而不能对着头顶或者鼻子来练习。 怎样迅速提高当众讲话能力,这是许多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今天yjbys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提高当众讲话的技巧
营销天才史玉柱说:“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
我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31年,天天是“自己说,观众听”,而在大学里讲授“当众讲话能力训练”这门课程的5年里,则要变成教学生说。从自己说到教别人说,这是一道非常大的坎儿,逼着我要深入研究我的消费者——学这门课程的学生。在和学生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像史玉柱一样,不停地在琢磨和研究我的学生,研究他们学习讲话课中的心理和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我研读了两万多份学生的学习心得,发现学习当众讲话过程中有四个难点:胆、声、情、识。
胆——是无数当众讲话者一生过不去的“鬼门关”。讲话稿写得再好,台下练习得次数再多,可是有些人往台上一站,魂飞魄散,脑子一片空白,这就是因为没胆量。
声——是指说话不会用气、用声,一开口说话声音不悦耳,说话多了嗓子就嘶哑,吐字含混不清。很多以讲话为职业的人,就是因为不会用声而减短了职业生涯。他们想学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可是又因为这套方法太高深、玄妙而望而生畏。
情——是指讲话没有感情。讲话平淡如水,没感情,语气没变化,让听众听不下去。
识——是指讲话内容干巴,没有条理,不好听且记不住。
针对以上四个难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通俗易懂、快速见效的四字方法:定、耳、舞、诀。
定、耳、舞、诀,猛一听这四个字一头雾水,但经我一解释,你就会明白了。因为我所讲的都是生活中、讲话中人们常用的方法,只是我把它归纳提炼出来,并已在教学实践中被反复验证。
定——笑定、眼定、站定,就是保持微笑,眼睛看观众,站定三秒钟再开口说话。这是练胆之法,培养讲话者迅速具备在讲台上沉着镇定状态的方法。胆是心理素质,属于人的内在,但可以通过训练人外在的体态语,由外向内改变人的心理素质,让你很快由“无胆”变“有胆”。学会了三定,就可以达到好声、好身、好运的目的。
前言耳——耳语练声法,是练气之法,让讲话者快速掌握科学用气发声的理论及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说悄悄话。天天说悄悄话,你就掌握了练气发声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美声、美身、美神的目的。
舞——“双人舞”理论,不是学跳舞,指的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通俗地说,就是说话时一定要加手势,这是练习讲话生动形象的方法。牵住手势训练这个牛鼻子,讲话呆板的人马上会变得生动形象,讲话魅力十足。
诀——一简二活三口诀。一简,就是讲话的观点要简化成一个字;二活,就是举出生动鲜活的例子;三口诀,就是讲话中的小观点要把它串联起来。这是让讲话内容好听好记,过耳不忘的一套方法。
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方便了你对本书的阅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学习讲话的课堂吧。
这是一本关于讲话能力训练的书。
那么,什么是“讲话”?什么是“讲话能力”?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本书有自己的界定,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如何给“讲话”下定义
1.讲话不光要用口
什么叫讲话?请读者先来做一个体验式练习。
我们用三种方式来说:“你真会讲话!”
第一种方式:面部不许有任何表情,脸上的肌肉不许动,说“你真会讲话!”
第二种方式:微笑,嘴角翘起来,眼睛笑眯眯,开口说“你真会讲话!”
第三种方式:微笑,右手伸出大拇指说“你真会讲话!”
同一句话,我们用了三种方式来说,哪种效果最好?毫无疑问,第三种方式,即加上面部表情和手势的说话效果最好。
现在我们可以对“讲话”进行定义了。讲话就是一人对多人,口、手、面部表情共同参与的多媒体式表达。如果只动口不动手,没有面部表情,讲话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什么叫“一人对多人”?这里要稍加解释。只要是有三名以上听众的讲话,就是本书所指的讲话。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讲课、发言、讲解、主持,只要有三名以上的人员作为你的听众,都属于讲话。按照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训练,都会有所帮助。
2.讲话不等于演讲
本书把演讲与讲话进行了区分。
话要天天讲,而演讲不要!话要人人讲,而演讲不要!
什么是演讲呢?
一说到演讲,你的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名留着小胡子,身体前倾,挥动右手的俄国人,那是列宁,正在冬宫前面的广场进行演讲;或者是一头紧贴头皮的卷曲黑发,有着明亮眼睛的美国黑人,正在华盛顿广场上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那是美国著名的*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或者,你会想到一名身着长衫,系着围巾,戴着一副圆眼镜的中国教授,正在做《最后的演讲》,他是闻一多;再或者,在一个个专题的演讲比赛中,每一名参赛的选手都在慷慨激昂地讲话。
以上就是我过去脑海里演讲的画面,也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演讲。总之,就是一个人充满了激情,挥舞着拳头,把全场的人都讲得热血沸腾的那种讲话。但是,这种演讲虽然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但往往只在事关生死或重大事件中才会用到,所以,一般的演讲学书籍中都把演讲的范围限定在理想情操演讲、模范事迹演讲、宣传鼓动演讲里。而这些演讲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到。
无形中,演讲成为了普通人仰视的奢侈品。刘伯奎先生在《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一书中,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演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华大地上复兴以来,至今已可谓遍及城乡。但是,演讲活动在‘热’的表象之下,还存在着另一面——演讲应用的‘冷’。现阶段的‘演讲热’,主要表现在演讲爱好者群集的舞台上,而要想让演讲走下表演台,使之成为人生成功的得力工具,看来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因此,作者认为:只有当众讲话“成为了人生成功的得力工具”时,它才为普通人所欢迎!
只是在表演台上的演讲,我们普通人是无法应用的。如果你的领导、同事、老师总是以演讲的姿态和你讲话,你会觉得这个人讲话方式有问题。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开设的“演讲与朗诵”课程,当学校要求大一的新生必修这门课程时,很多学生是抱着被“抓壮丁”的心情而来的。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所谓演讲,就是那种在大会上慷慨激昂的表演,离他们对讲话的需求太远了。
当听完了该课程的“绪论”部分后,学生才转怨为喜,由“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因为这里的演讲是指学习如何面对众人讲话。面对众人的讲话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要娓娓道来,以理服人。有感情,不一定始终有激情;有声音的起伏变化,但不一定始终慷慨激昂。讲话要掌握深入浅出的传播之道。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由被“抓壮丁”变成了“志愿兵”,内心自发地想学了。
由此作者感到,为了和传统意义上的“演讲”二字加以区别,本书不用“演讲”这个词,而使用“讲话”这个词,其含义是研究当众讲话,学会怎样一人讲,众人听,有情有理地讲话。
讲话能力强的标志(1)
什么是讲话能力?就是当众讲话时,做到了:声情并茂,有胆有识,好听好记。做到这12个字,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会讲话,讲话能力强!
1.讲话能力强的标志之一: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一个是声,一个是情。
先说“声情并茂”中的“声”,就是要做到“三要”:气要通,即气息通畅;声要悦,即声音悦耳;字要清, 即吐字清晰明白。
第一,气要通。气、声、字,这三者中,气是前提。气者,声之帅也。气息不通畅,声音就容易嘶哑,吐字也不清楚。
第二,声要悦。因为人的声带条件不一样,不可能个个声如洪钟,但是通过训练,可以让你做到气息通畅,让声音锦上添花,听起来更悦耳、舒服、优美。我们见过有的人说话的时候,脖子上青筋暴起,声音嘶哑,这些都属于用气发声方法不正确,气息不通畅造成的。这样的人讲话时,听起来不悦耳,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第三,字要清。讲话时,不要求你字正腔圆,但要做到吐字清晰;不要求你像播音员一样标准,但要让听众不用费力就能听明白你的意思。下面是一则语言的笑话。一位领导到广东某地视察。上了游船,当地的镇委书记说:“坐在床头看娇妻,越看越美丽。”领导一听,什么乱七八糟的,后来一解释,误会了,原来是发音不准,说的是:“坐在船头看郊区,越看越美丽。”一会儿,又请领导吃西瓜,“首长,你吃大便,我吃小便。”领导一听,勃然变色。一解释,又误会了,原来把“大片”说成了“大便”,把“小片”说成了“小便”。还曾有某电视台的主持人前后鼻音不分,把“不信”说出“不幸”,把“民心”说成“明星”,在观众中留下了笑柄。
像这种语音不清造成的歧义,闹出笑话,就是我们在讲话时一定要避免的。讲话中语音不标准不必苛求,但造成语言的歧义,闹出笑话来,这语音就不过关了。
本书第三章的内容就是解决声的问题,让你快速掌握丹田用气、声音悦耳、吐字有力的方法。
再说“声情并茂”中的“情”。情,其实就是讲话的吸引力,讲话者的语言能紧紧地抓住你的耳朵,讲话者的表情手势能紧紧抓住你的眼球;情,其实就是讲话的感染力,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紧张,让你兴奋。
要想讲话有感情,就要做到“三丰富”:手势要丰富,表情要丰富,语气要丰富。这“三丰富”之间是什么关系?“三丰富”中哪个是“纲”,哪个是“目”?
本书的第四章的内容就是解决情的问题,让你从手势入手,快速掌握语言吸引人、感染人的秘诀。
希望自己讲话声情并茂的读者,可以重点去看第三、第四章的内容。
2.讲话能力强的标志之二:有胆有识
什么叫有胆?就是讲话时沉着自信,镇定自若,不慌不忙。什么叫有识?就是讲话内容要有见识、要深刻、要新颖。
“有胆有识”这四个字有两层含义。
一是,有胆、有识,两者缺一不可。讲话“无胆”,就像不会踢临门一脚,内容再精彩,思想再深刻,准备得再充分,也会临场紧张,脑子空白,上台就砸锅;讲话“无识”,就是没有思想,味同嚼蜡,听众听起来没有收获。
二是,胆与识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有胆有识”这四个字并非是随意排列,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胆”排在前,“识”排在后,说明“有胆”是有识的基础,是前提。讲话的人有了胆,才能够思维清晰,把精心准备的内容很好地表达出来,甚至超水平地发挥出来。
讲话能力强的标志(2)
本书第二章的内容就是解决讲话者怎样练“胆”的问题。
3.讲话能力强的标志之三:好听好记
什么叫好听?
从台下观众的现场反应中就能看出来,能让观众竖起耳朵听,不时有笑声,最后响起热烈的掌声,就叫好听。凡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一定是上面讲得不好听;凡是上面声嘶力竭在讲,下面却各看各的书,各做各的事,一定不好听。
金一南将军的讲话就叫好听。金将军是国防大学的战略学教授,是中央电视台《一南军事论坛》的主讲嘉宾。他讲国防战略,高屋建瓴、激情洋溢,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上课两个小时,无人走动;在武警总部的讲课中,包括将军在内的900多人几乎无人不落泪;在总参给老干部讲两个半小时,居然没有人起身走动。
《人物》杂志一篇介绍金一南的文章《桅杆上的瞭望者》中写道:“2007年3月16日,金一南作为惟一的军方学者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研讨会。针对有人提出的‘军人生来为和平’的观点,金一南针锋相对地阐述了‘军人生来为战胜’的观点。金一南演讲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尽管会议时间已经拖延,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甚至有人提出把自己的发言时间节省下来让金一南继续讲。”
文章中还讲了一个金一南让26个国家的军官“全神贯注,洗耳恭听”的故事。2000年,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时,学院要在30名学员中选两名学员介绍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作为惟一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各国学员对金一南的发言高度关注。
为了准备15分钟的发言,金一南两天只睡了五个小时。金一南以中国100年的数字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台下异常安静。一张张全神贯注静听的面孔有黑色的,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15分钟讲完了,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你看,不管你讲什么,听众是什么人,只要你能让听众“鸦雀无声”,讲话结束“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就一定是好听的讲话。
什么叫好记?就是台下的观众不带纸不带笔,听完就能把要点记在脑海里,下来以后可以帮你口口相传。假如你强迫听众带纸带笔,死记硬背,别人还记不住,那就叫不好记。
电影《建国大业》中,毛泽东有句经典台词让人过耳不忘。当延安丢失后,毛泽东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凡是看了这部电影的,几乎人人都在说这句话,这就叫好记。
想要好听,只有讲故事;想要好记,只有简练、简练、再简练。本书第五章的内容就是教你讲话好听好记的。
做到了“声情并茂,有胆有识,好听好记”十二个字,就具备了较高的讲话能力和水平,就可以让听众对讲话人伸出大拇指了。
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1)
1. 21天学会当众讲话,能吗
学会当众讲话是人生的一种成功,任何成功都来源于习惯,这种习惯的训练要21天。
为什么是21天呢?因为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中国著名的习惯研究专家周士渊说:“美国科学家对人的习惯养成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然,这21天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一般来说,培养习惯应在一个月,关键是头三天。”
当初对这句话的准确性,我还表示怀疑。可是在教学的实践中,让我越来越认同这句话了。下面来看看我的学生通过定耳舞诀训练的效果。一位计算机专业大二的同学:
刚上广场,在台上台下走的时候还挺别扭的,走多了步子就顺了。第一次走上去讲的时候,身体有些不听使唤,动作不协调,还少上了一层楼梯。反复练了几次之后,我感觉越来越好了。当其他班的同学都走出来看我们时,我竟然不觉得紧张,习惯性地就走上去了,而且讲完了。胆量就是练出来的。
一位会计专业大三的同学:
通过对三定的练习,我再次感悟到一个字“静”。以前的我总是心浮气躁,做事情只图快,却不注意过程中的细节。但是,通过对三定的反复练习,我感受到我的心开始慢慢地“静”下来了。特别是老师教我们在说话之前先自己默数三秒,我觉得特别有用。因为这种方法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对我的“心静”有很大的帮助。
一位会计专业大二的同学:
通过一个星期对“双人舞”的练习,我现在讲话最大的改变就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起来。周三晚上,会计专业有一个讲座,我的朋友没有去,让我听完后回来给她讲一下内容。当我生动形象地给她讲完后,她由衷地称赞道:“听你讲话我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一位应用经济专业大三的同学:
一周的时间又匆匆地过去了,我的《人一之》,《八百标兵奔北坡》以及“引”又练习一周了。经过一周的练习我感觉到了“新”。以前,用耳语法练习结束后总会觉得腹部很累,肌肉酸。但是经过了这一周的练习,我明显感觉到练习后腹部没有那么累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阶段,肌肉已经慢慢开始熟悉这样的律动。我相信不久之后,殷老师所说的肌肉记忆也会慢慢出现。
一位国际新闻专业大三的同学:
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叫我们每天用耳语法练习《人一之》20遍。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了耳语法的练习。一遍,两遍,三遍,忍住不笑,艰难地做完了三遍《人一之》。到后面几天,一次做完十遍也不会笑场了。
通过两个星期的训练,虽然时间很短,却感受到了一些变化。说话的时候气息似乎更顺畅,连语言也更贴近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了。
一位食品科学专业大三的同学:
上节课殷老师讲了“三定”,分别是笑定、眼定和站定。而笑定的练习方法就是对着镜子读“引”字。于是,我在手机上设置了备忘录,每当我看手机的时候就读一次“引”。一天大概会看几十次手机。
每看一次,我就笑一次,渐渐地,我的笑容变得更自然了。
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2)
一位计算机专业大三的同学:
几天来,按照殷老师说的“定”字诀,对着镜子练习《人一之》、《八百标兵》、《各位同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完全变了,原来怯场、胆小的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充满了自信和魄力的我。一次又一次练习这简单而又精辟的几十个字,从外到内地改变让我自己都觉得惊讶。
一位应用经济专业大三的同学:
殷老师说我的笑容不够。在上完这次“三定”的课程后,我下定决心日练百遍“引”字的发声。从每天练习10分钟,到15分钟,再到20分钟,直到后来练得两颊发麻,我猛然发现了自己难得地在坚持着做一件事。通过练习不仅改善了笑容,同时也学会了为目标而坚持的人生道理。这一周的练习,除了笑,更是学会了练,坚持地练。
一位来自香港的财务学专业大二的学生:
经过三个星期“双人舞”的专注练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记忆中。朗诵的过程不再只是追求纯熟地完成诗歌,而是每次都有了新的感悟,仿佛离作者的愿景越来越近。“我能!”*这句广告词的精神在我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上面的这几位学生都来自我所任教的一所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他们来自各个方言区,没有任何语言天赋,但是经过21天左右的训练,都在各自的讲话难点上实现了突破。
他们能,读者朋友也一定能!我坚信!
2.学讲话如学开车
学开车有三部曲:师傅教,自己练,上路开。又好比学武术,先要仿招,一招一式模仿师傅的动作不走样;其次是练招,学会之后要拳不离手的勤学苦练,要有持之以恒的劲头;最后是创招,熟能生巧,发挥创造,自成一派。具备较高的讲话能力,就一定要像学开车和学武术一样,要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
复杂的东西要简单化,简单东西要习惯化。
讲话能力的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训;二是要练。训是指教师的讲授指导,让学生去认识、体验讲话的规律;练是指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学习讲话的规律,逐渐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训与练相结合,才能掌握这种能力。
3.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的“训”
老师的训,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古人讲,大道至简。任何一门学问,都有一个诀窍,都有一个最简捷好学的方法。
著名培训师孙路弘在澳洲留学时,到一家意大利餐馆里去打工,同样是洗盘子,他却比别人的速度快很多,就因为他在实践中找到了洗碗的诀窍。
孙路弘说:“意大利比萨在烤制过程中,奶酪会熔化在盘子上,因此,这样的盘子是最难洗的。我通过一个月的摸索,找到了又快又干净的洗盘子方法,那就是先用热水冲五秒钟,然后立刻放到有冰块的水中,奶酪与盘子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自然就脱落了。”
可见,找到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定耳舞诀就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讲话训练方法。它有两个特点:好懂、好仿。
好懂,就是一听就懂,马上明白。教人们营养健康的书最少有十万字,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太专业,太烦琐,看得你头昏眼花,还找不到要领。而著名健康养生专家洪昭光从十万字的书里提炼出五个字:红、黄、黑、白、绿。红,是指西红柿、红薯等红色食品;黄,是指玉米、橙子等黄色食品;黑,是指黑木耳,疏通血管的食品;白,是指燕麦;绿,是指绿茶。后来,又概括成八个字: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你看,这样的表述,非常生动形象,老幼妇孺,人人一听就明白,这就叫好懂。
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3)
学习讲话的用气发声,非常有必要,但是学习的方法却非常专业,艰深。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
我刚开始教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解决用气发声用了十年的时间,而现在,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怎样让没有任何发声基础的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我煞费苦心地给他们讲胸腹式联合呼吸,不讲还好,一讲反而令他们糊涂了,连话都不会说了。这就逼着我冥思苦想,最后找到了让学生一听就懂的方法:说悄悄话的方法。因为说悄悄话的方式,用的是气声,一定要用丹田气,并且不需要声带震动,喉头不紧张,最关键的是人人从小都会说悄悄话。这一说,学生全都明白。
这叫好懂。
第二是好仿,易于模仿。
教人讲话,不能光靠别人心领神会,你一定要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训练方法,先画出一个“葫芦”,让学习的人能够比葫芦画瓢,从外在的模仿开始,先仿招,再练招,最后才创招。
比如讲话的胆量,属于人的心理素质,但是“情动中而形于外”,如果内心无胆一定会在人外在的肢体语言中反映出来。比如眼睛不敢看人;面部表情僵硬,没有笑容;站得歪歪扭扭等。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讲话没有自信。那么,我们可以从训练外在肢体语言入手,来训练学生的胆量。比如,先教他如何用眼睛看人:要先看左边的观众,再看右边的观众,再看中间的观众,从模仿开始反复练习,变成习惯,胆量就可以训练出来了。
再比如讲话生动形象的练习。凡是讲话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有手势和面部表情的人,比如,新东方的俞敏洪,著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都是有名的演讲高手。而讲话没有感情的人,一定是讲话不加手势和毫无面部表情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我设计了一套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训练方法。只要勤于练习,讲话没有表情的毛病就自然改掉了。
4.什么是讲话能力训练的“练”
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养成正确的讲话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富翁去世之后,将一大笔遗产留给了他的一名远房亲戚。这名亲戚是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自从接受这笔遗产后,他立刻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以后出去讨饭方便一些。”你看,人虽已成了百万富翁,但满脑子想的还是怎样讨饭,可见,习惯对人们的言行有多么大的影响。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只有大约5%是非习惯性的,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怎样学讲话,本书可以教给你一个好懂好记,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变成你的正确讲话习惯,还要靠你自己持之以恒的练习。坚持三个星期,就会形成习惯;坚持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讲话好习惯。
5.讲话训练的目的:肌肉记忆
良好的讲话习惯,实质是正确的肌肉记忆。什么叫肌肉记忆呢?比如弹钢琴,开始学习的时候,你的手指头不听指挥,僵硬笨拙,要边想边弹,因为十个手指没有形成记忆。而通过反复的弹奏练习,最后不用脑子想,手指就可以很流畅地弹奏曲子了。这时,就是你的手部肌肉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记忆了。
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4)
正确的讲话习惯也要变成肌肉的记忆。
例如,有的人讲话多了出现声带小结,声音嘶哑,这都是由于错误的讲话习惯造成的,而错误的讲话习惯一定是一种错误的肌肉记忆。就是他在讲话的时候,青筋暴起,喉头的肌肉紧张。而本书通过耳语练声法的反复练习,“占领两头,解放中间”,就是让小腹的肌肉紧张,两颊和双唇的肌肉紧张,而将喉部的肌肉放松。方法掌握了,就要反复练习,最后变成:只要一开口讲话,不用想用气发声的要领,自动做到上下两头的肌肉紧张,喉部的肌肉放松。这就是形成了正确的肌肉记忆,就算是养成正确的习惯了。
再比如眼定的训练,要让讲话者的眼睛始终和观众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肌肉记忆。因为不敢看观众的讲话者,他的眼皮是耷拉的,眼部肌肉是松弛的。而讲话时眼睛炯炯有神,始终和观众交流的人,他的眼部肌肉一定是紧张用力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眼部肌肉的正确记忆。反复进行眼定的训练,就可以让讲话者的眼部肌肉形成一种紧张有力的肌肉记忆,讲话时眼睛充满神采。
讲话生动形象的人善于手舞足蹈。手舞足蹈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肌肉记忆。只要一讲话,他的两手和身体就会自动地开始协调运动。我们通过对手势的训练,就可以让讲话者形成手舞足蹈的肌肉记忆,变成讲话的一种习惯。
四、定耳舞诀法的练习原则
1.练习原则之一:苦练
当本书把定耳舞诀的方法告诉给了你,具体怎样去“练”呢?
第一要苦练;第二要恒练;第三要全练;第四要巧练。
身高只有米的邓亚萍却成为了乒乓球历史上伟大的女子选手。她的不可思议的成功,就来源于她的刻苦训练。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身为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打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沙袋,而且把木质球拍换成了铁质球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著,十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正是这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超常付出,邓亚萍才有了常人所不及的辉煌。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像种庄稼,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你想拥有比别人更出色的讲话能力,就要比别人更刻苦。
这个世界上成功者与平凡者的比例,永远都是二八规则:20%的成功者,80%的平凡者。而成功者的惟一秘诀,就是比平常人刻苦,比平常人付出得多。学习讲话所要付出的辛苦,与邓亚萍获得世界冠军付出的刻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邓亚萍这种刻苦的精神!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在几所大学教过的上千名学生当中,可以说每名学生的讲话能力都进步了,提高了。但是,每个人的进步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略有进步,有的人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
位同学是朝鲜族,原来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第一次上台讲话,脸憋得通红,眼睛看地板,声音像蚊子一般小。但是,他知耻而后勇,刻苦练习老师布置的基本功内容,早晨练,晚上练,连洗澡时也还在练。结果一学期课程结束,再上台时已是判若两人:面带微笑,两眼放光,讲话有条有理。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5)
如果读者坚持按书中所要求的方法,天天早晚练上半小时,经过3—5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够初步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养成讲话时手舞足蹈、生动形象的习惯,具备上台沉着大胆讲话的心理状态。
2.练习原则之二:恒练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
在每次给学生讲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的绪论时,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个敲铁球的故事。一位世界著名的保险推销大师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的告别大会吸引了保险业界两千名精英前来参加。
当许多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大师微笑着表示不必多说。这时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从会场的一边闪出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抬着一个下面垂着一只大铁球的铁架子走上台来。现场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位保险推销大师走上前去,用小锤子把大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五秒钟,他又敲了一下,铁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五秒钟就敲一下,持续不断,但是铁球还是不动。
这时台下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些人开始离场而去。大师仍然持续地敲着大铁球,台下的人越走越多,留下的只有几百人。终于,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五十分钟以后,大幅摇动的铁球,任何人的努力都不能使它停下来。
最后,大师面对剩下的几百名观众,同他们分享了一生的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以这种持久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功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位口才超群的演说家都是靠持之以恒成功的。持之以恒的标志就是早晚练,天天练,不断地重复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把声情并茂,有胆有识,深入浅出的讲话能力变为你的习惯。
如果说讲话胆量的训练可以在短期突破的话,那么用气发声的练习就是一个长期恒练的过程。即使你马上掌握了本书教给你的耳语练声法,也必须天天练习不间断。戏曲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只有天天练习,你的小腹才能结实有力,肺活量才大,气息才通畅。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40岁时,我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练气发声的训练少了,自己都觉得声音发干,音色发暗。我在刚开始讲授“讲话能力训练”课程时,为了教好学生,自己天天早晚各练半小时的耳语法。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声音比年轻的时候反而更明亮、更干净了。这就是方法得当,坚持练习的结果。
其实,当你把持之以恒的训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收获的已不仅仅是讲话的能力了。
3.练习原则之三:全练
什么是全练?就是讲话能力的训练包括五练:练口、练手、练胆、练脑、练脸。一定要多管齐下,综合练习,而绝不是单纯地练口、练嘴皮。
一是练口。
练口就是用耳语的方法天天练习,达到气息通畅、声音圆润、吐字清晰的目的。练耳语的原理,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介绍。
二是练手。
练手包括两层意思:动手写和练手势。
动手写一定要先扎扎实实地写好文字,列出提纲,然后再按文字或提纲讲。千万不要上来就追求出口成章。初学者追求出口成章,是一个误区。
训练——21天掌握当众讲话的诀窍(6)
大凡出口成章的人一定都受过三种训练:①先写后说的训练。先由出手出章,再到出口成章,先学会写,然后再讲,经过反复多次这种训练,熟能生巧,才可能做到出口成章;②背诵经典诗文的训练。从小背诵诗词古文,等长大后这些经典篇章已经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③反复讲的训练。职业讲话者一般都是一个内容讲了很多遍,烂熟于心,若第一次听,就会给人留下出口成章的印象。所以,没有天生的出口成章者,只有经过训练的出口成章者。想出口成章,一定要循序渐进,先从出手成章开始训练。
这里的练手势是指反复进行手势的训练。手一动,讲话的语言自然生动,手势一比画,语言自然就很形象。要按照第四章的要求,反复练习讲话的双人舞小段,把讲话加手势变成讲话的一种习惯。比如说:“芝麻这么小,西瓜这么大”这句话,不加手势说,语言就平板枯燥,而一加上手势,说芝麻时,用两个手指一捏;说西瓜时,两只手一比西瓜的形状,语言马上就生动传神了。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让双手形成肌肉记忆,一讲话自然地加上手势。
我的一名学生在期末总结中写道:“过去讲话不懂得加手势的妙用,现在天天练习讲话时的手舞足蹈,已经变成了习惯。上课发言,与同学交谈,都不自觉地手舞足蹈,生动形象了很多,越来越喜欢这样讲话的感觉了。”
三是练胆。
练胆就是通过主动上台,反复上台,进行笑定、眼定、站定的三定训练。练出胆量,治好上台恐惧症:手抖、脚颤、脸红、心跳。
四是练脸。
练脸包括练习微笑,练习眼睛和观众的交流,练习讲话时眉飞色舞。通过反复练习,使面部肌肉养成微笑的习惯,养成眼睛大胆和观众交流的习惯,养成讲话时眉飞色舞的习惯。
五是练脑。
首先可以通过左脑练习来训练逻辑思维。比如进行言而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加手势来练习这段话:“勤于思,敏于行,要学会三道:第一,闻道;第二,悟道;第三,行道。”说“第一”时,要伸出一个手指;说“第二”时,伸出两个手指;说“第三”时,伸出三个手指。反复做这种口到、手到的练习,就可以进行讲话有条有理的训练。当练成习惯后,说话就能做到言而有序。
还要通过写“一字悟”的方式来训练逻辑思维。“一字悟”就是指每练习一个单元,写一篇学习感受的作业,要求用一个字来总结观点,用50个字来加以解释说明,通过反复动笔动脑来进行一简二活的训练,学会讲话观点简洁好记,举例生动好听。
其次可以右脑练习来训练形象思维。例如,通过加手势练诗歌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形象性。加上手势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双手自下而上缓慢托起,想象眼前出现紫烟的形象,双手从上往下做往墙上挂东西的动作,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镜头。这种“双人舞”的反复练习,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4.练习原则之四:巧练
巧练有三个意思:一是“先号脉”;二是“找药方”;三是“吃药”。
“先号脉”就是抓重点。
学讲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先理清自己在当众讲话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没有胆量,是声音容易嘶哑,是讲话没有感情,还是讲话没有头绪条理?抓住难点,重点突破。解决了主要矛盾,就容易树立信心,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练习。如果你觉得自己拿不准难点在哪?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让我来帮你进行诊断。我的邮箱是:yym5482@。
再说“找药方”,就是将看书和看视频相结合。
根据自己学习当众讲话的难点,从本书中寻找相对应的章节做药方。但是光看书,你还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紧接着就要按照这个网址(http://blog.sina.com.cn/yinyamincn)找视频,上面是我用定耳舞诀法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实况录像。看书等于预习,看视频等于上课,两者一结合,效果就会好很多。
第三是“吃药”。
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步骤。按照这些方法开始练习,头七天最难坚持,要咬紧牙关,不急不躁,天天练习,等你坚持了21天,蓦然一回首,胆、声、情、识的能力都具备了。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1)
1.扫除讲话的“拦路虎”:胆怯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无胆是讲话的拦路虎,有胆是讲话的虎之翼。
一个无胆的人,不管讲话的内容准备得多精彩,他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两个同样有识之人上台讲话,一个有胆,一个无胆,讲话效果会天壤之别。我们来看一名女大学生应聘华为公司成功的故事。大四的时候,华为到我们学校开招聘专场,同学们都很兴奋。对于我来说,惟一感兴趣的是华为的销售部门,因为我喜欢做销售人员。
第二章笑定、眼定、站定——快速克服讲话者无胆之妙法面试是在一个大礼堂里进行的,几十名学生被分成4人一组,每组有一名面试官。面试过程很“残酷”,只要不入面试官的“法眼”,或是答不上面试官的提问,面试官就会说:你可以走了,也就是当场被淘汰。那天和我分在一组的是三名男生,我刚走到面试官面前还没来得及坐下,面试官只瞄了我一眼就冷冷地对我说:“你可以走了,我觉得你不合适!”我很震惊,说实话也觉得很没面子。可是我没走,嘴上没说,心里满满的是不服气:你根本不认识我,凭什么看一眼就认为我不合适,凭什么就让我走?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吭声,因为我觉得当面“质问”面试官既没礼貌也显得我很没风度。我想,等面试结束后再与面试官理论也不迟。
其他三名男生都坐下了,我可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也坐下了。面试官到底没赶我走,只是当我不存在,然后开始对着其中一名男生发问:“你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可能是因为紧张,那名男生竟不知如何作答,支支吾吾地说自己还没有工作,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成就,所以也没什么得意的事。我心里很着急,觉得他的回答有点偏题,我可不愿意他在第一道坎上就被淘汰。于是在边上悄悄地提醒他:“你可以说一件在学校里做过的你自己感到最满意的事情……”面试官看了我一眼,我心里想:你不至于给我加上一条作弊的罪名吧,这种时候应该帮人一把。反正我已经是“不合适的人”了——这应该就叫“无欲则刚”吧。
接下来的形势不容乐观,三名男生相继被淘汰了,最后就只剩下我了。面试官还没跟我说话呢。不过,看上去面试官好像有话要说。我一直不动声色。终于面试官开口了:“那三个人应该是你的竞争对手,可我刚刚看你一直在帮助他们,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他们答不上来不是对你更好?如果他们都淘汰了,岂不是你的机会就来了?”我说:“我不认为他们是我的竞争对手,如果都能通过面试,将来大家可能还是同事,有困难自然是要帮的。”
面试官不置可否我的回答,却又提起了先前的话题:“我刚刚已经对你说,你不合适,你可以走了。可你为什么不走呢?”
机会来了,该是我说话的时候了。我的“不满”终于有机会宣泄了:“我觉得你并不了解我,所以我要留在这里给你一个了解我的机会。第一,我非常仰慕华为,因为我被华为的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所吸引,所以我很郑重地投出了我的简历,也很高兴能参加这次面试。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我遭遇到如此当头一棒。第二,我还想对你说一句,我认为你的态度对一个面试者来说很不友善。因为今天我是面试者,明天我可能是你们的员工,更可能是华为潜在的客户。可是你今天这样不友善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可能成为不了你的员工,但明天我可能不再愿意成为华为的客户。第三,你今天的不友善影响了我对华为的看法,明天还有可能影响到我所有的朋友对华为的看法。你知道,你可能赶走了不少你们的潜在客户!”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2)
就这一道题,我通过了华为的面试。
面试官笑了,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因为从一开始,面试官早就给我出了一道面试题:如何面对挫折。要知道,这次招的是销售员,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的会是无穷无尽的拒绝和白眼,人家的态度可能比这位面试官还要差好几倍。如果他连面试还算礼貌的冷脸都无法面对,那么,他将来如何面对未来的困难呢?那位男生因为紧张无胆,脑子一片空白,连一件最得意的事情都想不起来,无法回答出面试官的提问,自然只有败走麦城了。这位女大学生虽然刚一进门就遇到当头一棒,却能够坦然地留下来,并思路清晰,一展口才,说得面试官口服心服,她的胆与识真让人佩服。
再来看一个舌战众议员的故事。美国华盛顿广场上著名的杰斐逊纪念馆由于年久失修,墙壁被腐蚀,在当时的国会上成为一个议题,很多人主张把纪念馆炸掉。面对众多的反对者,一名研究者却勇敢地发表了他的看法,并说服了大家。
这位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纪念馆年久失修是因为腐蚀严重;腐蚀严重是因为不断地用含腐蚀性成分的水清洗;不断清洗是因为纪念馆内墙壁上鸟粪太多;鸟粪太多是因为附近燕子太多;燕子太多是因为纪念馆内有太多的蜘蛛供它们捕食;蜘蛛太多是因为飞虫满墙;飞虫太多是因为尘埃太多;尘埃太多是因为附近阳光充足。最后他得出了结论,解决的办法就是——关上窗帘,不让阳光照射进纪念馆。
结果,大家被他说服了。如果这位研究者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面对众人的反对,他可能选择的是从众,也就无法独立地去研究,并公布自己的结论。正是因为他的有胆、有识,才使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纪念《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纪念馆。
胆量就是思维的开关,打开了这个开关,你就能接通思维的电源,思如泉涌,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打不开这个开关,你即使再有才,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也会把你准备很充分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有了胆量,才能写得好,说得也好。讲得好的人一般都写得好,写得好的人不一定讲得好。
为何会写不会说?就是中间缺个胆。有胆是讲好话的前提。
写文章要有文胆,讲话要有话胆。何为文胆?就是敢于把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它不需要直接面对观众开口讲。何为话胆?就是当你拿着自己的讲稿面对观众开口讲话的时候,有沉着自信,甚至兴奋的心理状态。对任何一名演讲者而言,沉着、自信是讲好话的前提条件。认真的准备,加上话胆,就能让讲话者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有超水平的发挥。有的人在台下准备得很好,讲话稿也背得滚瓜烂熟,但为什么一上台就忘词了呢?原因就是他始终未具备上台讲话的话胆。
2.治疗讲话无胆,势在必行
(1)90%的大学生无胆
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讲话无胆的人达到90%以上。这个数字是这样得出来的。
一是开课时的调查。上第一节课,我会先做一个现场调查:请自认为讲话有胆的同学举手。结果60人的班里面,只有一两名学生举手了。调查了四个班,每班的情况都差不多。
二是期末的统计。我教的讲话课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每到期末,我都会让学生写一份期末作业,800字,只要求谈一点学习这门课的最大收获。通过统计发现:90%以上的同学都说学习本课最大收获是:胆量变大了。过去上台无胆,现在可以满怀自信地走上台讲话了。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3)
下面来看看我的一名学生梁韵珍是怎样描述自己当初无胆的:在我的记忆中,从上小学开始就从来没有在课堂上举过一次手。所以在我的家庭报告表里,老师给我的评价总是: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这个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坏习惯一直到大一的上学期,我都没有克服。
曾记得第一次上演讲课,老师让我们上台介绍自己的时候,看着同学们僵硬、紧张的样子,自己觉得很好笑。等到自己上台的时候,也跟着全身僵硬了,脸上无笑容,说话断断续续,就觉得自己算是说砸了。
我从小就不敢在人前说话。如果有很多人在,我会很紧张,脸就红彤彤的,说话吞吞吐吐的,感觉心“怦怦”直跳,喘不过气来。我苦恼极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实在的,的确是怕呀。
也许是自己的胆子不够大,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锻炼得不够。当我站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时,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怕!在台下想得倒轻松,一站到台上,忽然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整个人就傻了。
失败呀!从这名学生的叙述中,就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自己上台无胆的无奈与无助。
(2)无胆分为两类:全无胆与半无胆
我在教学中发现:讲话无胆者,细分起来,共有两种,一种是全无胆,一种是半无胆。
什么叫全无胆?
全无胆就是在台上和台下都没有胆量讲话。在台下不敢和同学、朋友说话,未曾开口脸先红。本来也想面对面交流,又怕说不好被别人取笑,说不好就干脆完全沉默。面对面都不敢说话,让他上台面对众人讲话,那真比让他上断头台还可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性格。
下面这位同学就是典型的全无胆型。回想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十分胆怯害羞的女生。平时与陌生人说话都感到浑身不自在,更别说上台当着众多同学在上面演讲了。什么叫半无胆?
半无胆就是台下有胆,台上无胆。生活中与同学、朋友面对面讲话眉飞色舞,很吸引人。而一上台,面对众人,就紧张地不得了,像是换了个人,没胆量了。
下面这位同学就是半无胆。原来我就是一个“半无胆”型人员,私下和人交往口若悬河,但一上台就成了结巴。谢谢老师给我开的“药方”,发自内心的笑容可以给自己信心。经老师一指点,嘴角上扬可帮助一个人行走天下。我在深圳航空公司讲课时还遇到一名学员,她说面对陌生的乘客讲话时有胆量有自信,而面对领导和同事讲话时却很慌张,这也是一种半无胆的表现。
3.胆从哪里来:一回生,二回熟,实践出胆量
为什么少数人在讲台上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声情并茂,打动观众。这少数人的胆量是从何而来的呢?
讲话的胆量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 著名京剧艺术家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是一位国际著名的戏剧和电影演员,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名中国院士。
而这样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在她少年第一次上台时,却被吓坏了。那是1945年底,12岁的周采芹在上海一家大剧院参加演出。起初,她不慌不忙地走上台,想着只要按自己早上排好的节目去演就没问题了。谁知当她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时,她的脑袋突然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害怕地跑回了幕布边。
她很快被站在幕布边的老师推回了台上,最后好歹把歌唱完了,而且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虽然那一次的经历不免有些尴尬,但那样热烈的掌声,对儿时的周采芹来说,依旧是一种鼓舞。这个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4)
① 再好的演员和教师第一次上台,也是没有胆量的。
② 台下排练得再好,上台无胆量,还是会演砸。“想着只要按自己早上排好的节目去演就没问题了,”但一上台还是出了状况。
③ 胆量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她很快被站在幕布边的老师推回了台上,最后好歹把歌唱完了,而且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第一次吓得跑回来,第二次就好歹把歌唱完了。
后天对胆量的培养有三种途径:家学、自学和师学。
(1)培养胆量的途径之一:家学
家学,就是从小受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家长有意识培养出来的胆量。
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胡一虎就是靠家学练出胆量来的。
在胡一虎上大四的时候,他被推选为台湾青年节大会的主席,要代表台湾青年上台发表讲话。胡一虎在他的自传《我是谁》里写道: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在父亲公司的儿童节大会上发言。也是在临上台前,父亲亲自帮我抹平衣服的皱褶,再用水梳顺我的头发,手把手牵着我登上人生第一次的舞台。而之前在家中,他已经帮我“彩排”过许多遍。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的发言,父亲也格外看重并认真辅导,细致到我的语气、手势和眼神,他都一一示范,亲自把关。正是父亲手把手地教导,使胡一虎小小年纪取得了第一次上台的成功,也培养出了兴趣和自信。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妈妈培养三岁儿子练胆量的故事。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参加单位举办的军民联欢活动。一群军人走上台大合唱。因这也不算是正式的演出,就是大家在一起乐一乐。孩子那时才三岁,妈妈就对孩子说:“你敢不敢走上台给解放军叔叔打拍子?”孩子那时还处于“傻乎乎”的年龄,真的走到台上给解放军叔叔打起了拍子,而且还很有节奏。
这时大家都乐了,孩子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一般”。演唱完后,孩子很光荣地被解放军叔叔抱下台来。有了这次大胆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一下就打开了。后来,这个孩子常常在学校大会上发言,表演节目,神情自然,自信快乐。家学练胆,实际上是给做父母的提出了高要求,从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开始,就要创造条件让他练胆量,对孩子多表扬,不呵斥,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培养胆量的途径之二:自学
没有人教,全靠自己看书,善于观察,向别人偷师学习,虽然在讲话的实践中碰过壁,但百折不挠,不怕被人耻笑,终于练出胆量来,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学方式。某市体改委有一位科长,胆量过人,有胆有识,越是见到大领导,讲话越来劲。有一次他和主任一起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组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的方案,提出要拆行业小公司,组建全市性的国资大公司。
方案一提出,就有常委激烈反对,吓得主任说不出话来。眼看方案要泡汤,这位科长挺身而出,侃侃而谈。他说深圳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就达100亿元,而我们全市的国有资产加起来不到30亿元,只有拆小庙,建大船,才能抗击风险,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番话说服了大家,最后常委会达成共识,通过了体改委的方案,这位科长也因此番发言,令市委的书记印象深刻。后来他连升两级,被破格提拔为正处级职务。
旁人问他胆量从何来?他说,小时候长在农村,自卑害羞,不曾讲话脸先红。上大学后,他突然醒悟,决心突破胆量,参加社团,不放过任何一个上台讲话的机会,还自觉地向别人取经,虽屡遭耻笑,最终修出有胆有识的“正果。”大凡自学自悟成演讲高手的人,如林肯、孙中山、恽代英,都是意志坚强,靠破釜沉舟的决心练就出一个个胆量超群的人。
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5)
(3)培养胆量的途径之三:向老师学
卡耐基是一名教授演讲技能的伟大讲师。1912年,卡耐基开始了教授当众演讲的课程。当时,要想让商业界人士成为演讲高手,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卡耐基做到了。为了追求一套快速有效的学习演讲方式,他开创了一套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和实用心理学于一体的教育方式。他没有受各种呆板规则的束缚,开创了一门非常实用而有意义的课程。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家学,是你的幸运;
靠自学,你要有坚强的毅力与恒心;
跟师学,你要珍惜机缘,马上行动。这门课程让几百万美国人由自卑变自信,由不会讲话变成演讲专家。在改变别人命运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他因此而享誉世界,被誉为“除了自由女神,或许只有卡耐基才能代表美国。”
向一名好老师学讲话,你就可以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快速地掌握规律,改变胆量,增加自信,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讲话者,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
4.从无胆到有胆的练习模式
胆小害怕,是学习讲话的第一只拦路虎。怎样克服呢?
胆量,属于人的心理素质,属于人内心的东西。无胆,是块心病,是个心魔。治心病,有两种办法,一种叫西医式练胆法,一种叫中医式练胆法。西医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式是内病外治。
(1)西医式练胆法
先说西医式练胆法。西医治病是就事论事,外病外治,内病内治。如何克服讲话恐惧,增强自信,大部分经典演讲教材给提供几条原则: